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有效性近几年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课是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运动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课在青少年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在体育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一、准备活动对学生生理及心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开始阶段,学生身体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如果一开始就投入到强烈的体育运动,学生身体会感到不适,不仅不能发挥正常机体水平,而且会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会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和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动作的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因此,做准备活动不仅能够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使身体的关节、韧带以及各个肌肉群得到充分的热身,降低运动损伤,促使各器官迅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此外,准备活动还可以调节心理状态。它能使身体的体温升高,促使细胞的代谢过程加快,在较高的体温中,神经传导活动会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兴奋状态,对即将练习内容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更快投入训练中。二、小学体育课堂准备活动的有效性策略1.准备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中有低年段和高年段之分,年龄跨度比较大。因此,在选择课前准备活动时要符合其年龄特征。一年至三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在准备活动中要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或者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子跳”或者“青蛙跳”等游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性别意识逐渐加强,性格逐渐内敛,活动上更倾向于比较强的一些竞技性运动。如,快速跑教学,以“叫号赛跑”或“追逐跑”等游戏,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在跑中增强冲刺跑的能力。2.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在选择准备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过于简单化、教条化的基本热身体操,如果被长期使用,久而久之,不但起不到热身的目的,而且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因此,尽量把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形式尽可能新颖、多样一些。例如,多种形式的徒手操、轻器械操、肋木操;多种形式的走、跑、跳及活动性游戏,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等,采用多种形式的准备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很快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运动状态,达到热身的目的。另外,体育课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准备活动,这样有助于之后的课堂教学。如高抬腿跳,主要运动身体的下肢,我们可以通过摸高跳、跨步跑、压腿、踢腿等方法把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活动充分,以更好地学习原地高抬腿跳,预防运动损伤。3.准备运动要适宜,不宜过多做准备活动,一定要控制好运动量。运动量太小,则起不到准备活动的作用;反之,就会影响部分内容的教学。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上课时间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使之出现良好的机能状态,如果学生的兴奋较低,可进行节律轻快、幅度较大的准备活动,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如果学生的兴奋性过高,可进行缓和而有节奏的准备活动。如果学生刚刚上完课间操,则应突出安排一些专项准备活动。如果学生平时的机能状态较好,准备活动的时间可稍短些。准备活动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为宜,而平均心率在110/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40/分左右并持续23分钟为宜。因为这样可以在大脑皮层产生一定的痕迹反应,有利于正式内容的学习。至于运动量的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摸测学生的脉博来了解运动量的大小。总之,控制好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将影响到基本部分的教学。4.准备活动还要考虑当时的气候条件在气温偏低时,人从室内到室外,温度骤然降低,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皮肤和肌肉的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关节和韧带僵硬,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若立即开始锻炼,有可能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而且由于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应症状。因而在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热身,时间要稍长一些,强度和密度要稍大一些,避免在运动中受到伤害。因此,做好准备活动,如气温偏高,准备活动的时间可相对短些,以减少能量的消耗,集中精力学习基本内容。总之,准备活动做得是否到位,对教?W完整堂体育课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节体育课的最开始部分,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体育与健康课中准备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可长可短的,它在避免运动损伤,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