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素养认识偏差与改进摘 要: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其职业素养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认识偏差,不讲究工作方法,直接或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本文将对教师职业素养一些认识偏差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 教师;职业素养;认识;重视;轻视;改进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其职业素养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规范和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显得极为重要。一、重视知识而轻视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既“教”又“育”,“教”是“传授”,“育”是“培植”,“教”和“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长期以来,不少教师“重教轻育”,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人性培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社会的客观环境来看,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基本上都是看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升学率或分数上不去,讲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怎么好,似乎都没有说服力。其次,从教师的主观方面来看,不少教师虽然深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迫于升学率或分数排队的压力,出于年度考核、评职晋级等诸多因素的现实考虑,只得“唯分是举”,忽视对学生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培养。最后,从主管部门的评价方法来看,通过试卷评价学校及老师,标准统一,操作简单,客观方便,能减少许多主观性判别,似乎更有说服力,无形中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要改变这种“重教轻育”的现象,除了社会的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和教学评估要对素质教育呈现出“亲和力”外,作为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字之师”“事之师”,更要做一个“人之师”。教师要始终不忘自己的良知和职责。一定要处理好“教”与“育”的关系,懂得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做到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素质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更能提高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事实,让教书育人成为大家的共识,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二、重视主导而轻视主体“教师”与“学生”构成教学同一整体,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领作用,学生是主动主体地位。但在教学实际中,往往出现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师成为知识的霸权者,剥夺了学生精神发展的主动权,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上实行“一言堂”。之所以在部分教师身上出现这种“重教轻学”的变异教学行为,一是少数教师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上课认真,多给学生“讲”一点,按规定完成了课时教学任务,就问心无愧。二是少数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困生”“心困生”。一些教师对“学困生”“心困生”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使一些学生干脆自暴自弃,成了名副其实的“陪读生”“旁听生”。三是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对“差生”的教育,大多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没有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评估内容,致使“重教轻学”的现象,在一些职业成熟度较低的教师身上习惯成了自然。要改变这种“重教而轻学”的错误认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还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表达自我的空间。要将基于教师表演的“师本”教育,变革为基于学生需要的“生本”教育;要将课堂由教师表演的舞台变成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师还必须具备一种特有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情感,真正为学生发展着想。教师要永远记住:只有全体学生学习的成功,才是教学的真正成功。三、重视批评而轻视表扬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珍惜失去的,无视拥有的。许多教师面对学生也同样如此,在他们的心里总是装着过去毕业学生的好,却容不下现在班级学生的不如意。全班五十个学生,某天因一个学生迟到而被学校评比扣分;某天因一个学生课间操不认真而被值周记载;某节课因一个学生插话而影响上课情绪于是上火,于是郁闷,于是“连坐”,全班留下整顿纪律。由于天天整顿,就会给集体成员一个错觉这个班乱七八糟。在暗示和纵容之下部分学生也就跟着不守纪律,从而形成 “破窗效应”。常言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面对当前的学生,教师视野里不能只有沙子。不能因一个人的过错,而忽视了其余几十个遵规守纪的好学生。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哪壶先开提哪壶,情况会怎样呢?彰显的是优秀,树立的是榜样,冷落的是违规,结果会怎样?表扬四十九个学生按时出勤、做操规范、听讲认真,并经常强化巩固,那么集体的形象出来了,给全体同学的感觉是一个优秀的集体,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是有尊严的,这样的集体是值得大家去呵护和关爱的,于是就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班集体,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老师面对学生,记住以前学生的好,无可厚非,但也应该经常看到现在学生的好,及时肯定,用眼神、用手势、用话语不时强化,经常传递正能量,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就一定能够形成。四、重视教学而轻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职业的重要工作范畴,只有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过程的人,才能教好书、育好人,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可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代人,有很长的教学经历,但问他这几十年最成功的教学经验是什么时,却一脸的茫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而不思、教而不研”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一些教师的共同遗憾。出现这种“重教轻研”现象,一是少数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有的教师的确因教学负担重,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教师却认为教研是专家学者的事,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把教研工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二是少数教师不会搞教研。觉得搞教研不知从何下手,害怕搞砸了,把教学成绩拉下来,费力不讨好。与其这样,还不如苦教、苦学、苦考更可靠。要改变这种“重教轻研”的现象,作为教师,首先,要克服教研惰性,要少找客观原因,不要一提到教研,就叫没时间、没精力、没能力;要多找主观原因,提高思想认识。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教”与“研”的关系,懂得搞好了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最后,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将问题变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努力将教学与教研融为一体,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以实现自身由“经验型”“苦力型”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总之,教师作为个体,他们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道德观念以及人生素质的培养;作为整体,他们则承担着一个国家新生力的科技水平、社会公德以及国民素质的塑造。教师必须加强职业素养建设,切实改变不良现状,切实担负教育责任。(:重庆市奉节县香山小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