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常与异常心理区分标准一览表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异常心理活动,就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常识性的区分(4 种方法)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不敢和人对视,不敢见人等)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骚扰、恶作剧等) 。非标准化的区分(5 个角度,李心天,1991)1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例如智商在 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2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种文化习俗的偏离。3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4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例如幻觉、病理性错觉、性欲倒错等古怪的行为,以及妄想、强迫观念等无效的观念。5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根据个体的言语信息(诉说为情绪低落,或紧张不安)和非言语信息(面部表情,形体表现) ,有着和以前不一样的表现,或者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就确认为心理异常的表现。标准化的区分(4 条标准,李天心,1991)1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脑功能的失调,病理性的变化。但有些心理障碍未发现有明显病理改变。2统计学标准: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但智力超常并不被认为是病态,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成常态分布。3内省经验标准: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二是指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将自己的经验与被观察的行为相比较) 。但有很大主观性。4社会适应标准:将其行为与社会行为的常模相比较。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样的行为就是社会适应性行为。心理学的区分原则(3 条原则,郭念锋,1986、1995)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统一性或同一性标准):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上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人的精神和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性(幻觉、妄想等) ,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所以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还完整”,是患者对自身状态反映错误,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部分,但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准确和有效。 (典型的强迫性神经症,也可以表现出认知与意志行为的不协调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正 常 不正常不健康正常与异常区分表 健康 1 一般心理问题2 严重心理问题3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1 神经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植物功能紊乱;神经衰弱2 严重精神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3 人格障碍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刺激因素引起的症状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较为强烈、威胁较大现实刺激,导致痛苦情绪,冲突是现实性的或道德性的很小的非现实性的、非道德性生活事件刺激,产生强烈的冲突,反复产生冲突,产生痛苦情绪病程 不间断持续 1 个月,间断持续 2 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 2 个月以上,半年以下达不到神经症的标准,时间至少 3 个月(惊恐障碍 1 个月)严重程度 在理智控制下,效率有所下降,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在理智控制下,效率有所下降,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控制不住,表现像神经症、神经衰弱,是其早期阶段。病程不够。心理问题区分表是否泛化 没有泛化,不良情绪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相联系事件内容(反应对象)充分泛化;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泛化严重也不引起此类情绪常形特点 1 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2 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无论持什么道德观点,总可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视为不道德的。心理冲突变形特点 1 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让人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2 心理冲突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差或内脏功能障碍,原来不明显的心理冲突便会尖锐化,也很容易出现变形,如明显的疑病症状。1 分 2 分 3 分病程 不到三个月为短程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 一年以上为长程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摆脱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分标准社会功能 能照常工作学习或者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中度社会功能受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症状学标准 强迫症状、焦虑症状、恐怖症状病程标准 3 个月,一个例外是,惊恐障碍标准为 1 个月严重程度标准 主观方面:痛苦情绪,内心痛苦客观方面:社会功能,无法上班、上学,无法工作、学习、生活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1993 年)分数解释1 如果总分为 3,可以认为不够诊断为神经症;2 如果总分为 45 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3 如果总分不小于 6 分,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 需要说明的是,对精神排除标准 一是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是排除严重精神障碍三是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神障碍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三标准(1988 年)郭念峰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1986 年)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1 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2 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工作。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等。3 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1 心理活动强度: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2 心理活动耐受力:指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3 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自己内在的节律性。4 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5 暗示性:易受暗示的执行,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6 康复能力: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7 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8 自信心:实质上是正确自我认自的能力。9 社会交往: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叫适应。积极去改变环境为主动适应;躲避环境的冲击为消极适应,其内在意义也含有积极的一面。如“韬晦、忍耐”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