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性格浅析性格柔弱内向。由于孩子幼小时就离开了父母,导致父爱母爱的严重缺失。爷爷奶奶和亲戚朋友毕竟与父母不同,孩子们有心事时也不愿,并且也无法与他们沟通,遇到困难和挫折,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就更不愿与他们倾诉,此时此刻,幼小的孩子们就会觉得柔弱无助、孤苦伶仃。正如一位叫明明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我的苦有谁知,天不知地不知,爸爸妈妈不知,只有我才知;我的痛向谁诉,爸妈不在家,爷爷奶奶年龄大,弟弟又太小,只有向天向地独自诉”。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变得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内向和孤僻。 自卑心理障碍。儿童们都有“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不服管”的逆反心理,并且喜欢攀比和有自豪感。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们不在身边,他们会觉得像失去了坚强的保障和依靠,他们常常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表现出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自我评价低,情绪低落,逃学,弃学和失学,长此以往会产生自卑心理障碍。孤独无助的不健康心理。人都怕孤独寂寞,少年儿童更怕了。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就会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而感到空虚感、失落感、孤独和寂寞感。有一位四岁的小朋友珊珊在给他爸妈的电话中哭叫道:“妈妈,我好孤单好孤单啊!尤其是晚上,我是开着灯睡觉,我怕黑怕寂寞,我讨厌晚上,我也讨厌没有妈妈在身边的日子”。孩子们需要父母的关爱,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有太多太多的烦恼挫折和心理矛盾需要向父母倾诉和需要父母疏导和安慰。产生怨恨父母和敌视社会的不健康心理。在某所中学的留守儿童家中了解到: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不理解父母,甚至怨恨父母只要钱,不要孩子,不关心孩子学习成长。还有的人认为父母没有本事挣大钱和家里太穷了。有的孩子还认为“爸妈是没有能力才出去打工”,由此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父母回家也不理睬和疏远父母,电话也不接,接了电话也是顶撞和吵闹,有的人还怨社会不公平,才使他父母外出打苦工,由此产生仇视怨恨社会的心理。行为上偏离正常轨道。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学习生活方面的帮助和监管力度就大大减弱或无帮助无人监管,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就处于的一个无人问津的状态。三年级学生李梅在老师询问为什么不做作业时说:“作业吗,哦!我忘了。我下次跟你做。我反正是学习好了无人夸,学习差了无人骂的一根野草”。说着就洋洋自得的扬长而去。一副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孩子们正是学习成长的大好时光,但不少留守儿童却因亲情的缺失和监管的不力而把精力放在了学习以外的“上网、赌博、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上面,日积月累,孩子们的行为就会出现大的偏差,各种超越道德、法律、规则底线的行为就会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再由于监管的不到位或不力,他们的不良行为稍有偏差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正确的管束,使其偏差逐渐远离心理健康发展的轨道,严重的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社会关爱的不足也是造成孩子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一个诱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温暖的缺失“父母亲情的关爱和呵护”使他们在产生了心理障碍。他们在人格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偏执,他们很难与正常的同龄人交流,总认为己不如人。再由于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来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外的他人的困难处境虽有同情和支持,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生活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指学校、社区等)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只能靠自己,也只有靠自己对生活的领悟,体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生活和发展自己。因此,不少留守儿童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学习很差、心理问题严重。教育问题包括隔代教育、学校教育,也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教育为主,由于上辈的年龄太大和血缘、亲缘关系,他是多用溺爱方式管教孩子。基本上是重养轻教,以满足孩子物质生活和过多宽容放任而较少在精神层面上道德上约束和引导孩子。祖孙两代人年龄差距太大,观念不一样,对事物的看法也差别大,所以代沟明显。长辈们以自已的生活经历来教育孩子,管束孩子,他们往往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而孩子们赶新潮、观念新、有创新并不拘一格等常不被长辈们接受。再则长辈们年岁已高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等很多因素使他们很难承担起监护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尤其是上代监护和他人监护者,他们认为孩子不是自己的,在教育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多以物质型或放任型的方式管教孩子,这样就养成了孩子任性、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不良性格。另一方面对于性格敏感的孩子来讲,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从而形成胆小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既多又严重,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严重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大问题。“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家自由、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全社会都要积极关注和高度重视,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成长、前途和命运等。对他们的工作要常抓不懈,并且是全天候、全方位、多角度去关心呵护,体贴他们,给他们以阳光、力量、勇气和信心,我们要将他们的工作落到实处,诸如:学校和社区都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家长社区学校要携手共管,共同关心学生成长。培训留守儿童并增设一些生活必备常识。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老师可通过家访、电话、书信、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社区、留守儿童交流等,使农村留守儿童茁壮成长为健康的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栋梁之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