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辽宁职业学院2011年10月13日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一)学院概况1(二)建设背景1(二)专业基础3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4(一)总体目标4(三)人才培养目标5(四)教学质量目标6三、专业建设内容7(一)专业建设7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72.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3.实训基地建设134.师资队伍建设18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3(二)专业群建设23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24(一)政策与制度保障24(二)组织保障24(三)资金保障26五、绩效考核指标27六、预期效果31七、经费预算33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辽宁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隶属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创办于1956年,坐落在辽北文化名城铁岭市。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汽车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全国高尔夫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辽宁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是辽宁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是辽宁省教育援藏基地,是铁岭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基地。学院占地3678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实训室65个,实训基地28个,图书馆藏书33万册,固定资产总值4.47亿元,现有专任教师328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01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181人。在校生5734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农艺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商贸学院、信息科技学院和高尔夫学院,开设了35个高职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院明确提出了“跳出教育搞教育,跳出学校办学校,跳出教学抓教学”的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拓宽招生、就业渠道,与省内外340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年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援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辽宁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贡献单位、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辽宁省安全文明校园、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200多项。(二)建设背景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IT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11年中国IT市场总体规模将超万亿元,增长率达到33%, 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遵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环节的普及推广和深化应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而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稳定的IT人才队伍是产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辽政发20103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把握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依托新兴产业发展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以沈阳、大连为核心,沿海经济带为支撑,特色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为辐射的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 2009年12月在大连举行的辽宁省人才需求发布会暨人才服务业高峰论坛上发布了全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未来5年内,全省高端人才依然紧缺,对基础工业、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最为迫切。而包括计算机、网络、软件在内的IT人才,在人才需求前10位的热门岗位中,位居首位。计算机技术人才在社会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和需求,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支持,这为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将继续以东北振兴为背景,在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通过优化调整,深化校企合作,共享行业企业资源,实施合作培养、订单培养等我种培养形式,以计算机应用“蓝领”岗位为依托,为社会输送一批能够满足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和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紧缺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结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契机,并以此为出发点,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IT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制定本方案。(二)专业基础 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收高职生,至2011年已为社会培养了500余名高技能特色专业人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4%以上。根据对本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三年内对口率达72%,用人单位对本毕业生综合评价较好,普遍反映毕业生基本素质高,有较强的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强,部分能力强的毕业生已充实到管理岗位或成为技术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始终致力于探索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模式和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IT行业发展,以突出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办公自动化应用、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护、程序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等职业核心能力,以岗位能力为主导,通过岗位确定能力,通过能力确定课程;全面开展 “双证”制,逐步建立一套富有信息技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做、用”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开发了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2)教学团队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共有成员18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专任教师中有副教授4人,讲师6人,助理讲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硕士研究生在读6人;专业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双师”教师8人,占67%;铁岭市教学名师1人。还有来自信息行业和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6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2人,工程师4人。目前全体专职教师均已完成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师”素质培训;部分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团队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以信息技术项目研发、推广和服务为平台,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的教改和教研课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成果多项,其中,主持省级教育教研项目多项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学模式影响的研究、CMS网站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共3项,院级教育科研立项12项; 16人次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组教育软件大赛奖项;本专业图形图像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数据库应用基础、平面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基础、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6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目前担任主编正式出版教材部。(3)实训基地建设本专业拥有高配置计算机600余台,大型计算机实训中心1个,多媒体教室2个,图形图像实训室2个,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1个,网络实训室1个、三维实训室1个、辅助设计实训室1个。学院又投资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的校园网络,100M光纤宽带接入校园,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要。(4)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围绕国家骨干校建设,教学条件及教学设施有了显著的改善,教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能力与研发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自主研发的车辆资产管理系统、阳光工程收费系统、房屋收费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等多套应用软件被多家单位采用,同时这些软件被国家版权局认证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为铁光集团、益富康、宇杰艺校等多家企业开发网站获得一致好评;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服务工作,先后为本地企事业单位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会计资格考试、建筑安全考试、信息化技术人员岗前培训、农行ATA岗位培训考核等多项培训、考核,累计培训、考核人员达3000余人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攀升,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 从总体上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始终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在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教学改革和成效、实验实训条件、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和较高的水平。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及创新发展工程,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提出的遵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共享行业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合作教育,推进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建设成与IT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政教产研“多主体”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双证制”向“多证制”制度推进,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强校企互动,积极开展“虚拟公司”+“企业订单”式培养,紧贴市场需求的强势专业;在制订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构建符合职业要求的专业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社会服务;建设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培养企业满意的高能人才;搭建高粘度、亲情化的毕业生跟踪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基础条件好、产学研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辐射能力强的品牌专业,引领带动同类专业改革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专业建设目标(1)依托区域产业,创新“2+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以沈阳软件园、沈北手机产业园等大型IT产业园区的发展为依托,建立起学校、行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签订培养订单,创新“2+1” 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就业,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2)引企入校,构建“厂校合一”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依托学院成立的大学生创业中心,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虚拟公司”,承接来自校内外的生产研发业务,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奠定基础。(3)构建符合职业要求的专业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依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的标准,构建突出“双核”能力(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创业能力的专业课程。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建成具有特色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三)人才培养目标(1)探索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机制,制订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确定专业岗位与能力,实现以岗位能力为主导,通过岗位确定能力,通过能力确定课程,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我省乃至全国提供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技术员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紧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用、评、访”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方联络,与辽宁畅通数据有限公司、沈阳电信工程局、沈阳创科网络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以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