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孔子到孟子之,夫子自道,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贵*有序。,(2)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他明确表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他还认为“不能事人,焉能鬼神”、“未知生,焉知死”,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进步。他还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福贵*,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主张“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2、孟子 (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思想和主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进退的准则。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孟子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他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还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1)至于斯:到这儿来。(2)二三子:你们。(3)斯文:指古代传下来的礼乐文化传统。(4)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5)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6)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7)执舆:即执辔。(8)辟:同“避”。,(9)耰:音,用土覆盖种子。(10)怃然:怅然,失意。(11)路问:在路上问。(12)淑同“叔”:取,拾。(13)何事非君:为什么不能侍奉不好的君主?(14)使先觉觉后觉:让先觉的帮助后觉觉悟。觉:使觉悟。(15)集大成:指具备了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注释】(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补充】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原文】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注释】(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3)伐:夸耀。(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5)少者怀之:年轻人使之怀念我。,【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没有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使之安逸,朋友使之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使之怀念我。”,【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评析】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述而篇第七【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原文】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2)曲肱:肱,音,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原文】 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注释】(1)叶公:叶,音。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宪问篇第十四【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44篇。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 孟子说:“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存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两样不能同时兼顾,就放弃生存而要义。,【原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译文】 生存是我所喜爱的,但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存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憎恶的,但我所憎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些祸患我不躲避。,【原文】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假使人们所喜爱的没有什么超过生存的了,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