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17 天津一中、益中201720182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四月考质量调查试卷 第I卷 选择题(36 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削 减(xu)特辑 (j)霎 (sh)时间中 规中矩(zhng) B戕 害(qing) 引擎 (qng) 着 (zho)眼点 实报实消 (xio) C醇 厚(chn) 戳 穿 (chu) 破天慌 (hung) 骈手胝 (zh)足 D尺椟 (d)痕 迹(hn)预 (y)选赛张口结(ji)舌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人类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 求。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从人类命运的视角调整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 从而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 A构建无所不为息息相关确保 B构造为所欲为休戚与共确立 C构造无所不为息息相关确立 D构建为所欲为休戚与共确保 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中还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比 例不合理、内容杂乱、授课方式不灵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B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全年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 产销量连续 3年居世界首位。 C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乡村旅 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 D尽管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现在已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人们广泛所接受,但人 们还没有办法验证它。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善才“是唐代对琵琶师的统称,“鸡人”指宫中掌管时间的卫士,“优”的本义指 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7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 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 C“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代指有学问的人;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 官。“舍簪笏于百龄”,“簪笏”,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东西。 D“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 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当前,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统 筹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我国古代书院的优秀传统,尤其是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对当今教育颇有启发 意义。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学已 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这种教学只会“促其 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 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认为书院教育“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 乎?”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古代教育家批评的 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于当代教育中。例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 大学只是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不能很好地培 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家 “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行笃敬;惩 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 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 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 成为君子。他创建象山精舍讲学,就是为了实践其教育理念。当代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出现了片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问 题。当今中国教育可以吸收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 标。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4/17 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书院教育的“成人”并不是“独善其 身”的自我人格完善,而是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史书记 载:“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惜乎姓名多无考。”宋末岳麓书院学 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这正是“见危授命”的“成人”作为。2010年,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教育面向21 世纪国际研讨会,将“学会关心”作为本世纪教育的 基本方向,与会专家学者希望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 件,等等。这正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 示) 5下列对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 的一项是 A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去功利化,不以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为 主要目的。 B“言忠信,行笃敬”体现了儒家圣人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 性。 C宋代大儒朱熹认为当时的官学不能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的地方,应该以立学教人为 本意。 D宋末岳麓书院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体现了自我人格完善的“独善其 身”的教育理念。 6下列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我国高等教育中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借鉴采纳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中的教育思想。 B文章从去功利化、强调人格教育和培养家国情怀三个方面阐述了书院“成人”教育对 当今教育的启发意义。 C受到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中也普遍存在,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 出以人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关心”作为 21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关心他人、关心社 会和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理念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契合。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5/17 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 的一项是 A教育功利化的问题不只是现在有,古代也同样有,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并主张教育去功利化。 B我国古代的书院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巳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成熟的“成人”教育理 念和方法。 C学校教育不能只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 D当今的中国教育也要发扬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立德树人,培养高品质 的人才。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 题。 乐 毅 论 苏 轼 自知其 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自知其不可以王而霸者,五霸也。或者之论曰:“图 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呜呼!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 霸,可得乎?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 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 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范蠡、留侯,虽非汤、武之佐,然亦可谓刚毅果 敢,卓然不惑,而能有所必为者也。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 勾践,勾践欲赦 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 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 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大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惠 王不肖,用反间,以 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 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者?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6/17 利。今以百万之师,攻两城之残寇,而数岁不决,师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虚者矣。诸侯乘 之于内,齐击之于外。当此时,虽太公、穰苴不能无败。然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 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湣 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 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奈何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 也。 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 呼!欲王则王,不王则审 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将求亡之不暇 暇:空闲的时间 B援 桴进兵援:拿起 C治 其政令治:治理 D不王则审 所处审:明白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知其 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而求哀请命于 勾践/于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C以 骑劫代将/赵王岂以 一璧之故欺秦邪 D燕之 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奚以之 九万里而南为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乐毅失败原因的一项是 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 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 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 齐人苦湣王之暴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 ABC D 1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7/17 A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 不可 B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 不可 C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 不可 D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 不可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齐桓公、晋文公如果去做商汤、周武一样的事,图谋成就王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 成就霸业。 B吴王最终被勾践杀死,项羽被汉高祖追杀,作者用这些事例阐述了不能用狭小的仁义 去破坏掉建国立业的大计。 C作者认为,乐毅在和齐国的常年征战中如果能及时停止战争,让齐国的百姓休养生 息,那么对生活满足的齐国人也就没有人有斗志去和乐毅打仗了。 D文章叙议结合,内容材料丰富,分析了王道和霸术的分别,阐述了王道不是霸者夺取 天下的好方法。 第卷(主观表述题)(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2分) 译文:_ (2)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3分) 译文:_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8/17 (3)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也。(3 分) 译文:_ 1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 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这两首送别诗的季节相同吗?都是哪个季节?请结合诗句分析(2 分) 答:_ (2)两首都是送别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