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注意: 1.本试卷单项选择题及综合题的答案一律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顺号上交 答题卡。 2.答案卡的填涂一律用 2B 铅笔,答案卡的书写一律用黑色中性签字笔。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甲甲必考题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 。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春 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 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便可悠游其间、 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 ,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 ,也有“情 怀党” ;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 ,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美国” ;既能 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 ,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 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 亦生野稗” 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 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 “小 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报刊亭逐渐凋零, 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 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吧! 甚至说拔掉网线、 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 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 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 都会引起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 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交流思想? 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 新的文化场; 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 越是更晚接受新事物。 看看互联网, 微博是近 6 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 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 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 , 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面对传统与 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 设者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 ,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 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 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曾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 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 。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 史使命。 古人云,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时代变迁,技术条件升级,人心向 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 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文化中国。 (摘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信息时代,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 时尚的制造者。 B. 文化空气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 上的“小时代” 。 C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 特有的现象。 D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加厚信息时代 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当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好书和读书人越来越少,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 中拯救阅读。 B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拥 抱新的文化场。 C信息时代文化共存,主流文化建设者应防止文化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文化水位 划定警戒线。 D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文化领域长时间内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 “低俗”共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设 者应有的态度。 B “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代文 人的历史使命。 C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最终走向“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时 代的文化土层。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 ,善文辞。隋大业 中,为直秘书学士。 天下乱,辞疾还乡里。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 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 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崩 ,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子奢建言: “汉丞 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且天子七 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臣请依古为七庙。 ”于是尚书共奏: “自春秋 以来, 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诏 可。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 帝尝诏: “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 “陛下所举无过事,虽 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 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 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子奢曰: “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 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卒于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 /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B 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 /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C 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 /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D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 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大业”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贞观、庆历、康熙。 B “崩”是对帝王之死的婉称,古代对帝王之外的人去世还有薨、卒、不禄等多种称法。 C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 诗 书 礼 易 孟子也都是儒家经典。 D皇帝自称“朕” ,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告称“诏” , “草诏”是皇帝写诏书向臣民表达 其旨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朱子奢先在隋为官,唐时曾前往朝鲜半岛平息战乱。他在隋朝为官时,逢天下动乱, 为官不稳定;他前往高丽、百济平息战乱时受到二国的厚待。 B朱子奢通晓祭祀礼仪,发表意见有根有据。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上,朱 子奢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朱子奢敢于拒绝皇帝看似合理的要求,并晓之以理。皇帝想看起居注,以便知道自己 的得失;朱子奢认为这样做就会影响当朝史官,使记录失真。 D朱子奢坚持依法办事,博学健谈。在如何处理魏礼臣一事上,他认为应按照法律来 办;他健谈,好引经据典,有时在宴饮时皇上还让他与群臣辩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5 分) 答: (2)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 (5 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 8-9 题。 游精思游精思 题观主山房 题观主山房 孟浩然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 方知仙子宅 ,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 ,飞猿啸密林。 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注】精思:即精思观。仙子宅:即观主山房。砌:台阶。 8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游精思观时怎样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分) 答: 9有人评价后两联“景佳理妙” ,请对后两联作简要赏析。 (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来源:Z&xx&k.Com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离骚中与苏轼方山子传中描述方山子所戴“方耸而高”的帽子意近的两句是 “,”。 (2) 琵琶行中“,”两句借江心皎洁的秋月之景烘 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与钱起的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来源:学_科_网 ( 3 ) 阿 房 宫 赋 中 告 诫 后 人 如 果 不 吸 取 历 史 教 训 终 将 重 蹈 覆 辙 的 两 句 是 “, ” 。 乙乙选考题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河豚王河豚王 万 芊 陈墩镇四周,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离镇不远处的淀泖湖中产有河豚,尤产一种头圆嘴 小无颊无鳞腹白背有淡褐色纹点的河豚鱼, 叫斑子。 此为河豚中的极品, 毒性更剧, 中其毒, 无解药,然此鱼肉质细嫩尤为鲜美,常令嗜好河豚的人甘愿冒生命危险而欲罢不能。掐指算 算,最近几十年中,淀泖湖一带被斑子河豚毒翻的人确也不少。陈墩镇人把这鱼称作河豚 王。来源:学.科.网 Z.X.X.K 镇上,有一个叫阿隆野鱼馆的饭店专做野生河豚,擅长烹制斑子河豚。其实,饭店里也 唯有老板兼大菜师傅的阿隆能做这样的河豚,此美味食后确让人终生难忘。在陈墩镇,谁都 知道阿隆。阿隆祖上就因擅长烹制河豚鱼而远近闻名。阿隆从小跟爷爷吃河豚,跟阿爸吃河 豚,后来自己烧了自己吃河豚,整整吃了四十来年,吃出了一手烧斑子河豚鱼的绝技。 早先,阿隆的爷爷、阿爸都是乡间以捉鱼为生的渔人,每每捉到河豚,特别是河豚王, 不敢轻易卖人,弃之可惜,便试探着烧来自己吃。河豚不是很容易就能捉到的,尤其是斑子 河豚,常常混在其它鱼中,几天只能捉上一两条。他们就把不多的几条积起来,积多了才一 起烧了吃。阿隆家做河豚,有很多的讲究,也是爷爷手里传下的绝活。捉刀杀鱼,去籽去内 脏去血,然鱼籽鱼内脏好去,鱼血则难去尽。关键的一道工序便是支一口锅,用竹签把鱼反 钉在锅盖上用文火煮水蒸,鱼熟透则鱼血也沥尽,弃水,再置橄榄子、槐花末解毒,或白烹 成羹,或红烧。 这烹煮说说简单,然性命攸关,则步步惊心。 只是这绝活传到阿隆手里,阿隆便生出许多花样来,先是开了阿隆野鱼馆,做其他野生 鱼宴,更做斑子河豚鱼宴。尤其是这斑子河豚宴,阿隆野鱼馆自有阿隆野鱼馆的做法,直吃 得人心惊肉跳。在阿隆野生鱼馆吃野生河豚,有好多讲究,谁吃谁就得先沐浴、净肠。沐 浴既为隆重也为防个万一。 万一那个了, 也好干干净净而去, 很壮烈。 而净肠则为清肠中物, 生怕物物相克诱生毒性。阿隆专门配制了茶水,在上河豚前,边喝边等。至于谁先吃,则更 有个讲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