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判制度教学目标1了解法庭作为国家专门司法机构的演变过程、刑罚功能的演变过程;理解近现代刑罚制度的进步性、陪审团制度对司法公正的意义。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相关材料,培养其解析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法庭出现、刑罚功能演变和陪审制建立的分析,理解法律文明的进步;通过分析本单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对比和归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刑罚功能历史演变的学习,使学生正视刑罚的主要作用,养成法制意识,并以正确的眼光和态度对待重返社会的失足人员;通过对宗教裁判所迫害布鲁诺等历史事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进步的历史曲折性和历史进步的必然性。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庭出现、刑罚功能演变和陪审制度建立。难点:宗教裁判所。说明:1审判制度的建立是人类追求法律公正的体现。法院的出现使审判有了专门的机构,陪审制度更是对司法公正和公民权利的保障,两者体现了法律的进步性;刑罚从原始同态复仇到阶级统治工具,近现代后确立罪行法定主义原则和以防范、威慑为主,其功能变化体现了公平公正内涵的增强和残酷性的降低,这是文明进步在法律制度上的又一表现,故为本课重点。2中世纪基督教会为进一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加强自己的权力,设立宗教裁判所,迫害天主教异端。有关宗教裁判所的知识,学生较难理解,故为本课难点。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以中国古代“法(灋)”字含义,提出“由谁来实施法律”的问题引出“法院”:历史上,不同文明区域的国家创建了以法院等审判机构实施法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判制度。 2西方审判机构的演变(板书)(1)请学生阅读课本,并以时间顺序归纳历史上审判机构的演变:(板书)部落联盟大会 法庭 宗教裁判所 法院(原始社会) (国家建立后) (中世纪) (近代)(2)说明:专门的审判机构是在国家建立后出现的。(3)提出问题(过渡)在国家建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法院各有什么特征?(4)以材料一归纳:古代以陪审法庭、保民官等形式限制贵族司法特权。以材料二及图片归纳:中世纪基督教会建宗教裁判所迫害天主教异端。阅读课本归纳:近代不同法系法院设置大陆法系分初审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英国法系分治安法院和郡法院、最高法院和上议院;美国法系分州法院、联邦法院。(板书)(5)思考:推动近代法院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比较不同法院体系的特征和共同性?(特征各异:或呈金字塔型,层次分明;或平行并列、互不从属;目标趋同:从制度上保证审判的受监督和诉讼的公正性)。从制度上保证司法公正是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从 材料一也可看到,古代雅典就有以陪审法庭保证司法公正过渡到下一内容“陪审制度”。3西方陪审制度的演变(板书)(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陪审制度渊源于古希腊、古罗马;通过材料三了解古代陪审制的基本情况。(板书)(2)通过阅读课本,了解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团制度产生于英国:从见证人制度到大小陪审团,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审查起诉和审理案件,并以保护个人权利和反对滥用司法权力为目的。从19世纪中期起,英国陪审制度逐渐衰落。相反,在由英国法系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法系中,陪审制度却盛行不衰过渡。(板书)(3)阅读材料四,了解美国陪审制度兴盛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原因:北美殖民地曾将陪审制度作为抵制英国殖民统治干涉司法的重要武器。(板书)(4)简要介绍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这是中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合法公民的权利,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5)引导学生简要小结并提炼“审判机构”和“陪审制度”:人类建立了独立的司法专门机构以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同时以陪审制度介入司法裁决,在一定程度上又起到了保障司法公正和公民权利的作用,这种保障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事实上是人类对公平正义不断追求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6)过渡:审判机构和陪审团侧重于“判定”罪否,如果判定有罪,如何处罚引出“刑罚”。4刑罚制度的演变(板书)(1)以材料五归纳:人类早期奉行同态复仇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处罚原则。(板书)(2)以材料六归纳:早期的同态复仇以后发展为一整套刑罚:生命刑、身体刑、财产刑、自由刑、名誉刑等统治者维护统治、镇压人民的重要手段。(板书)(3)以材料七归纳近代“罪刑法定主义”的含义,分析其出现背景和进步性:资本主义兴起时代以“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是时代进步在法律上的表现。(板书)(4)阅读课本内容,归纳现代刑罚功能:教育和感化残酷性日益降低。(5)引导学生归纳:同态复仇、罪刑法定主义、教育感化:功能变化是实质的反映从威吓而维护统治到重法律公正、重人的权利,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5课堂小结(暨单元小结)。 (1)审判机构、陪审团、刑罚构成了审判制度体系,审判制度的形成和逐步完善过程既是人类追求司法公正和公民权利的过程,也是法制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 (2)人类以法律维系社会,反映了人类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代表,法律以其制度文明的形式和成果反映着人类的创造和文明的进步。资料附录材料一:法庭产生之初,审判权一般都被贵族控制,他们往往在法庭上滥用司法特权。为此,雅典规定,公民均可参与审判,并可组成陪审法庭加以监督;罗马平民则设立保民官,限制贵族特权。转引自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历史P100材料二:教皇英诺森三世为镇压异端建立教会侦察和审判机构,后在西欧天主教国家普遍成立宗教裁判所,以迫害天主教异端。1633年罗马宗教裁判所指控伽利略为“异教徒”而将他送上断头台(右图)。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历时较久,凶残恐怖较著,在14831820年间,受迫害者达30余万人。转自http:/info.datang.net材料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雅典“有公众法庭制度,这些法庭由全体公民或由全体公民中选出的人们组成,有权审判一切案件如审查政务和财务报告、法制事项以及公私契约”,法庭审判官人数六千,由公民抓签选出,但审判时,审判官未必全体出席,出席人数自四五百以至上千不等;出席若是偶数,就要另加一人使成奇数,以免投票不能表决。材料四:美国宪法第七条修正案规定,所以涉及价值在20美元以上的诉讼,审判时均须有陪审团参加。1968年联邦最高法院确认,凡可能判处6个月以上监禁的刑事案件,陪审是一项宪法赋予的权利。材料五:汉穆拉比法典:“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旧约出埃及记:摩西以上帝代言人的口吻传达上帝命令“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古兰经:“以命抵命,以眼还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牙偿牙” 材料六:中国古代有五刑之说。秦以前为:墨、劓、剕(刖)、宫、大辟(杀)。 秦汉 时为: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肉。隋唐以后为:死、流、徒、杖、笞。转引自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历史P104; 另据http:/www.cnedu.com.cn 材料七: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得处罚”的原则列入人权宣言,随后又在法国刑法典中规定“不论违警罪、轻罪或重罪,均不得以实施犯罪前法律未规定之刑罚处罚之。”板书设计一、审判机构: 部落联盟大会 法 庭 宗教裁判所 法 院 (原始社会) (国家建立后) (中世纪) (近代)大陆法系:初审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 二、法院设置 英国法系:治安法院和郡法院、最高法院和上议院 特征各异美国法系:州法院、联邦法院。 目标趋同渊源:古希腊、古罗马英国:见证人制度、大小陪审团 保障三、陪审制度 美国:陪审制度兴盛 司法公正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 公民权利生命刑身体刑 维护统治 古代同态复仇 自由刑 镇压人民;财产刑 残酷性名誉刑四、刑罚制度 近代罪刑法定主义:资产阶级“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 时代进步在法律上的表现 现代教育和感化:残酷性降低;重法律公正、重人的权利实质:追求司法公正、公民权利,法制文明进步、社会文明演进训练设计阅读以下有关“中国刑罚”的论述,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演化过程看,刑罚制度的演变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代刑罚的价值始终在“天罚”的正义观念、“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法律功能观念、“刑人不在君测”的身份等级观念和“重刑轻罪”的预防犯罪观念的传承中变化。赵洪雷:“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演变及其原因分析”,见 http:/www.hicourt.gov.cn材料二:实际上,刑罚制度制定演变与统治阶级对刑罚的认识,即刑罚的目的休戚相关-法者国之器,刑罚制度永远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地位的重要武器,为维护其统治利益所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刑罚立法观在变化,刑罚的效用,由最初的报应刑演变为阻止、威吓、规诫,刑罚的作用正是不断适应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刑罚观认为只有刑罚的严厉程度仅仅是以制止人们实施犯罪时,这种刑罚才是公正的,除此之外的一切刑罚都是残暴和多余的,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正是沿着这一规律向前演化发展的。赵洪雷:“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演变及其原因分析”,见 http:/www.hicourt.gov.cn问题:1: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段文字的论点?共用了几项论据?中国刑罚制度的演变与传统法律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项。2根据材料二,古代刑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现代刑罚追求什么目的?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利益。公正。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刑罚功能历史演变的看法。要求:抓住刑罚功能从严酷残暴、维护统治到阻止、威吓和规劝的追求公正公平的变化,体现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制文明的进步。教学反思1审判制度是人类法律制度完整构成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律公正性的重要体现。专门的审判机构是国家诞生后的产物,随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的变化,审判机构及其断案量刑的依据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社会总体发展看,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审判制度的变化相互促进,而后者更多的是维护法律的尊严,从而维系文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课教学能较完整地反映以上内容,也较恰当地讲清了审判制度变化与法律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2值得改进和探索的方面主要有三。其一,新课的“导入”运用了中国古代“法(灋)”字中有关“审判”的含义,原意是想以此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完整理解“法律”的涵义,但事后考察,觉得它与本单元第一课(即第17课)的“导入”有重复,因此今后的教学拟选择与“审判制度”和学生生活(知识)经验更贴近的内容切入,而“法(灋)”字所包涵的完整意义可以在单元的总结中出现。其二,在教科书中出现了“法庭”、“法院”等不同概念,教学中应将这种不同称谓的内在涵义和前后变化和联系交代得更为清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