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 全 评 价 通 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目 录第一章 通用项目1. 安全评价通则的适用范围 12. 制定安全评价通则的法律、法规依据 1第二章 系统寿命周期阶段安全评价的要点3. 可行性安全评价(总图审查、立项预评价) 14. 初步设计安全评价(三同时预评价) 25. 施工设计安全评价 46. 施工安全评价 57. 验收安全评价(三同时验收) 68. 运行安全评价 79. 扩建、改建 安全评价 710. 报废安全评价 811. 恢复生产安全评价 9第三章 实施安全评价的工作步骤12. 资料收集和确认 913. 法律法规依据 1014. 系统分解 1015. 危害辨识 1016. 分析危害识别的深化 1017. 风险评价 1118. 整改措施 1219. 安全评价结论 12第四章 安全评价报告书20. 安全评价报告书的要求内容 1221. 实施安全评价单位简介 1322. 本次安全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13安全评价通则第一章 通用项目1. 安全评价通则的适用范围1.1 安全评价通则适用于各行业、系统寿命周期各阶段制定行业阶段安全评价提纲之用。1.2 在制定行业阶段安全评价提纲时,需结合行业的专业特点、系统寿命周期阶段的特点等提出通用的评价要求,必要时可在安全评价通则的基础上增添特殊的评价条款和格式要求。2. 制定安全评价通则的法律、法规依据2.1 劳动法2.2 建筑法2.3 矿山安全法2.4 GB128019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3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10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11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2.8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国经贸安全1999500号,关于对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进行资格认可的通知2.9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办字20013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第二章 系统寿命周期各阶段安全评价的要点3. 可行性安全评价(总图审查、立项预评价)3.1 立项报告提出单位资质核查3.2 工艺路线3.2.1 项目概述;3.2.2 工艺路线概述;3.2.3 工艺路线的固有危险性,其中的超常工艺条件,这些条件的危害性;3.2.4 针对超常工艺条件提出应当采取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在技术上的可实现程度和经济上的可行程度。3.3 物流3.3.1 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的额定流通量和最大流通量,需要的额定储存量和最大储存量,实际的最大储存能力;3.3.2 超量储存时可能增加的危险程度;3.3.3 最大可能运输中断时间间隔及其可能给储存带来的影响。3.4 交通运输3.4.1 道路布置与最大交通容量;3.4.2 原料、中间产品、成品非正常流通量下的交通承受能力;3.4.3 正常生产时车辆配置和事故条件下备用车辆的可调度程度;3.4.4 发生事故时交通疏导能力及预案。3.5 地质条件3.5.1 当地地质条件(土壤、地下水、地震)对建构筑物的影响;3.5.2 地质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时,建构筑物的承受能力。3.6 气象条件3.6.1 正常气象条件(风、雨、气温)的范围;3.6.2 超常气象条件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影响;3.6.3 对超常气象条件的承受能力。3.7 公用工程3.7.1 公用工程(水、电、气、汽)供应的充足程度,事故状态下对公用工程的需求及其可满足的程度;3.7.2 事故状态下公用工程可靠性的保障措施及其有效程度;3.7.3 公用工程的最大可能中断时间及其可能导致的影响;3.7.4 备用公用工程切换功能的保证及其检查周期。3.8 通信3.8.1内部及外部正常情况下的通信能力;3.8.2事故状态下通信能力的保障;3.8.3备用通信能力的备用功能保障及其检查周期。3.9 危险区域划分3.9.1 危险区域划分的依据及其合理性;3.9.2 按照划分的危险区域选定防护措施,其合理性与可实现程度;3.9.3 气象条件变化导致危险区域漂移对防护措施提出的附加要求。3.10 应急救援3.10.1 可能的事故规模及其对应急救援的需求;3.10.2 当地应急救援(消防、卫生、抢险救灾)能力的规模;3.10.3 超出当地应急救援规模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效果预测。3.11周边条件3.11.1 可能的事故对周边安全的影响;3.11.2 内部安全条件抵御外部事故波及的能力。4. 初步设计安全评价(三同时预评价)4.1 设计单位资质核查4.1.1 设计招标过程的核查;4.1.2 设计总包单位资质核查;4.1.3 设计分包合同及设计分包单位资质核查。4.2 不安全条件4.2.1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条件,以生产流程分工作岗位列出清单;4.2.2 按照不安全条件的分类,预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4.2.3 分析产生各种类型事故所需的必要附加条件;4.2.4 逐项估算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导致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4.2.5 针对各种不安全条件导致事故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级别的技术防范措施,该措施的有效程度和先进程度,以及所需的经济投入估算;4.2.6 列出采取各种措施后仍然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应当进一步采取的有效措施和需要追加的经济投入清单备案。4.3 有毒有害物质4.3.1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依生产流程分工作岗位列出清单;4.3.2 按照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和可能暴露的规模,预测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及其伤害程度;4.3.3 分析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各种伤害所需的必要附加条件;4.3.4 逐项估算发生伤害的概率及其导致的职业病和经济损失;4.3.5 针对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导致伤害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级别的技术防范措施,该措施的有效程度和先进程度,以及所需的经济投入估算;4.3.6 列出采取各种措施后仍然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应当进一步采取的有效措施和需要追加的经济投入清单备案;4.3.7 发生职业病后所需的康复条件及其所需的经济投入规模。4.4 生产中断4.4.1 以正常生产过程与行为为标准,结合原材料与公用工程外部条件的变化,对逐台设备、仪表等可能产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判断生产过程可能受到的阻碍和可能导致的中断;4.4.2 对生产阻碍和生产中断予以分类,划分阻碍模式和中断类型,并按照阻碍和中断可能出现的频度和影响估算阻碍和中断的经济损失规模;4.4.3 出现生产阻碍和生产中断时,生产过程自动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自动控制能力,分别列出已有的自动控制功能和需要补充的自动控制功能,对需要补充的自动控制功能要分析其技术可实现程度和所需经济投入规模;4.4.4 为保障生产过程自动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自动控制功能的正常状态,需要配备的维修技术力量和配备条件,对维修时间给生产过程带来的影响需作出估算;4.4.5 生产过程出现阻碍和中断,而又不具备自动恢复功能时,需要配备的维修技术力量和备品备件的充足程度,估算维修工作给生产过程恢复带来的影响;4.4.6 对生产阻碍和生产中断,需制定相应的恢复生产预案,并对预案所需的管理、指挥、技术、操作等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安排,对预案所需的原材料、公用工程、备品备件等有所准备;4.4.7 对需要补充的自动控制功能、恢复生产预案所列的人力、物资所需的经济投入,以及可能导致生产过程阻碍和中断时所损失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估算;4.4.8 根据上述经济对比的结果,按照经济投入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优先序列出经济投入的顺序预案表。4.5 事故4.5.1 对于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类,确定事故的类型与事故演变过程,列出清单;4.5.2 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规模,包括事故对人的伤害、对生产造成的破坏、对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还要估算出相应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4.5.3 对可能的各项事故发生概率要有定量估算,以便按照综合考虑事故的规模和发生概率对事故的风险程度排出优先考虑的顺序;4.5.4 预防各种事故所需采取的措施以及需要的经济投入,预防的技术效果,实际采取的部分措施对预防各种事故的有效程度;4.5.5 需要针对各项事故制定出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预测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理事故的有效程度,同时列出需要补充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现该应急预案所需的经济投入;4.5.6 事故应急预案中所列的各项措施应当随时有效,为确保其时效性,需要的技术和经济投入规模;4.5.7 发生事故时所需社会救援能力的规模,该救援能力的时效程度,在此规模下对事故扩散的有效抑制程度。4.6 事故后的生产恢复4.6.1 各种事故发生的后果预测;4.6.2 事故后恢复生产所需的技术、人力、物质条件;4.6.3 恢复生产的预案及平时的技术、人力、物质储备;4.6.4 按照平时的技术、人力、物质和物质储备程度,恢复生产所需的时间;4.6.5 恢复生产所需的经济投入规模。4.7 社会救援4.7.1 发生事故时所需的社会救援规模;4.7.2 当地实际具有的社会救援规模,以及该规模的时效程度;4.7.3 发生的事故超过当地实际具有的社会救援承受能力时,取得更广范围社会救援的预案。4.8 周边条件4.8.1 可能的事故对周边安全的影响,会同周边单位制定事故应急预案;4.8.2内部安全条件抵御外部事故波及的能力,列出外部事故清单,在对其规模有充分估计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4.9 系统安全分析4.9.1 针对生产过程系统总体和局部的技术特点,分别针对具备条件的主要危害选择各自适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并陈述选择的根据;4.9.2 对选定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作出简述;4.9.3 列出实施系统安全分析的技术工作小组成员基本情况明细表,特别要对个人在系统安全分析工作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