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13年03月22日 来源: 三门峡市政府 信息来源: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3/03/22/010377601.shtml2013年2月19日在三门峡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赵海燕作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12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和挑战增多的复杂形势,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建设中原经济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按照“求转、求进、求实”的总要求,围绕“三大战略定位” ,扎实推进“四大一高”战略,突出“开转合实” ,加快转型发展,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8.6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7.7亿元,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3.2亿元,增长15.8%;出口总值完成1.94亿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6元,分别增长12.4%和14.1%。人口自然增长率4.2%万元 GDP能耗下降7%。突出“四大一高” ,转型发展成效显着。实施“四大一高”重点项目221个,完成投资575亿元,占年计划的143%,92个项目建成投用。大通关初步形成。三门峡海关即将开关,国家铝及铝制品质检中心通过资质认证,国家果品及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大交通建设加快。蒙西铁路建设指挥部即将进驻,三淅高速灵宝至卢氏段、郑卢高速洛宁至卢氏段建成,全市交通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商贸日益繁荣。市商务中心区和湖滨区、陕县、渑池县特色商业区获省批复。金三角建材物流港等大型物流项目建成投用。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开业在即,湖滨核心商业圈初步形成。首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圆满成功,达成贸易采购合同73亿元,签约重大经济合作协议27个,总金额244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收入增加18亿元以上,我市被确定为特博会永久举办地。大旅游发展提速。成功举办第十八届旅游节暨投洽会,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函谷关联合创建5A 级景区工作全面启动,灵宝汉山、渑池黄河丹峡建成4A 级景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亿元,分别增长20%和28%。高新技术产业带动能力提升。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十条意见 ,实施高新技术重点项目110个,全年完成投资29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4.7亿元,增长28.6%。恒生科技公司等4家企业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院士工作站4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53.9%。我市“四大一高”引领转型、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探索,引起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走出了属于三门峡的转型之路,谱写了科学发展的华彩乐章。 突出“一高两化” ,工业经济动力增强。实施亿元以上工业升级项目58个,完成投资132亿元,开祥化工1,4 丁二醇等29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23.6亿元,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74.8亿元,增长15%。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388.6亿元,增长43.6%,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三门峡和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建成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三门峡和义马市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十强”和“十先”产业集聚区。把服务企业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措施,建立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开辟电煤绿色通道,协调企业加强合作,积极解决电价补贴、要素保障等问题,服务市场主体的水平不断提升。突出引领带动,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按照“两大三小”总体布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5平方公里;新建加气站1座,铺设天然气管道13公里;新建换热站4座,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和文化公园成为城区新亮点,传媒大厦等城建工程进展顺利。北环路工程主体完工,黄河公园完成建设标段27个,园林形象初步显现。商务中心区建设全面铺开,落地项目30个,完成投资20亿元。新区总体方案正式获批,总体规划开始编制。义渑城区、灵宝城区和卢氏县城建设加快,湖滨区、渑池县、陕县特色商业区完成投资6.8亿元。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住宅1.2万套,建成9282套。突出农民增收,特色农业效益提高。培育果品、烟叶、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集群8个,带动农户24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22亿元。粮食总产6.6亿公斤,果品总产20.1亿公斤。烟叶收购77.2万担,烟农收入、烟叶税收实现翻番。雏鹰农牧等7个新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规模养殖场发展到7920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72家,带动农户33万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90家。新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标准27个,市农业物联网总控中心建成。山口水库下闸蓄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万亩、坡改梯面积3万亩。突出开放合作,发展活力持续显现。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中小城市发展峰会。全年重大经贸活动签订合作项目177个,签约金额134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增长18.2%;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20亿元,增长36%。中金集团黄金产业园、大唐三期等12个央企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发挥财税职能,做大融资平台,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资金支持。与省工、农、中、建和农发五大银行签订五年战略合作协议,总金额1075亿元,已到位资金236亿元。广发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成立卢氏德丰等村镇银行3家,全市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86.2亿元,增长22.6%,增幅居全省第二。新缔结国际友好城市2对,认真组织“仰韶文化欧洲行”活动,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突出以人为本,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级财政民生支出98.7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2%,省、市“十大民生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开展“崤函创业扶持行动”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5亿元,其中2.8亿元发放给3800多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社会保险覆盖城乡,全市参保人数251万人(次),支付社保资金18.3亿元。城乡低保发放低保金1.96亿元,人均月补助分别比上年提高43元和12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比上年提高419元、334元,发放供养资金1500万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1万套,建成8789套,1822户困难群众拿到了廉租房钥匙。帮助2.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决了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始筹建,职教园区开工建设,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9所,15所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开工,改造达标农村学校食堂23个。基层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老子文化产业园建成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门峡系列电影拍摄完成并试映。全年投入基本卫生服务经费5758万元,人均25元。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药费负担1263万元。新农合参合率99.1%,财政补助资金每人增加40元,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实施“健康快车”免费手术1500例。义马铬渣无害化处置完成,淘汰“十五小”企业36家,拆除设施1700余台,实施减排项目107个,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以上,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秩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突出“两转两提”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两转两提” ,从严治理庸懒散软,电子监察系统运行良好。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8件、政协提案238件。市文广新局和邮政管理局挂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建成市级救灾储备库,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完成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2个县(市、区)、8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省级以上文明单位达到155家。在三门峡大地上涌现出了“最美乡村医生”马云飞等一批先进典型,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 ,是引领全市发展的精神旗帜和动力源泉!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创造条件支持部队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实现了国家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驻三门峡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广大预备役官兵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民族、宗教、对台、史志、人防、无线电、黄河河务、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对口援疆工作进展顺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重重困难和挑战面前,交出了一份写满艰辛、载满收获的答卷。这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市人民的奋力拼搏,归功于社会各界的积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三门峡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广大客商以及关心支持三门峡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全市转型发展任务艰巨,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依然存在,部分行业的发展困境需尽快摆脱,城乡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欠账” ,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的任务还很繁重,政府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二、2013年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 、建设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按照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位一体、四化同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立足我市实际,继续把握好“求转、求进、求实”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定位” ,深入推进“四大一高”战略,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以“一高两化”为方向,以承接产业转移、新型城镇化引领、优化环境为重点,着力培育形成发展的新动力、新活力、新体系、新优势,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 GDP能耗下降3%左右。从内外部形势看,转型道路上仍充满艰辛,我们要保持清醒和忧患,积极寻求转型发展新动力。发展的动力,来自“四大一高”战略的坚强引领和持续推进。历经多年的实践总结, “三大战略定位”坚定不移, “四大一高”引领科学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立足点,我市的发展定位越来越清晰,发展战略越来越科学,发展的路径必须坚持。发展的动力,来自历史机遇的洞察研判和科学把握。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原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搭建了区域发展的广阔平台,全市面临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也面临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发展的历史机遇不容错过。发展的动力,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关怀和正确领导。省委、省政府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实际,强调突出“四着力” ,抓好“三重点” ,继续推进“稳增长、促转型、保态势行动计划” ,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