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冠县一中2014高中语文 高祖本纪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史记【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因文悟言,积累常见文言现象,。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刘媪( o ) 须髯(rn) 贳酒( sh ) 大泽之陂( bi ) 每酤留饮( g ) 酒雠数倍( chu )乃绐为谒( di )( y ) 酒阑( ln ) 箕帚( j ) 轘辕( hun )( yun ) 玉卮( zh)乃以秦王属吏( zh) 日夜跂而望归( q) 击筑( zh) 献飨军士( xing ) 黥布( qng ) 荥阳( xng )郦食其( y ) ( j ) 颍阳( yng ) 氾水( fn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轻视) 昌邑未拔 (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 (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 (功劳) 还军霸上(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 (断 ) 汉王复入壁(营垒)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 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 (大约) 意豁如也 (的样子)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2)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 “繇”通“徭”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诎”通“屈”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 (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通“安” (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内”通“纳” “距”通“拒” (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8)兵罢戏下 “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 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 家人: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一家人” 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古义“非议国政” 今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渐: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今义“山东省,省份名” (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古义“没有赖以谋生的手段,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课前预习检查与反馈三、熟读全文四、用简练短语概括文章情节:教师明确:刘邦出生:蛟龙俯身而出世,写出了刘邦的不凡。平民刘邦:好酒及色、不事生产、壮志初现、诈称“贺千万”的无赖之举。将帅刘邦: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帝王刘邦:氾水称帝、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五、人物形象探讨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本文中作者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加以塑造的?1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如在“将帅刘邦”中,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各自采取的措施,突出刘邦的宽厚仁慈,从而赢得民心,奠定以后胜利的基础。2用讽刺的手法臧否历史人物。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一节,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的描摹。3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如赊酒、诈言“贺千万”、观始皇而叹等细节,展示刘邦的性格的各个侧面。五、练习布置:归纳整理文中的实词,并解释其义。第二课时一、检查文言常识1.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2.已而有身(不久)3.高祖每酤留饮(买酒) 4.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5.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 6.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7.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8.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9.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10.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11.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12.无所诎(同“屈”,理亏)13.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判断句 2.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省略句3.高祖常繇咸阳 省略句 4.迎之门 省略句5.引入坐 省略句 6.吕公女乃吕后也 判断句二、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第三阶段:刘邦称帝。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三、走进文本,小组合作,深入探讨(学生自由朗读1-4段)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学生自由朗读5-7段)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2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明确:勇于改错,虚心听取意见。3“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明确: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4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互见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5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三方面:第一,轻财物而重义气。第二,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减轻百姓负担。四、练习布置:整理并积累本课所学文言常识,记录本课尚未解决的疑问,下节课质疑。 第三课时一、检查文言常识1.沛公引兵西(向西进发 名作动) 2.西过高阳(向西 名作状)3.可四千余人(大约) 4.昌邑未拔(被攻占)5.降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 6.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7.秦军解(同“懈”) 8.系颈以组(丝带)9.还军霸上(驻军,名作动) 10.先入关者王之(使为王)1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的原因)(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遇彭越昌邑 省略句 2.昌邑未拔 被动句3.与偕攻开封 省略句 4.代为上将军 省略句5.啖以利 省略句 6.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状语后置7.系颈以组 状语后置 8.降轵道旁 省略句9.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省略句二、小组合作,朗读并疏通8-14段1.今则来(如果) 2.无内诸侯群(同“毋纳”)3.沛公然其计(认为对) 4.令项伯欲活张良(使活)5.沛公从百余骑(使从)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7.实不用其命(服从) 8.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区域,古今异义)9.不如决策东乡(同“向”) 10.深堑而守之(挖壕沟,名作动)(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项羽乃号为雍王 省略句 2.欲以求封 省略句3.怀王者,吾家项羽所立耳 判断句 4.何以得主约 宾语前置5.是迁也 判断句 6.与项羽决胜垓下 省略句三、走进文本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2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第一次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3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明确:一、以众击寡。二、韩信运用谋略,阵法战法奇特。三、四面楚歌,瓦解斗志。4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5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明确: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四、小组合作,朗读并疏通15-17段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把守、把持) 2.臣等以死守之(坚持)3.有功者害之(嫉恨) 4.连百万之军(统率)5.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名作动) 6.高祖是日驾(乘车出发)(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 判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