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下学期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05(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 15 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秩(zh)序 挖掘(ju) 症(zhng)结 向隅(u)而泣B.姻(yn)缘 埋(i)怨 篡(cun)夺 咄(du)咄逼人、C.纰缪(mu) 未遂(su) 离间(jin) 处(ch)境艰难D. 天堑(qin) 冠(gun)冕 戕(qing)害罗绮(q)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 烦躁 隔漠 礼尚往来 故弄玄虚B. 禀赋 帷幄 国粹 无以附加 残羹冷炙C.罪糵 挑唆 恓惶 垂暮之年 步履维艰D. 迟延 鲁莽 渊源 暴殄天物 归根结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装修之前,房主经常在家徒四壁的新房里转悠转悠,反复构想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有限的空间。B. 杜甫的诗歌博大精深,既有描写和抒情,又有议论和用典,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C. 职场中有人能力突出或情商很高,工作信手拈来,又常受到客户或老板的赞美,这就可能导致同事的羡慕嫉妒.D. 据了解,打人事件发生后,现场的工人们个个意兴阑珊,坚决不让开发商离开,场面一度处于僵持状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定风波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词中寄寓了作者洒脱、放达的心胸,也表达了他对自己遭受政治打击的愤懑之情。B. 承受着丧夫离乡之痛,李清照在辗转逃亡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珍爱的文物和古籍,还意外地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C.辛弃疾对立有赫赫战功的孙权和刘裕的仰慕和赞扬,正说明了作者人到暮年仍旧壮心不已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D. 柳永写望海潮这首词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地方官的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奉承甚至赞扬,这就使这首词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时而沿着水边,回到有人的地方,时而到岸旁嬉戏,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时而离开它的幽居,藏到灯芯草丛中,A BC 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溴甲烷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它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从而达到灭虫、防病、除草的目的。土壤熏蒸后,残留的溴甲烷能迅速挥发,短时间内即可播种。因此,溴甲烷是目前最受农民欢迎的一种土壤熏蒸剂。由于溴甲烷无色无味,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常常在这种熏蒸剂中加入约2%的催泪剂作为警报剂。但是,前段时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一项声明,敦促全世界进一步限制使用溴甲烷。与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所以,作为一种对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杀虫剂,它对人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溴甲烷用于土壤消毒的量约占溴甲烷消费总量的70%。经溴甲烷消毒后的土壤,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然而,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节土壤的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由于没有其他种类生物的竞争和牵制,农作物的病原菌势必大量繁殖、积累,这就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反过来,又不得不加大溴甲烷的用量,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 正是由于溴甲烷存在“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呼吁尽快禁止使用溴甲烷。1997年9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决定:发达国家于2005年停止生产并禁用溴甲烷;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起,每年溴甲烷的生产量和消耗量不超过19951998年间平均用量的80%,并且将于2015年最终淘汰溴甲烷。 由于世界各国对禁用溴甲烷十分重视,加上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限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已经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不过,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87个发展中国家将不可能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6.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B.溴甲烷是一种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的土壤熏蒸剂。C.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D.溴甲烷熏蒸土壤后挥发迅速,很快就可播种,不误农时。7.从上下文看,下列对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到大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恶化大气环境。B.溴甲烷无色无味,作为熏蒸剂使用时,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从而存在安全隐患。C.溴甲烷虽然能杀灭病原菌,但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D.溴甲烷可使有的中毒者出现心脏衰竭、休克、双目失明等症状。8.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熏蒸土壤时,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B.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决定: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起,每年生产和消耗的溴甲烷总量不能超过19951998年四年间用量的80%。C.从溴甲烷的特性来看,在实际使用中,除了用作土壤熏蒸剂之外,溴甲烷还可以用于其他物品的熏蒸和消毒。D. 因为87个发展中国家将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三、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注】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侔:音mu,相等。易箦:指弥留之际。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旋除删定官 解除B.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显露C.盖寓微词也 细微D.其得上眷如此 亲属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犹留诗以示其家云B.为论者所斥 公勉为之出C.上之除目,自公而止 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D.其得上眷如此 韩侂胄固欲其出11.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 )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A. B. C. D.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B.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C.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D.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第II卷(非选择题)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4分) (2)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采桑子彭浪矶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注: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鼓浪矶时。14、 请赏析“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6分) 15、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5分) (三)默写:(10分)16、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 ,_,_。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