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在学校设置的各学科中,语文学科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更多的是在夹缝中生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不浓厚。究其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原因。一、学生的具体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二、探究原因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3.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4.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教学中,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5.学生阅读的缺失 ,影响到语文学习兴趣的延伸有阅读兴趣而无阅读习惯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学生对于课外自主阅读有一定的兴趣,74%的学生则明确表示自己喜欢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有用的课外书籍。但是,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5.6%的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他们总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午休或晚上睡觉前)至少阅读半个小时以上,15.3%的学生则是每周集中花一两个小时阅读(大多是利用周末的时间),而79%的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固定的安排,看时间和心情而定,有空闲的时候就阅读,也没有具体的时间长短的限制。同时,还有10.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阅读,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目前仍然存在的应试教育压力下,他们不堪繁重的学业之苦,无暇旁顾,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课外书籍,那就更谈不上阅读习惯的养成了。 有阅读要求而无阅读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对象都认为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有必要的,他们希望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但是只有7.03%的学生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其余的学生面对着阅读文本,只习惯于略读或精读,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 有阅读行为而无阅读效果 调查结果明白的显示,我们的高中生有阅读的需求,亦有阅读的实际行为,但是涉及为什么喜欢所阅读过的这本书时,他们就基本无话可说了,因为他们大多只是追求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的满足,阅读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上,至于通过阅读后得到了什么收获,除了情节的引人入胜还是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时间久了之后,情节也会渐渐地淡忘。由此发现,高中生的阅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品位 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生通过各种途径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甚至少数高一的学生就基本上阅读过了教育部规定的高中生课外必读书目中的一半,但这毕竟只是少数。走进学生课堂,我们仍能发现他们的课桌上赫然摆着卡通漫画绘图小册子、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网络电脑游戏高手、“搞笑”作品或写当代影视歌星、媒体主持、体坛明星之类的“时尚”杂志,甚至新生代的“另类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诸如此类的书籍,但我们不能不相信这个数据:33.4%的高中生没有真正读过一本完整的中国或外国名著,大多是通过道听途说能知道有这个书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根本就谈不上阅读的感受了,而每一次写读后感之类作文时,只有去“拿来”了。但是一提及电脑游戏、武打招式、明星逸闻趣事,他们往往就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了。这些都是因为缺乏选择与鉴别,盲目追随“流行”,造成阅读资源浪费,阅读品位不高。=一、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1. 在语文学习中一些因素的缺失 (1)语文学习目标意识的缺失。一些学生不明白语文学习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不明白语文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核心能力是听、说、读、写、思,不明白语文学习最终是服务生活、服务社会,为适应现代社会和创造美好未来打下能力基础与知识基础,只知道为语文考试而学习。为着考试而学习的语文目的观,使得我们部分学生极为功利,哪些学科能迅速增分,哪些学科能立竿见影,就去抓这些学科,以致严重忽视了对自己一生来说最重要的语文学科。 (2)语文学习积累习惯的缺失。语文学习,有大量的东西需要存贮,这就要有积累的习惯,而一些学生缺少的就是积累的习惯。不愿意去背诵,认为背诵是“笨”的表现;不愿意写日记,哪怕是周记也舍不得花上时间;不愿意读,受各科时间挤压,早读、晚读情愿做其他学科的习题,也不愿意去开口背诵,因为语文要读的范围太广,读了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不如不读;误认为语文就在课堂,因而忽视了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感悟、生活语言等生活积累的重要性。 (3)语文学习提取能力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语文积累习惯,所以也就无法进行语文提取;另一方面是一些学生有所积累,但没从语文教师那里学到存贮的技巧,所积累的东西混乱不堪。这样一来,就不知提取什么,或如何去提取。从语文积累来看,大致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素材、语文经验方法等,而这三方面又包括众多的内容,这就得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分析,分类贮存。从语文提取能力来说,一是要有意识。有的学生宁愿胡编乱造,而不愿从语文课本中提取素材;有的学生从文言词义推断,不善于温故知新,由今而古。二要讲方法。语文提取是讲智慧的,首先要思考提取什么,其次要考虑从哪里提取,如何提取,最后要分析提取的东西如何用好。 语文学习运用意识的缺失。语文是运用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源于生活,又将走向生活。如何学好语文,可利用广阔的生活空间学习语文,而不仅限于课堂;如何学好语文,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社会生活,为自己服务,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一句话,为生活服务。语文运用意识淡漠,需要语文教师加以引导。 2. 在语文学习中问题形成的原因 造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原因之一:教材内容衔接脱节。高中语文教材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严重脱节,表现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减掉了必要的汉语语法知识和逻辑知识,降低了文言教学的难度,而高中语文教材又没有补讲必要的语法知识和逻辑知识,文言教学一下子提高了难度,不仅要求诵读、翻译,还需要探求词法与句法。如,我们在周测、月测或单元测试中考查句子语法毛病的题目,一个班里,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顺得做对,而大部分学生面对试题,却心中无主,无从下笔。 原因之二:教学与考试脱节。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会出现学生所学与所考内容相去甚远的现象,尽管考点在课内,但考试材料学生在课内见到的极少、课外陌生的内容大量存在,有些甚至是师生从没见过的。迁移并运用语文知识,对学生来说,无疑难度与强度都大了些。 原因之三:教师语文一体化研究缺失。 初高中教师缺乏语文一体化研究,在衔接上高中教师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不知晓,或因时间,或因意识而着力不够,在学法导引上缺乏深层把握,在学生的兴趣度、参与度与接受度的研究与实践上还显得薄弱。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