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四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知识网络,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要点整合,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要点1 美国和中美关系,1美国发展史 (1)15世纪,美洲大陆的发现。史实:新航路的开辟 (2)17751783年,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得到发展。,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4)18611865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内战的胜利,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处于领先地位,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6)19141918年,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7)一战后,美国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8)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打击了美国经济,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9)二战中的美国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 1945年8月,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5年10月,创建联合国。 (10)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推行冷战政策,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1)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总结概括】 美国的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三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一次社会改革(罗斯福“新政”)。,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2美国崛起的启示 (1)民族独立是国家强大的前提条件。 (2)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必要条件。 (3)改革和创新是国家强大的不竭动力。 (4)抓住机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5)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尊重人才。 (6)结合国情不断地调整政策。,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3近现代中美关系的变化 (1)18401931年,敌对、侵略中国。 史实: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腐朽落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2)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合作。 史实: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 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共同打击法西斯,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原因:中美两国面临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3)19451979年,从敌对到建交,从对抗到对话。 史实: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扶蒋,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手段。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要点2 日本及中日关系,1日本的崛起 (1)日本近代史上的两次飞跃 1868年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2)日本历史上面临的三次困境,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2中日关系 (1)第一阶段(古代)和平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鉴真东渡宣扬佛法。 明朝时期,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击倭寇。 (2)第二阶段(近代: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关系恶化。 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19371945年,全面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3中日历史之比较 (1)中日几乎同时开始近代化 19世纪60年代面临民族危机,中国进行洋务运动,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中国惨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1898年中国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效仿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最终失败。,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2)对中国启示 国家要实行开放,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文化。 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国家才能强大。 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要点3 俄国(苏联、俄罗斯)及中俄关系,1俄国的发展 (1)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19141917年,参与三国协约,1917年,取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3)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对小农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有指导意义。,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4)1936年,斯大林模式形成,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同时斯大林模式也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5)二战期间,苏联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6)二战后,美苏“冷战”,形成了两极格局。 (7)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均失败,1991年苏联解体。,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2中俄关系 (1)侵华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2)影响和帮助 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北伐战争时期,1924年苏联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 a1942年1月1日,中、美、苏、英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b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承诺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c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战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帮助建设新中国。,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要点4 法德关系,1对抗 (1)拿破仑时代(1819世纪)法国征服德国,加速了德国的历史进程。 (2)19世纪70年代,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3)一战时期(19141918年)分属同盟国与协约国。 (4)一战后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 (5)1939年9月,慕尼黑会议,法德联手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法对德实行绥靖政策。 (6)二战中(19371945年)德国占领法国。 2合作:1967年成立欧共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欧洲正超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要点5 英国19世纪中期崛起的因素,1最先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2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是其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之一。 4牛顿、达尔文的贡献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 大国的崛起与大国关系,【历史感悟】对国际关系的认识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由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决定。 (2)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奉行独立自主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国际关系发展方向:各国在平等互信基础上实现共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