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 生物的全部个体。 2数量特征,同种,(1)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数量,制订计划,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死亡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 的比率。 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 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年龄组成,总数,种群,密度,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稳定型和 。 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 。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1变化内容: 、波动、 、下降。 2“J”型曲线: (1)产生原因:食物、空间条件 、气候适宜、无敌害等。,增长型,衰退型,变化趋势,增长,稳定,充裕,(2)特点:种数数量 。 3“S”型曲线 (1)产生原因:受 如空间、食物、敌害的制约。 (2)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 (K值)后,将停止增长,或保持在 左右。 4决定因素: 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5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受 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连续增长,环境条件,环境容纳量,K值,出生率,人工控制,6研究意义 (1)合理利用、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2)预防虫害。,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2种群概念的理解 (1)2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2个条件:“时间”和“空间”,也就是在一定区域,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3)2个观点:第一,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第二,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2009辽宁抚顺一中月考)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以看作 A1个群落B1个生态系统 C8个物种 D8个种群,解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鲫鱼为1个种群,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地中海鳎鱼为1个种群。鲫鱼为1个物种,地中海鳎鱼为1个物种。因此,题中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作2个物种,8个种群。 答案D,由图可知,种群的各种特征与种群数量有密切的关系。上述每项发生变动,都将导致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 1从年龄组成看,年轻个体较多时,预示着将来种群密度要增大,而年老个体较多时,种群密度将会减小。 2从性别比例看,长期的自然选择已确定各种群的适当性别比例,如因各种原因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必然导致生殖上的混乱,引起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许多的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3预测未来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 a种内关系种群特征,c非生物因素水分、温度、食物等,(2009江苏高考)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A. B C 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马尾松的年增长量为4 000 m3,而年采收量为1000 m3,年采收量小于年增长量,年增加1.5%;鲫鱼的年增长量为3 500 kg,而年采收量为3 600 kg,年减少1%;甘草的年增长量为200 kg,而年采收量为300 kg,年采收量远大于年增长量,年减少10%;沙蚕的年增长量为3 000 kg,而年采收量为500 kg,年采收量小于年增长量,年增加25%。因此,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答案C,1(2009淄博模拟)有两个重要因素(参数)决定着动物种群是否增长,它们是 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死亡率和迁移率 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 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增大的变量,死亡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减小的变量。迁入和迁出不是最本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决定种群是否增长的最重要参数。食物供应和领域大小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它们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起作用。 答案D,1样方法 (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的密度等(这些生物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3)方法步骤:,2标志重捕法 (1)概念: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3)计算公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他们共捉了40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24 h后,又捉了4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有标记的。假定在24 h内,鼠妇无死亡与出生,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鼠妇的种群数量的估计值是_。 解析运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计算。由于不考虑影响种群密度的4个基本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以设该种群数量为X,则X404016,X404016100。 答案100只,2(2009烟台质检)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不一定需要 A随机取样B样方面积为1 m2 C样本数量足够大 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取样调查中的取样问题。取样的关键在于随机取样,无论是调查种群密度,还是研究基因频率。随机取样,就是使所有的样本都有被抽取的可能性。抽样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值越接近总体真实值。种群密度调查还要求调查期内没有大量的迁入与迁出、出生与死亡。样方面积的大小与研究对象的分布与大小有关,正如课本中提到的“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 答案B,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一)“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1曲线比较,3.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因而有:,(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1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2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 C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解析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C段种群增长率虽然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还是增加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由于种群数量增加,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自然状态下空间和资源总是有限的,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答案B,3如图是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d点 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b点 C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到逐渐加快是在迁入2年后开始的 D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d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答案D,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要点透析 1探究原理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2探究目的 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3假设 酵母菌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其种群数量的增加会受到种群密度影响。 4实验步骤 (1)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 d。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将计数板放载物台中央,显微观察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算出培养液体积,换算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二、实验中需注意的几点事项 1因酵母菌种群是培养在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故种群数量变化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差异较大。 2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 3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4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5结果的记录最好以记录表来记录,表格如下:,6.本探究不需要设对照实验。,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试解释原因: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 答案(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变得有限(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需要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增加稀释倍数,(5)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溶氧量)的变化关系,1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解本题关键是要读懂图。坐标系的纵坐标是种群数量的增长率而不是种群数量。种群数量的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