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平稳推进课程改革,常州市教育局 丁伟明 ,一、整体把握课程结构,全面关注 学科特性。 二、以校为本,积极形成学校课程 体系。 三、改革学校制度,创新学校文化, 推进课程改革。 四、关于一些问题的思考。,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一、整体把握课程结构, 全面关注学科特性。,1、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学习领域 人文与社会 科目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必修 历史与社会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6个学分) 模块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 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探索 历史的奥秘、世纪文化遗产荟萃(012个学分),结构的基本性质 (1)均衡性: A、学习领域和课程计划方面的均衡。 在更高层面体现国家意志和教育方针,体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 B、各学科学分要求和教学时间的均衡。 语文、数学课时下降;体育课程、活动课程、技术课程大幅度上升。 C、学科内容方面的均衡。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2)综合性: A、课程组织方式的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1各学分 技术课程 8个学分 B、学科内容的综合。 语文选修系列: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诗歌与散文、文化论著研读、语言文字应用。 地理选修模块: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3)选择性: 选择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 A、学习领域方面:每一位学生每学年必须在每一个学习领域获得一定学分。 B、学科方面:模块是构成学科的基本单位。每个学科由若干个模块构成,每一模块的教学时间九周,复习与考试时间一周。每周4个课时,合计教学时间36个课时,考核合格获得2个学分。,2、学科的构成方式: (1)必修模块选修系列(语文、物理、数学、英语),数学课程结构图,体育课程:,选修,共同必修,必修,(2)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化学、历史、地理等) 地理学科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 生物学科: 模块的串联和并联 (3)选修模块(音乐、美术等) 音乐学科: 音乐欣赏、歌唱、演奏、创作、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二、以校为本,积极形成学校课程 体系。 1、走班制教学: 课程的选择性必然导致走班制教学 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 教研组与年级组办公模式 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方式 班主任工作职责 学生管理制度和培养方式的创新,2、学分制管理 (1)有关背景:我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学分制的国家,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必修、选修和辅修,1920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高中实行学分制,维持到1956年。 学年制 和学分制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 本次课程改革采取的是学年学分制管理。 (2)学分制的内涵:学分制是学校对学生课程学习的管理办法及其对学业质量最基本要求的管理制度。,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 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个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个方可毕业。,优势: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满足个性需求; 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实现多元评价; 充分体现新课程追求的核心目标。 不足:学生容易选择易得学分的学科; 学生出现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教学质量的监控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学分的认定条件和认定标准 条件:学科模块为学校开设、学生自主选择、 达到规定课时的4/5以上并经考核 标准:(1)学习时间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一学分不得低于15课时) (2)学习过程和表现(成长记录、完成作业、实验操作等) (3)考试成绩合格,学分认定过程: 学生申请 同伴评议 教师初评 学校学分认定小组复审 公示 认定结果通知学生本人 对没有获得认定学分的学生可以在15日内申请复议;被正式确定没有获得学分的同学可以申请重考,但次数不能超过两次。仍不及格者可以重修或放弃,但有必修要求的不能放弃(选修中的必修除外)。 参加有关竞赛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免听必修,但不能免考。我市实行校际学分互认。,3、学校课程的形成: (1)形成学校课程的基本原则 A、科学性原则 B、选择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自主性原则,(2)基本策略: A、每学年52周,教学(包括复习和考试)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每学 期分两个阶段,每段10周;每周学生上课课时32节,学校排课可达35节左右;每天安排7课时(四三制或五二制),每学科最好两节连排,每学科周课时最好是偶数,每天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 B、每位学生一张课表。 C、研究性学习课程应在总课时内完成,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不占课时。,D、通用技术课程相对集中安排。 我市将整合职业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在职业高中、常州大学城和在常其他高校建立通用技术教学基地。常州市教育局制订基地标准(基地装备、投入、教学、管理、安全等),培训和考核任职教师,采取基地申报、资格评审、合格上岗、全过程考核、年度资质审查的程序,建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管理制度。 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以自主开设。 国家级示范高中第一学期必须率先开设。,E、体育课程必须全过程安排,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每学年必须安排。 F、学生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选课;适度减少学生每天走班的次数。 G、选修课程中的文科类课程适度提前开设,语文的选修系列、英语的选修系列及校本课程中的文科类课程建议第一学期可以切入。 H、高三安排少量必修课。,(3)形成学校课程: 方案一:统一性方案 方案二:全选择性方案 (包括学科模块、学习时间、任课教师等) 方案三:多样性方案 A、必修、选修统一, 校本课程选修自主; B、必修统一,选修自主; C、必修选修部分统一,部分自主; D、年级分组式课程安排; ,(4)基础性工作: A、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调查和合理开发; B、建立课程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C、建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研究制度; D、组织校本培训; E、建立校外活动基地。,三、改革学校制度,创新学校文化。 1、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共同愿景,创新学校知识,创新学校文化。 2、建立学校管理新制度。 (1)制订学校课程编排方案 包括: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概况、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课程部分的设计、学校课程编排策略、学校课程编排领导机构和工作职责、学校课程编排程序、学科课程说明(含高考要求)、学校课程三年开设计划(含时间、教师等),(2)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 包括:全校学生需求调查与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分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校本课程设计、成立领导机构、确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开发思路、开发程序(公布领域、科目和选题,项目设计,编写计划,设计实施方案,项目评估)、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3)编制学校课程选课手册(学生家长合用),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网上选课。 手册内容包括:学校致学生和家长的公开信、国家高中课程介绍、各学科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学安排、学生选课原则和基本方法、导师介绍、教学质量监控和高考要求、选课技术等。,(4)学校导师制实施方案 导师资质、导师认定、导师职责、导师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导师协议、导师考核等。 (5)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师的基本师德,教师的教育理念,基本素质(学科知识、文化修养、学习与思考能力等),课堂教学能力,学生和家长评价,个人发展等。 (6)学校教学研究制度 以校为本、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为核心,追求学校知识的创新和文化建设。,(7)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研究性学习三年15个学分,建议在高一、高二两学年课时计划内完成,学校应保障每一位学生有270课时的研究性学习时间。 学校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方法,一般高一7个学分,高二8个学分。也可以高一4个学分,高二11个学分。 社区服务利用假期完成,学校制订学分认定办法。,社会实践活动以学年为单位安排,每学年2个学分。 我市的基本安排是: 高一:军训,2个学分; 高二、高三分别由学校安排,可以安排校内活动,但最多只能获得2个学分。 (8)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定 (9)学校自评制度,四、关于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 1、学分制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 山东省:对必修学科组织进行全省教学质量统考,每一学年进行一次,每次统考10个必修模块。 我市准备: (1)各校试卷评估;(2)每学期进行教学随机调研;(3)命题人员资格认定; (4)组织全市相关模块统测等。,2、教学班与行政班管理 行政班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组织日常管理,开展各类班级活动等。 教学班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全过程负责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管理,也应组建班委会。 确立如下观念:班级学生向学校学生转变; 班主任负责制向全员负责制转变;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把班级还给学生。,3、课程连排与走班频率 大部分学生对两课连排不适应,尤其是理科教学尤为突出;连排的两课拆开,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学生走班频率增大。 建议实施大小课时制度,45分钟课时或80分钟课时,实现软性课间休息制度。 4、学生选课与文理分班 是否需要提供文理选课套餐? 高二是否需要文理分班?,5、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问题是实验区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教师对本学科教材结构、内在联系的把握明显不足,缺少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整合能力,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难以落实。 校本教研要认真解决最基本的教学问题,让教师真正学会教学而不是学会讲课。 加强专业教研人员的培养,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6、课时安排与实验室管理 新课程实验数量激增与学校实验室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较大,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主动调整传统学校实验室标准和设施设备配置,提高实验员参与课程改革的自觉性,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7、课程整合与教育教学资源 8、课表编排与课务调整 9、模块容量与教学时间 10、课程管理与学校管理机构改革,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