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什么是资本主义? 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早在世纪末叶,资本主义便已经在英国立足。(如清除了“君权神授”传统思想,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两党政治和内阁责任制,并在税收、司法等方面与其商业体制相匹配)。以此计算,资本主义迄今已搞了多年。,而按照西方多数学者意见,资本主义可以追溯到十三四世纪的意大利半岛。如彼时“水城”威尼斯以城市国家的姿态,借其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盐业、渔业、造船业和海上贸易,形成了这座城市典型的商业性格,建立了“一个商人的共和国”。若照此算来,资本主义距今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了。,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的定义是“提供人类需求的产业是由企业方式所达成的”这么一种社会制度。在1920年他又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定义,这个定义包括了马克思所说的“上古”时期的商业和高利贷资本,以及借由机会所制造的利润(例如投机)而不只是直接的商业行为,一个奇怪的现象产生了,即这两种冲动在合力建立了资本主义体系后,变得相互敌视和害怕对方,由于分工的不同,使他们的精力导向不同的领域无限扩张,并危及对方的生存。企业家在经济上的锐意进取,但在道德上却十分保守,因为他们唯恐艺术的灵感和多变破坏社会的稳定。反过来,艺术家却不断地突出人的主题,不断地对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与各方面的制度化加以鞭打,实际上在对资本主义的传统价值体系进行拆台的工作。而贝尔认为,这种矛盾的产生是因为资本主义的两个冲动力只剩下了一个,即经济冲动力,而宗教冲动力已经丧失。,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他描述了从1200年间,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发展出的一种完全以铺张浪费原则为基础的高度世俗化的文化。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社会尊重而竭力追求和效仿贵族的生活方式,结果,这些暴发户们疯狂追求享受,大肆铺张浪费的风气象瘟疫一样传遍了欧洲。,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和地理等不同背景或条件,其资本主义的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方式也不尽相同,且并非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能取得经济成功,甚至不乏陷入困境乃至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者。换言之,无论美国式、英国式,抑或德国式、日本式,恐怕都无法作为一个标准模式,可使其他国家“照搬即富”的。,由于历史、文化、,二、资本主义的本质(课本第135页)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有两种理解。一种定义是从生产技术的角度定义的。手工磨产生封建主为首的社会,机器磨产生以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还有另一种定义,即从社会的基本生产关系来定义资本主义的。如果是资本家与自由雇工的关系,则是资本主义社会。,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有两种态度。一方面,他从道义上强烈地谴责资本主义:“资本来到人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却从历史进程的角度充分地肯定资本和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地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地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马克思:严密的逻辑、惊人的结论,一、严密的逻辑 商品(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P125-126)价值量和价值规律(P126-128)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33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 (P136)资本积累(P140)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47 )无产阶级的革命社会主义的产生商品的灭亡(共产主义的实现),M=m/v(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P=m/c+v(利润率、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分类,自然形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资本的技术构成,构成比例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价值形式: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即资本的价值构成。 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分类,资本的有机构成:C:V 资本的有机构成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 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原因:资本的本性。 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现实结果:工人失业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出现。 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最终结果: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资本的周转与再生产,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资本的职能 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 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3、售卖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资本的周转与再生产,资本循环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1、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2、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依次连续性。,资本的周转与再生产,影响资本周转的主要因素 1、资本周转的时间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指1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1、价值形态:C+V+M 2、物质形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马克思:严密的逻辑、惊人的结论,二、惊人的结论 1 、无产阶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最高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2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洪水猛兽和不能实现的乌托邦。,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劳动价值理论的评价,一、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P131) 二、深化劳动价值理论(P133),剩余价值理论的评价(P146),1 、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的秘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2 、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1、民主思想(P149):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博爱 2、法制思想(P150):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分权与制衡原则,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3、评价(P151-152) 优点:促进了社会进步;人类进步;政治进步。 缺陷:民主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时间与特征 19世纪70年代之前20世纪2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 原始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高级垄断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原始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理论前提是“经济人假设”,以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个人的自由、权利、利益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为依据,认为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违反人性的、不合理的事情;自由比平等更重要,试图实现平等就可能危及自由。,原始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1、市场万能论。如果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就会破坏经济自由,扼杀“经济人”的积极性。 2、私有产权万能论。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私人企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 3、主张全球自由化。认为任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如何,都应该实行完全的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取消贸易壁垒和各种政策限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间与特征 1、时间:1920-1970年代。 2、特征:强调国家和政府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作用,特别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如采取社会福利开支、提高医疗保障、充分就业、限制垄断。 3、时代特征: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处于守势阶段。,高级垄断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1、精神实质与原始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相同。 2、实践后果:苏东的剧变、阿根廷的经济溃败、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 -1998年的东南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都是典型的例证。 3、时代特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处于攻势的阶段。,高级垄断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1、大力鼓吹“私有制优越论”,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产权虚置,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2、中国的唯一出路就是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 3、“靓女先嫁论” 、“冰棍现象论” 、“腐败有理论”、“高薪养廉论” 。,高级垄断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4、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家红遍我国学界。 言必称科斯(英国)、弗里德曼(美国)、哈耶克(奥地利裔英国),语必用产权、交易费用等概念,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和方法早已被当作不能与时俱进的“老土”抛弃得无影无踪。 5、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的全球化 贸易的全球化 金融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发展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几家欢喜几家愁 双刃剑,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新变化的表现: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资本占用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关系缓和。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人的中产阶级化。,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新变化的原因: 1、科技的发展好生产力的进步。 2、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4、资本主义的改良。 三、新变化的实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分析的正确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