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课时讲解1 整体感知,考点1 情节梳理与概括 考点2 文意理解(选择题) 考点3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4 表现手法,课时讲解2 词、句、段赏析,考点1 词语理解与赏析 考点2 描写方法及作用 考点3 句子理解与赏析 考点4 句段作用,课时讲解3 理解与迁移,考点1 心理活动分析 考点2 标题理解 考点3 文章线索 考点4 拓展延伸,考情搜索:17A、17B、16B、15B、13B、10,考向1:情节梳理(11年6考),考点1 情节梳理与概括(11年14考),【答案】带“我”摘艾叶(2分);荒年做艾饼(2分)。,(1)按记叙要素划分结构。 可依据时间的先后、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变化,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来梳理情节,归纳内容。一般而言,题干本身会给出一些示例。这些示例暗示了命题人划分文章结构的标准。我们要依据这些标准来梳理情节,补充出空缺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在作答时,要依照示例的句式来组织答案。,(2)按思想情感的变化。 一般而言,要勾勒出文章感情的变化过程,最好去寻找文章中表示情感的词语,把这些词语从文章中抽离出来,就组成了答案。有时候文章中没有直接出现表示情感的词语,那么,则需要分析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景物等描写内容,加以判断、概括即可。,考情搜索:16A、15A、14B、13A、12、09、08、07,考向2:情节概括(11年8考),(2)(原创)文章第段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4分)【重整】,【答案】“我”因想念奶奶回到老屋(2分),回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往事(2分)。(4分,从原因和具体事情两个角度作答,各2分,意合即可),(1)要素归纳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说)了什么事(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时有些不重要的要素可以舍去。 (2)段意合并法。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的大意,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3)关键问题回答法。 写人的文章。要抓住:文章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叙事的文章。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题格式 谁干了什么(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考情搜索:17A、17B(选择题)、16B、15A、15B、14A、13A、12、11、09、08、07,2.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解释】() A. 第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C,考点2 文意理解(选择题)(11年12考),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回答关于什么的内容;再据此回归原文,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体现题目信息的关键段落;最后进行分析、提取和概括整合。具体有以下步骤: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我们回答关于哪个人物、哪件事或哪个时间段的相关问题。,(2)信息定位。通读文章,浏览大致内容,圈划重点,找出题干要求回答的段落。 (3)抓关键词。分析文意和题意,抓住答案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要表达的意思。 (4)组织、总结答案。信息要点要回答全面,句子组织要流畅,条理清晰,因果有序。,考点3 分析人物形象(14B、10),3.(原创)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奶奶的性格特征。【重整】(4分),【答案】甘愿为子孙无私奉献,慈爱善良、与爷爷感情深厚。,(1)分析文章中对人物描写的文字。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内容,逐段梳理总结人物形象。如2010年15题,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老人为差一点看到好望角的激动心情和想到老伴去世、儿子遭绑的痛苦心情。 (2)如果几个段落中人物的形象是一致的,则把一致的性格特点合并。如果几个段落中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则把这些性格并列起来作为答案。避免出现同义词。 (3)一般而言,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国别不需要关注。,需要注意的两种试题: 例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的性格特征。10 例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是一个怎样的人?14B 如何区别回答: 例1:直接概括人物形象要点。 例2:先概括出人物性格形象,再结合文章具体的词句段落加以分析,概括得出结论。,描写人物形象的词语有:,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伸展】(4分),【答案】“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1分);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1分),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1分);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1分)。,考点4 表现手法(17B、15A、12、07),(1)了解各表现手法,找出相应内容。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设置悬念、照应、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等。 (2)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 对比、衬托:突出了 伏笔【17B、07】:突出了,使情节严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使行文不突兀。 象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欲扬先抑:使情节有波澜,为后文做铺垫。,悬念【15A、12】:吸引读者。 照应:使文章上下一体,突出主题。 此处只列举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其他详见P104“表现手法”。 (3)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 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 答题格式:找出内容文章手法内容理解表现出的效果。 找出内容文章手法内容表述作者意图。,1. (17B.14题)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5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分),化静为动(1分),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1分)。,“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形成排比(1分),强调了老屋的简朴(1分),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1分)。,2. (17B.15题)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分)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嗔的样子”也可)(2分);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2分)。,考点1 词语理解与赏析(11年15考),考情搜索:15B、14B、13A、13B、12、11、10、07,考向1:词语含义(11年8考),1(1)(原创)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解释】 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答案】指小吴对寻找到老乡的期盼。,(1)指代义 代词:找代词所在句确定指代内容(一般是往前找)代入原文检查。 附:与“这”相关是近指,与“那”相关是远指,与“某”相关是不定指。非代词:在上下文找到与之对应的阐述句即可。 (2)修辞义 联系上下文,找出本体和喻体去掉喻体留下本体,即是答案。 (3)引申义 解释本义(字面义)分析深层意思/言外义回答作用。,(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评鉴】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答案】“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2分)。 “黯然”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2分)。,考情搜索:17B、16A、16B、15A、14A、09、08,考向2:词语的表达效果(11年7考),(1)解释词语意思,判断词语是从词性、修辞还是其他角度来赏析。 (2)分析作用,注意“效果词”的表述。 (1)词性 动词【11年4考】、形容词【16B】: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副词:强调了的特点。 量词16A、14A:准确地表明了一种的程度,将的范围呈现得更加具体、直观。,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拟声词:运用拟声词,在这里指,形象地描写了 (2)修辞 比喻16A、15B、11: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拟人【11年5考】:赋予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排比【17B】: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之情,反复【17A】:突出、强调了 夸张:强调、突出了 答题格式:解释词语(本义)判断(词性、修辞)效果词内容情感(后两点带文分析),2.第17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评鉴】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答案】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答到两点心理即可)。,考情搜索:17B、16A、16B、15A、13A、13B,考点2 描写方法及作用(11年6考),(1)判断描写方法。(肖像、动作、语言、心理以及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A肖像描写(外貌描写)15A。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B动作描写16A、16B。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C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D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A自然环境13A、13B。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深化作品主题;象征暗示。 B社会环境。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深化主题思想。,(2)分析人物心理活动。(详见P116“课时讲解3”) 结合上下文,重点抓句子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此刻的心理情感。 答题格式:描写方法作用描写方法人物心理,3.(1)(原创)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一句在文中的含义。(4分)【伸展】,【答案】表明“我”和小吴一样渴望找到互相关怀的同乡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引起人们对外出务工人员情感孤独的关注。,考点3 句子理解与赏析(11年12考),(1)抓关键词语理解法。 挑出关键词语。 根据上下文、主旨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将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行组合形成答案。 (2)根据语境理解法。抓上下文表达人物情感的句子来分析。 (3)关键句含义分解法(适用于长句)。即一个分句接着一个分句逐一探究为什么。,(2)(原创)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11段画线句子的妙处。(4分)【评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解析】运用夸张和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天安门广场的广阔雄伟和人流的众多,反衬了小吴无法找到老乡的孤独与落寞。,考情搜索:17B、16A、16B、15A、13A、13B,考向2:句子的表达效果(11年8考),(1)判断修辞。若题干中未点明是修辞,可从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句式等方面入手。 (2)分析作用。 修辞 “比喻16A、15B、11、拟人11年5考、排比17B、反复17A、夸张”详见P112“(2)修辞”。 A对偶:两两对称,使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B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C反问:加强语气,表达了强烈的之情。 D引用:引用,增添了文采(或者增强了说服力)。,描写方法(多指人物描写) 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