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1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5页 / 共61页
第6页 / 共61页
第7页 / 共61页
第8页 / 共61页
第9页 / 共61页
第1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信息,王训四,宁波大学副研究员,博士 电话: 87600947,13586839255(661051) 电子邮件: QQ:63518336 实验教学信息: 负责教师:谢建军,电话:656933,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主要参考文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徐科军主编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年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叶湘滨等,国防工艺出版社,2007.4 敏感元器件及材料,吴兴惠,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7 现代新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刘迎春,叶湘滨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5,第1章测试的基础知识,1.掌握测试的基本概念 2.了解测量误差及其不确定度概念 3.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属性和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1.1 测试的基本概念 1、测量、计量与测试,计量: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计量的三个特征:统一性、准确性和法制性。 计量内容包括:单位的统一、基准和标准的建立、量值传递、计量监督管理、测量方法及其手段的研究等。,为使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手段测量同一量时,所得的结果一致,就要求统一的单位、基准、标准和测量器具。,信息提取(测量)信号转换、信息识别(极为重要),测试:意义更为广泛的测量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从信息获取角度:,2、测试方法的分类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用已标定的仪器,直接地测量出某一待测未知量的量值。 间接测量对与未知待测量y有确切函数关系的其他变量x(或n个变量)进行直接测量,然后再通过函数 计算出待测量y。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对被测对象的影响。,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静态测量:对不随时间变化的(静止的)被测量进行的测量。 动态测量:对随时间变化的被测量进行的测量,需确定被测量的瞬时值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非电量电测技术 工程中大多数被测量非电量,为满足测试的精度、速度、处理、传输的要求,常常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 非电量电测:把被测的非电量,通过传感器变换成电信号再进行传输、处理等。,3、测试系统的组成 一般来说,测试系统是由传感器、中间变换装置(信号调理和信号分析与处理)和显示记录装置组成并具有获取某种信息之功能的整体。 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如力,温度) 检出并转换为电量,中间变换装置对接收到的电信号用硬件电路进行分析处理或经A/D变换后用软件进行信号分析(提取特征参数、频谱分析、相关分析等),显示记录装置则测量结果显示出来,提供给观察者或其它自动控制装置。,1.2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1.2.1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1.2.2 精度 1.2.3 测量误差表示 1.2.4 测量误差的分类 1.2.5 测量不确定度 1.2.6 不确定度的分类及评定,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1.2.1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1. 有关测量技术中的部分名词 2. 误差的分类,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1. 有关测量技术中的部分名词,(1)等精度测量: (2)非等精度测量: (3)真值: (4)实际值: (5)标称值: (6)示值: (7)测量误差: (8) 残差:,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1.2.2 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 (1)准确度 (2)精密度 (3)精确度 对于具体的测量,精密度高的而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则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1.2.3 测量误差表示 一、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的目的: 获得被测量的真值。 真值: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条件下,被测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数值。 误差公理:所有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 误差来源:仪器误差、理论方法误差、环境影响误差等。 测量的目标:减小测量误差,使测量结果尽可能接近真值。,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 :具有符号和量纲 实际应用中常用实际值 A(高一级以上的测量仪器或计量器具测量所得之值)来代替真值( 相对真值 )。 测量精度不仅与它的绝对误差的大小,而且与这个量本身的大小有关。例如:如何比较测量长度为10m和1m(绝对误差为1cm)的测量精度?,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百分数表示。 真值相对误差: A为相对真值 示值相对误差: x为测量值 满度(引用)相对误差: xn为器具满刻度 分贝误差:相对误差的对数表示(单位:分贝dB) 评定精度:相对误差越小,测量精度越高。,3.仪表常用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指示仪表的最大满度误差不许超过该仪表准确度等级的百分数,即 (1.3.9) 当示值为x时可能产生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1.3.11) 用仪表测量示值为x的被测量时,比值越大,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越大。选用仪表时要考虑被测量的大小越接近仪表上限越好。被测量的值应大于其测量上限的2/3。 仪器 等级a有0.1, 0.5,1, 1.5, 2, 5等,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1.2.4 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一般根据其性质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类。 1.系统误差有规律可循 由特定原因引起、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并按确定规律产生。 仪器、环境、动力源变化、人为因素等 特点:再现性偏差(Deviation) 理论分析/实验验证原因和规律减少/消除,2.随机误差 因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随机产生。 各种干扰(噪声、电磁场)等 特点:偶然性不明确、无规律 概率和统计方法处理无法消除/修正 3.粗大误差明显与实际值不符 因系统各组成环节发生异常和故障等引起。 粗大误差若混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测量结果失去意义 剔除异常值防止粗大误差,1.2.5、测量不确定度定量描述测量结果的指标 不确定度表明测量结果可能的分散程度。可用标准偏差表示,也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置信区间的半宽度表示。 几个基本概念: 数学期望真值A0,最佳估计值(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表征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大表明测量值比较分散,小表明测量值比较集中。,2011.2.23,置信区间与置信概率,置信区间 置信限: 其中k为置信系数(置信因子),置信水平(置信概率)P测量结果落在取值区间的概率. 例如:P0.9973,表明测量值有99.73的可能性落在该取值区间内,该取值区间称为置信区间。此时置信系数为3.,1.2.6 不确定度的分类及评定:,误差发展,测量不确定度,概率论、统计学,标准不确定度:用概率分布的标准偏差表示。 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 统计方法 得到的不确定度。 B类标准不确定度:用 非统计方法 得到的不确定度,根据经验或资料及假设的概率分布估计的标准偏差表示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各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当测量结果受若干因素联合影响时采用。,扩展不确定度UP: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倍数表示,即用包含因子乘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得到一个置信区间半宽度。 包含因子k: 1)大小取决于测量结果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 均匀分布、三角分布等); 2)决定了扩展不确定度的置信水平 P。 例如U0.95表示测量结果落在以U为区间半宽度的概率为95 通常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都用扩展不确定度表示。,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在同一条件下对被测量X进行n次测量,测量值为xi(i=1,2,n). 1)计算样本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X的估计值,并把它作为测量结果 2)计算标准偏差 3)A类标准不确定度,2、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B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主要信息来源:以前测量的数据、生产厂的技术证明书、仪器的鉴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等。 1)确定测量值的误差区间(,-); 2)假设被测量值的概率分布; 3)根据要求的置信水平估计包含因子k,则,B类标准不确定度uB为 置信区间半宽度 k包含因子,通常在23之间,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被测量Y是由N个输入量x1,x2,.,xN的函数关系 Y=f(X1,X2,.,XN)来确定。 1)当输入量互不相关且彼此独立时 2)当输入量可能彼此相关时 3)当不能写出输出和输入函数关系时,4、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5、测量结果的表达方法 y是被测量Y的最佳估计值(算术平均值),k由置信概率(常取0.95或0.99)和概率分布(正态、均匀、t分布等)确定(常取2或3)。 例如:被测量为标称值为100g的标准砝码ms uc=0.35,k2.26(p0.95,t分布) ms100.021740.00079g,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见教材,1.3 测量数据处理 被测量的估计值-可信程度(评定) 系统误差的消除: 1)分析系统误差产生的根源测量前,采取相应措施; 2)分析系统误差的具体数值和变化规律 确定修正值; 3)测量方法上消除或减小更有效的测量方法(替代法、差动法等)。 多次测量求平均不能减少系统误差,粗大误差的判断和剔除: 明显与事实不符的异常值歪曲测量结果剔除 1、判别方法 1)物理判别法 测量过程中 人为因素(读错、记录错、操作错) 不符合实验条件/环境突变(突然振动、电磁干扰等) 随时发现,随时剔除重新测量 2)统计判别法测量完毕 统计方法处理数据-超过误差限-判为异常值-剔除 在一定的置信概率下确定的置信区间,2、剔除准则 1)拉依达准则(3准则) 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的绝对值| 3坏值剔除 2)格罗布斯准则 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的绝对值|g(,n)坏值剔除g(,n)由重复测量次数n及置信概率P查表确定,测量数据的表示方法: 1、表格法 简单、方便,数据易于参考比较 ,但对数据变化的趋势不如图示法明了和直观,表格法是图示法和经验公式法的基础 。 2、图示法 形象、直观,从图形中可直观地看出函数的变化规律,如递增或递减、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是否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等。 作图时采用直角坐标或极座标,连接成光滑曲线,并尽量使曲线于所有点接近,不强求通过各点,要使位于曲线两边的点数尽量相等; 坐标比例尺的选取应反映极值和曲线的变化趋势。,3、经验公式法 数学模型 经验公式法就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计算,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使用 数学表达式 表示各变量之间关系 回归方程 有些一元非线性回归可采用变量代换,将其转化为线性回归方程来解。,建立经验公式的步骤: 1)在适当的坐标系中,把数据点(xi,yi i=1,2,n)描绘成测量曲线。 2)分析描绘的曲线,确定公式y=f(x)的基本形式 直线,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直线方程; 曲线,先将该曲线方程变换为直线方程,再按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处理; 曲线类型未知,按曲线多项式回归方程处理 3)由测量数据确定拟合方程(公式)中的常量。,4)检验所确定的方程的准确性 用测量数据中的自变量代入拟合方程计算出函数值y 计算拟合残差 计算拟合曲线的标准偏差拟合精度 式中:m为拟合曲线未知数个数,n为测量数据列长度。 如果标准偏差很大,说明所确定的公式基本形式有错误,应建立另外形式公式重做。,一元线性回归 用一个直线方程y=a+bx来表达测量数据(xi,yi i=1,2,n)之间的相互关系,求出a和b,确立拟合方程即为一元线性回归。 1.端点法 将测量数据中两个端点,起点和终点(即最大量程点)的测量值(x1,y1)和(xn,yn),代入y=a+bx,则a,b分别为,2.平均法 将全部n个测量值(xi,yi i=1,2,n)分成数目大致相同的两组,前半部k个测量点为一组,其余的n-k个测量点为另一组,两组测量点都有自己的“点系中心”,其坐标分别为 通过两个“点系中心”的直线即是拟合直线y=a+bx,其中a,b分别为:,3.最小二乘法重要! 基本原理:残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下,求出最佳直线 测量数据中的任何一个数据yi与拟合直线上y=a+bx对应的理想值yi之残差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