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6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5页 / 共76页
第6页 / 共76页
第7页 / 共76页
第8页 / 共76页
第9页 / 共76页
第1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热身,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猜猜看:他是谁? 古有一人: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无一不精; 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苏 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苏轼(10371101) 字_,号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其弟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苏轼(10371101),唐宋八大家: 唐朝的韩愈、柳宗元。、 宋朝的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22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黄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承 天 寺 塔,解题,随笔式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关 于 古 代 的 几 种 文 体,1、记:,2、说:,3、铭:,4、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事 。如桃花源记,是一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大多就一事 一 物或一种 现象抒发作者感慨。如爱莲说。,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陋室铭。,书即书信,古人的信又叫“尺牍”或叫“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如答谢中书书。,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承天寺甬道,承天寺庑廊,陀罗尼经幢(宋),背景介绍,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的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寄居于承天寺。,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这一时期,这篇仅80字的短文真实的记录了苏轼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背景介绍,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听读诵读:读顺文章,要求:全班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初步感受月夜美景。,阅读导航,例句如下: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找生字、读准音,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柏( )藻荇( ),ji,xng,su,qn,bi,zo,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 轼,自主释词译句,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苏 轼,照进,门,高兴、愉快的样子,重点句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记承天寺夜游,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苏 轼,考虑、想到,于是,到,(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睡,睡觉,共同,一起,散步,漫步,院子里,重点句二: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形容水的澄澈,交叉错杂,大概是,重点句三: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清闲的人,罢了,重点句四: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哪,像,研习课文,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议论),整体感知,结构梳理!,教师点拨: 2、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记承天寺夜游,记叙(1-3句),描写(4句),议论(抒情)(5-7句),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研习课文,3、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 承天寺中庭 人物: “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事情的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事情的结果:相与步于中庭,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合作探究,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政治上失意的苏轼,苏轼政治上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轼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礼部尚书。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他又被一贬再贬,直至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他北返时在常州逝世。,资料链接: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曾筑亭于住院所之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之弟苏辙也为他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中说张怀民虽然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他心地坦然,不把迁谪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有过人的自制力和性格倔强的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 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闲人”,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心有灵犀的喜悦 闲适,3、本文中最传神的语句是哪几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4、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碧水之月,景物:月光以及竹柏的影子 清澈的水以及水中的藻荇,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5、这幅月光图中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实景,虚景,积水空明月光 ,表现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表现了月影的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比喻,比喻,比喻,月光如水,想象奇特,难道承天寺的院子里只有竹子柏树,就没有其他植物吗 ?,与苏轼共赏月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 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把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这句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称。 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清幽宁静的意境,清新高雅的品格,6、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1)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 (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哀之意;人生郁郁不得志的悲凉。 (3)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作者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的慨叹,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潇洒人生,创设了一种清冷的意境,表达作者旷达的心境,7、文章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自称闲人: 结构上:“闲”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情感上:“闲”反映了作者身为闲官员的现实, 表达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尽在其中。,双关: 自嘲 无奈 悲凉,这两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放情山水,在江山风月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大自然的美所给予人的无穷愉悦,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苏轼得到一种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这是身处逆境的苏轼聊以自慰的说法。,周新华老师著作中的评价: “闲人”既有被置闲之悲,又有得闲之喜;有傲视尘俗的自豪,又有启人深思之理趣。 试想一个胸有大志、才智过人之士,却被迫成为投闲置散之人,只好放情山水,借江上风月化解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实在可悲!但正因为贬谪,使他被抛出了名利是非场,才有了闲暇的时间与机会,尽情欣赏这绝色美景,因此又是因祸得福。 东坡不以贬谪为苦为累,却有闲情逸致“游目骋怀”,享受自然美景之愉悦,成为江山风月的主人,足以自豪自傲。,周新华老师著作中的评价 那些斤斤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为眼前俗务而忧虑不止的人,即便走进东坡笔下的情境之中,也会一无所见,茫然无所得。换言之,要想获得东坡式的“闲中趣”,首先就要从得失荣辱的物累之中解放出来,保持精神的自由与“余裕”。 “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9、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苏轼的一生是贬谪的一生,总 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第一层:交代了地点和夜游的原因。,第二层: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第三层:惋惜无人赏月。,结构内容小结,叙事,写景,抒情,积水空明月色清澈 透明 藻荇交横竹柏倒影的 清丽淡雅,比 喻,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热爱生活 旷达乐观,练习巩固,一、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 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