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6页
第2页 / 共106页
第3页 / 共106页
第4页 / 共106页
第5页 / 共106页
第6页 / 共106页
第7页 / 共106页
第8页 / 共106页
第9页 / 共106页
第1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考情分析,考纲导航,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分析综合)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C,分析综合)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分析综合) 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的人物、事物的特征。(C,分析综合) 5.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B,理解) 6.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E,欣赏评价) 7.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E,欣赏评价) 8.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B,理解) 9.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理解) 10.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E,欣赏评价),考情分析,考纲导航,考情分析,考纲导航,考情分析,考纲导航,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一、记叙文 1.记叙文的六要素 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具备六大基本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羚羊木雕一文:时间晚上;地点“我”的家里;人物“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起因“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经过在爸妈的逼迫下,“我”向万芳索回羚羊木雕;结果友万芳为了不让“我”为难,主动把羚羊木雕还给了“我”。 2.叙述方式及其作用 (1)顺叙:按人物经历或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如莫怀戚的散步,以时间为序记叙了祖孙三代人散步的情景。 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2)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前边叙述,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中间描绘背影,结尾再现背影,采用了倒叙手法。 作用: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中心突出。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羚羊木雕一文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采用的就是插叙手法。 作用:补充、衬托情节,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读者感到有张有弛,活泼轻松。,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4)补叙:也叫追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打破谜底说根由,交代“枣客”原是晁盖、吴用等七条好汉,便属于补叙笔法。 作用:补充、丰富、深化叙述,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插叙和补叙的区别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3.记叙线索及其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串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线索是根据中心思想、题材和表达的需要而确定的。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作主线,其余叫副线,副线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串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人生历程和思想性格的发展等。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为线索。,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2)物品线索: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如羚羊木雕一文围绕羚羊木雕叙述事件。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存在着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 (4)事件线索:主要是中心事件。如智取生辰纲的线索就是智取生辰纲一事。 (5)时间线索:以时间的发展变化来组织材料。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 (6)地点线索:以地点的转移变换来组织材料。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鲁达的行踪为线索,构成了“问救打走”的完整情节结构。 线索的作用:集中表现主题,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4.记叙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能使读者产生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也更便于作者直接表达情感。如魏巍我的老师记叙的是真人真事,采用第一人称,自然地表露出作者对蔡芸芝先生“慈爱”“公平”之心的敬仰。 (2)第二人称:用“你、你们”能使作者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只出现在书信体中,偶尔也用于一般文体中的抒情或议论。便于作者直抒胸臆,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且便于情感交流。 (3)第三人称: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和场景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客观展示生活,叙述比较自由、灵活。,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记叙: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串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按描写内容,可分为环境描写(见“三、小说”中的内容讲解)和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对肖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的描写。 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和行为等)进行的描写。 语言描写: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和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 神态描写:对人物脸部的细微表情和姿态的描写。 (3)议论: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到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引发读者思考等作用,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 间接抒情: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 作用:抒发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需要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二、散文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是材料,“神”是中心);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的线索:指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或指把作品的全部材料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散文的语言特点:质朴,自然,平实;生动,形象,明快;深刻,隽永,含蓄;华丽,优美,典雅;幽默,诙谐,辛辣。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取材自由,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表达形式不拘一格,但主题集中鲜明。具体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中考考点不涉及,不作赘述)三类。,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1.记叙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叙事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在描写景、物中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时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需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而小说则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根据散文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又可将它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其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主要区别之一。 2.抒情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是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文中的景物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为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服务的。通常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借助象征、比拟等手法,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比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感情更强烈,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情画意。,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三、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1.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中心,我们习惯上把主要人物称为“主人公”,一篇(部)小说应都是围绕着他(她)展开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引起读者的想象,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恰当地借助侧面描写,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3)细节描写:是对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场面的细枝末节所做的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细节描写往往用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或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2.小说的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人物的性格也是在情节的矛盾冲突中得以展现的。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某一部分,有的部分也可以颠倒或交错。 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线索参见前文“记叙文的线索”,在此不赘叙)构成。场面,指小说中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的画面,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3.小说的环境 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有: (1)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 (2)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3)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突出主题; (4)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等。,记叙文,散 文,小 说,附,附:记叙文(含散文、小说)常用表达技巧梳理 1.常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和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 (3)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所写的对象,达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却先写冬天百草园的乏味无趣,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有趣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