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 河北武邑中学河北武邑中学 2018-2019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运用:一、语言知识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在进行旅行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B.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广州地铁效应的交通评估,评估结果预计近段时间就会出炉。 C. 一条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上,鳞次栉比的汽车来来往往,呼啸着穿梭其间。 D. 我凝望着夕阳中的圆明园,那些断壁残垣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要做到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 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词语知识,准确判断和使用词语。A 项,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B 项,出炉:1.取出炉内烘烤、冶炼的东西。2.比喻新 产生出来。D 项,断壁残垣:形容残败的景象。这三项词语使用正确,符合语境。 C 项,鳞次栉比:意思是像 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不能修饰“汽车”,所以 使用错误。故选 C。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 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 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加点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我们读中国,用祖先钻木的火种,照亮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长河;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cng() 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 ()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 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chn()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我们在炮火连天的硝烟里读怆 ()然悲壮的中国 A. 苍m 婵chun B. 沧bi 蝉chun C. 苍bi 蝉chun D. 沧m 婵chun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熟记能力。沧桑:来自中国成语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 田地,种桑树的田,变成了大海。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 教育资料一 教育资料 阡陌:读作 qin m ,二字均从阜(阜即土堆、土埂) ,指田间小路。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婵娟 的意思常用者有三,形容姿态曼妙优雅;美女、美人;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怆然:拼音:chung rn, 悲伤的样子。所以选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 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 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 杜闯本想认真准备,但见他们水平参差不齐,也只好由着他们敷衍了事了。 D. 虽明知网络游戏危害巨大,可有些学生依然抵挡不住诱惑,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了进去。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 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 D 项,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奋勇向前,是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妥。沧桑巨变: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形容变化很大。义不容辞:从道义上 讲不允许推托、拒绝。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玉,全称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在古代诗文中,常 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玉女、亭亭玉立、珠圆玉润等。 B. 溯,意思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走、顺水而行。如:出自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水 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 牙璋,古代调动军队的符信。古代皇帝调兵的令牌,共有两块,一凹一凸,皇帝一块,主将一块,用以调 兵。 D. 烽火台是古代在边境建造的, 通常台上放置干柴, 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 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失天下的典故。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 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 作答即可。B 项表述不正确,溯:逆流而上。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 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 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 教育资料一 教育资料 习,增加得分把握。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优点和缺点总是同时存在的,。, 。比如一个说话大嗓门的人, 在嘈杂的地方或是需要找人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时候缺点换个场景可能就是优点了 聪明的人不但能清醒地认识它们 往往还能把缺点变成优点 巧妙地展现出来 可它们的呈现往往还要参照物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语句,明确总体 话题,找出其中的关键性词语(比如代词和关联词) ,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 关系,进行排序。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后文“比如一个说话大嗓门的人,在嘈杂的地方或是需要找 人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是用来证明的,由此排除A、B 项;其次“巧妙地展现出来”的是缺点变 成优点,所以正确顺序应为,由此排除C 项;故选 D。 【点睛】做句子衔接题,总体来说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段,把握其内容要点,然后认真分析所给的选项,找 出规律,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恰当地做出判断具体来说,可按下面的方法去做: 1注意话题的统一,陈述对象的一致; 2 上下文的文意合理,语句合乎逻辑,尤其是要注意语句间的关系,如,是否有先后顺序,关联词的搭配, 看是否有总分、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 3 如有比喻,要看本体喻体应一致; 4注意前后句式应相同,前后语序要一致; 5注意语句的前后照应,感情色彩要一致; 6注意前后音节和谐,语句结构要完整; 7一般来说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要在后。 6.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 体是“记”。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 教育资料一 教育资料 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 作有呐喊 、 彷徨 、 朝花夕拾等。 D. 木兰诗选自元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是指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 的旧诗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熟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 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 项,由三处错误,作者为宋朝。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后来 慢慢演变为诗体名称。这种样式应是“新诗体” 二、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二、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7.团团和圆圆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团团的学习成绩不如圆圆,因此妈妈不让圆圆跟团团来往了,要求圆圆 与成绩好的同学多交往。如果你是圆圆,将如何劝说妈妈同意你继续与团团交往。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 体。 【答案】妈妈,我和团团是兴趣相同、无话不说的好朋友。除了成绩不如我,他(她)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学 习。我不会因为与团团的交往而耽误学习,请你一定相信我,好吗?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 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朋友各有长处和不耽误 学习这一劝说主题。 8.现代通讯方便快捷,古老书信日渐式微。近期一档“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却刷 爆了朋友圈。某班开展“书信与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语文老师结合活动主题拟好了一幅宣传标语,请你再拟写一幅。 书信抒写人间真情,阅读读出精彩人生。 你拟写的是:_。 (2)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 开始播到第一季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 分,并连续三周 登上豆瓣综艺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 亿,而受众当中,_。 【材料二】 见字如面受众调查 教育资料一 教育资料 1823 岁 30% 2429 岁 48% 30 岁以上 22% 请借助【材料二】 ,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3)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 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 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 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请根据【材料三】 ,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_。 (4) 有媒体评价: “ 见字如面 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 谈谈你对“阅 读的力量”的理解。 _ 【答案】 (1). 书信打开历史,阅读成就未来 (2).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 78%。 (或:2429 岁占多 数,30 岁以上的占少数。 ) (3). 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着遥远的文化 (4). 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 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的故事,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面对生活磨难的力量。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体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 (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 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修辞要显明。例句的句式整齐,所以你所拟的句子也应该有这 一特点。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书信与阅读”的主题。 (2)抓住本题中心议题“见字如面 受众调查”,看清表中各项内容,根据数字的变化分析其反映的问题,即可得出受众当中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 占 78%的结论。 (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 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要与上一句构成排比句。仿照前例句“灌注着作 者的真情”的句式结构。内容要与前一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4)题干要求谈谈对“阅读的 力量”的理解。要求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来谈。要围绕所读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 或社会生活来谈依据。阐述自己感受时,要概括出自己的看法。 文言文段阅读文言文段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 教育资料一 教育资料 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