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学习目标,1.了解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都江堰的修筑。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 3.理解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自学提纲,阅读课本 完成导学与训练 的知识梳理,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二、著名的都江堰,三、商鞅变法,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 铁农具的使用情况:,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替过程如何?,石器青铜器铁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铁农具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 牛耕的使用情况:,春秋末年已使用,战国时进一步推广。,牛耕图,牛耕的逐步推广是耕作技术的巨大进步,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二、著名的都江堰,三、商鞅变法,大变革的时代,二、著名的都江堰,1.时间: 2.位置: 3.修筑者: 4.作用:,战国时期,成都平原,秦国太守李冰,防洪灌溉,分洪减灾,引水灌溉,四川人民尊称李冰为“川主”, 每年举行祭祀活动怀念他。,二、著名的都江堰,1.时间: 2.位置: 3.修筑者: 4.作用:,战国时期,成都平原,秦国太守李冰,防洪灌溉,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二、著名的都江堰,三、商鞅变法,大变革的时代,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决 定,铁器的使用,水利工程的修筑,私田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出现,生产技术的改进,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推广,发展封建经济 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各国变法运动,三、商鞅变法,1.背景,立木为信,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的必须变革。,三、商鞅变法,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 发展封建经济。(目的),2.时间:,公元前356年,3.支持者:,秦孝公,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耕战.,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富,兵强,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了封建统治, 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 内容和作用:,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5.结果:,提示:评价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耕战.,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富,兵强,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了封建统治, 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 内容和作用:,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5.结果:,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史实线索:,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出现,变法运动,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形成,政治改革确立新的社会制度,商鞅变法以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主要或者说根本原因。,相信你能行!,当堂达标,导学与训练22页 基础巩固,帮你记忆,战国牛耕铁农具,提高土地利用率。 李冰岷江都江堰,天府之国世人赞。 356年公元前, 孝公商鞅把法变。 土地私有奖耕战,没有军功废特权。 建立县制不法古,横扫六国奠基础。,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请完成导学与训练练习。,课后练习,二牛抬杠,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夏朝 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 志的是( )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3.下列对春秋以来各国掀起的变法运动背景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奴 隶主的私田 B.奴隶主和奴隶身份的变化 C.守旧贵族势力的积极推动 D.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 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4.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是( ) A.秦B.齐 C.楚D.燕 5.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 A.商周 B.春秋时 C.战国时期 D.秦朝,试一试,你肯定能行!,C,C,C,A,C,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