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6单元学生写作指导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写作指导一、写人物注意写出其精神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写人物如果只有外貌、语言等外在表现,而没有思想、气质等内在精神,就如同画龙而没有点睛一样,笔下的人物就会泛化,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精心选择能够反映人物精神的内容写人物,自然要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但是,这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如果不能反映人物的内在精神,无论自己多么喜欢,都要忍痛割爱。因此,写人物一定要精心选择素材,要保证所写内容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内在精神。甚至可以这样说,写人物的外在表现,是为写人物的内在精神服务的。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捕捉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事与事之间也不太讲究逻辑联系,但是,作者所选择的点点滴滴却充分表现出鲁迅先生的精神气质。写鲁迅先生笑声明朗,实则是写其性格开朗;写走路轻捷,实则是写做事干练;写其对刚刚来过的“我”说“好久不见”,实则是写鲁迅先生风趣幽默;写其嘱咐许先生一定让“我”坐小汽车回去,实则是表现其关爱朋友心细如发;写其亲自品尝海婴碟里的丸子,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严谨的作风。三、写人物的精神要来自于作者的切身感受学生所写的人物,大多是自己身边的人物,学生对人物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自己的观察感受。因此要表现的人物精神,应该是学生切身感受到的,而非生搬硬造来的,如此写作,才能让人物真实可信,使文章充满真情实感。切忌生硬模仿课文,课文写人物的什么精神,自己也写人物的什么精神。同样是写鲁迅,萧红因为时常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对鲁迅先生的言谈举止比较了解,所以就写由此感受到的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亲和细腻,而阿累因为只见过鲁迅先生一面,对鲁迅先生的外貌印象深刻,所以重点刻画外貌以表现鲁迅先生作为战士的精神气质。两人感受鲁迅的角度不一样,所体现的人物精神也有所差异,但是文章都来自于作者的切身感受,所以读来人物形象都立体饱满,鲜明可信。可见,忠于自己的切身感受,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写作是何等重要。写作忌讳无感而作,忌讳无病呻吟,忌讳为文造情。四、人物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呈现方式写人物的理想境界是将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合二为一。在行文中,可以先概括出人物精神特点,再具体描写外在表现加以印证。如邓稼先就是先说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然后用邓稼先竟然有能力成功说服对吵对打的两派群众组织,“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加以印证。写出人物的精神,也可以先写具体表现,再以点睛式的议论、抒情句子概括精神特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做出了高度评价。这些议论句在前文具体材料的基础上,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题起到升华作用。写出人物的精神,还可以在具体的描写中以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阿累在一面中,这样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里说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以拟人修辞手法表现出人物不屈不挠的精神。写人物精神,还常用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强调人物精神。邓稼先中通过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对比,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从不骄人”“忠厚平实”的性格。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写作指导一、真挚的情感能打动读者“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真挚的情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虚情假意是无法真正打动读者的。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抒写从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真挚情感。想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需要倡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具有独特性的情感。因为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越独特,读者从中获到的感受就越真切,他就会越发积极主动地融入这种情感之中。情感的独特性常常源自于它的真挚情感越真挚,也就越独特。土地的誓言中,作者所抒发的“挚痛的热爱”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其中既有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还包含因家园破碎而激起的哀伤和悲愤,情感本身还体现出一种粗犷强悍的特质。这些复杂的情感,是东北流亡作家在故土沦陷的时代背景下特有的心理体验,它是从一位具有独特气质并正在经历着特殊命运的作家心灵深处喷薄而出的情感,是真挚的,更是独特的,正是这种真挚而独特的情感使文章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二、对情感的深刻体验和细致揣摩是恰当抒发情感的关键所谓“恰当抒发”,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关于抒情的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抒写到某地步,自己觉得所有的情感倾吐出来了,这就是最适当的限度。”(作文论)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很难做到的。对学生而言,只要做到不过分地矫饰情感,不使抒情流于泛滥和空洞即可。抒情的方法,主要分为强烈直白和含蓄委婉两类。一般而言,强烈的、紧张的情感适合选择前一类方法,而轻淡的、弛缓的情感则适合选择后者。恰当地抒发情感,前提是对情感要有深刻的体验和细致的揣摩。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只需引导学生学会回味情感和反思情感即可。对情感的回味,可以促发与原初情感相似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反复体验,能将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体会得更准。同时,通过回忆和沉思对情感进行的再度体验,因为远离了当时触发情感的实境,所以不容易陷入情感难以自拔。这种状态下既能入乎其中去感受,又能超脱其外去揣摩。感受深了、体会准了、揣摩透了,对情感的抒发才有可能是恰当的。除了启发学生通过回忆再度体验和揣摩情感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反思一下情感的触发点是什么。把触发情感的东西写出来,会提高读者认同度,也就更容易打动他们。关于这一点,海明威在同“音乐家”的一席独白中有一段话可以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你如果在鱼跳的时候兴奋起来,你就回想一下,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具体动作是什么:是钓丝从水面上升起来?是它像琴弦似的绷紧,水开始滴下来?还是鱼跳的时候猛撞溅水的动作?回忆一下声响以及说了些什么话。找到产生感情的东西,找到使你激动的行动。然后写下来,要写清楚,叫读者也看得见,能产生与你同样的感觉。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接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坦露、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光未然的黄河颂,全诗大量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鲜明而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令人读来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同样,在土地的誓言中作者也多次运用呼告、排比等手法,直接抒发心中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使文章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不仅诗歌和抒情散文可以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在叙事性的文章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抒情方式。比如在最后一课中就有这样的例子。第一人称叙事者小弗郎士就多次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些抒情的文字不仅为文章增添了感人的力量,还起到了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应在真正需要和水到渠成时方可真情流露。比如最后一课中,文章充分讲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特殊经历,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展现了这节课的悲壮情调之后,才让小弗郎士用一句话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这就显得自然而然,真切动人。所谓间接抒情,简单说就是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将情感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当中。例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段文字凝练地概述了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生涯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作者通过对人物治学状态概括性的描述和对事件的紧致罗列来凸显人物潜心治学的性格特征,从而传达出赞扬和崇敬之情。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寄情于景”。教材中所提供的例子,能帮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一个重要原则:要选择与情感内涵具有一致性的事物来展开描写。课本上那段话中所提到的事物,无论是白桦林还是黑土地,无论是红布似的高粱还是金黄的豆粒,全都是带有关东地区显著地域特征的东西。作者想起家乡的时候,自然会想起这些最具家乡特色的事物。只需将这些事物一件件铺陈开来,对于故乡的炽热爱恋就随之倾泻而出了。为了使抒情效果更显著,不但要依循情感特征来选择描写的对象,有时抒情者还要用情感去改造事物的特征,使之与情感的特征变得更为接近。比如土地的誓言中有一句话:“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土壤怎么可能是香的?显然是作者心中强烈的情感令他的感觉发生变异因为作者对故土怀有炽烈的爱恋,在他的感受中故乡的土壤都散发着清香的气味。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在这方面,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都是很好的例子。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写作指导一、细节描写及作用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在文学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环境氛围都离不开细节描写。二、细节描写分类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景物细节等。1.肖像细节肖像细节是指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以及表情等典型特征的细微刻画。例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皱边的领结”“绣边的小黑丝帽”,这些“只有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特殊服饰是表现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课珍视之情的重要手段。专门对人物脸部细微表情的描写又称神态细节描写。神态细节对于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卖油翁一文,“睨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不以为意,而“微颔之”与“自矜”相对,则表现了卖油翁虽自负却又沉着内敛的性格。2.动作细节动作细节可以是一连串个性化的动作,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雪地捕鸟的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系列动词,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的兴奋与快乐。动作细节也可以是某一个典型化的动作,如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阿长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细节;还可以是一组对比性的描写,如小说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和中举后“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的两处细节。3.语言细节语言细节主要指那些既能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同时又能触动作者或读者心灵的特殊话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误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这一细节,既说明了阿长没有文化,连书名都不知道,又表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以及“我”那一刻内心的巨大触动:唯独这样一个卑微的、被“我”轻视的保姆惦念着“我”的心事,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心爱宝书。4.景物细节这里说的景物细节描写不是指以景物作为文章表现主体的描写,而是指特定时空下,对那些能够对人物形象或作品主题有特殊表现意义的景物进行的细微描写。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紫色的阴影”,从写实的角度来看是指哲尔赛岛,但从人物心理来看,则是一家人内心阴影和愁绪的投射。三、怎样捕捉细节要学会调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