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平乐,黄庭坚,作者简况,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有山谷集。,黄庭坚诗强调“以俗为雅”,词也是雅俗并重。从词史流变的角度来看,黄庭坚主要是沿着苏轼开拓的方向,朝两个方面发展:一是抒情的自我化,即表现自我刚直倔强的个性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一是使词的题材进一步贴近自我的日常生活。今存词192首。,学习要点 1、理解作者恋春、怀春的情感。 2、鉴赏本词构思和联想艺术。 3、诵读、背诵。,朗读清平乐春归何处.mp3,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翻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寂寞之中不知春天走到哪里去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但春天归去又没有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问黄鹂鸟。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但黄鹂鸟千啼百啭婉转多变,没有人理解她说的是什么,黄鹂鸟趁着风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词文赏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1 、“寂寞”表达什么感情? 惜春之情。 2、“唤取归来”表达什么感情? 追求美好事物,希望春天归来。,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为什么“问取黄鹂”? 因为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讯息。 2、“因风飞过蔷薇”有什么含义? 蔷薇在夏天(季节)开花,夏天已经来了,春天确乎回不来了。,思考: 1、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现在“归”、“行路”、“唤取”、“同住”、“踪迹”等词语上。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思春(归何处) 惜春(无行路 ) 唤春(归来住) 问春(知踪迹) 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 3、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再读课文 体味意境,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理清思路,思春(归何处) 由现实到幻觉 惜春(无行路) 唤春(归来住) 清平乐 寻 惜 春 春 问春(知踪迹) 由幻觉到现实 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思想感情,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熟读背诵 读出感情,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词中描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黄鹂”和“蔷薇”,他们在作者表达惜春之情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必做题),课堂作业:,黄鹂常伴着春天出现,黄鹂婉转鸣叫于花间枝头,增添了春天的色彩;无人能知,问取黄鹂亦无解,黄鹂因风而飞,这又增添了词的情趣。 蔷薇花开,渲染了景色之优美怡人,也说明夏已来临,这就给寻春不懈的词人以提醒和明示:夏天已到,春天是回不来了。这样,不但丰富了词的内容,而且使词味更为隽永。,2、清平乐中是如何表现“惜春”主题的? (选做题),这首词不是由暮春残景引出惜春之情,而是开门见山写“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引出“寻春”之奇思妙想,从似有人知的希望到仍无踪迹的失望,从问取黄鹂的期望到无人能解的绝望,寻春的失败之中包孕了无尽的惜春之情。这首词的妙处就在于不言“惜春”之情却表现得微妙曲折、淋漓尽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