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1页
第2页 / 共171页
第3页 / 共171页
第4页 / 共171页
第5页 / 共171页
亲,该文档总共1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录 2003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7新 闻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 200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43新 闻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 2005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0新 闻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 2006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91新 闻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 2007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8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9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6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7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 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3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7新闻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 200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43新闻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 2005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0新闻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 2006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91新闻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 2007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清华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18新闻与传播史论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5分,共30分) 1新闻伦理 2党报体制 3话语分析 4媒介效果 5民报 6“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Roosevelt) 二、简述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2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事件。 3“假事件”的产生与报道后果。 4何谓大众媒介的功能分析?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论新闻选择的标准。 2网络时代的受众变化。 参考答案: 清华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18新闻与传播史论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5分,共30分) 1新闻伦理 答:新闻伦理是关于新闻领域的新闻道德意识、道德活动的理论体系。 新闻伦理具有人类伦理规范的共同特点,一方面它具有政治道德的特 性,另一方面它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公共道德的性质,在二者的统一下才 能体现正确的新闻伦理观。 2党报体制 答:党报体制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媒体作为与党联系 人民群众的工具,是执行党的宣传工作、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的新闻体 制。这一体制起源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中国 的党报体制以马克思、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典论述为理论指南, 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的产物。这一体制把共产党领导的 一切媒体集中控制在各级党委的权力之下,从主要编辑人员的任命到政 治性报道,都由党委作出决定。 3话语分析 答:话语分析是指用在与语言与文本形式有关的所有形态,不过其基本 观念乃是传播通过“文本与谈话”的形式而产生,而这种形式与特定社会 地区、主题以及参与者的种类是相符合的。这些社会地区、主题以及参 与者的种类也就是一般为人们所制定的“诠释社群”。“批判性话语分 析”研究的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观点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形式所形成的 主流现象。 4媒介效果 答:媒介效果是指大众媒介运作或者形成的结果或后果,无论是有意或 无意的。也可以从不同的社会分析层次来看待媒介效果。效果有许多形 态,不过通常至少可以分为行为、态度(或情感)与认知等层面。效果 不同于“效力”,后者与达成特定传播目的的效能相关。 5民报 答:民报是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日本东京,是大 型时事性政论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丛、纪事、译丛等栏目,每期 6万至8万字。先后参与编撰工作的有陈天华、朱执信、廖仲恺、章太炎 等人,由胡汉民、章太炎、汪精卫先后任主编。孙中山具体指导了该报 的创办和先期的编撰工作,亲自撰写了发刊辞。在发刊辞中, 孙中山第一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6“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Roosevelt) 答:“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Roosevelt)是罗斯福当选 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 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 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 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 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主 任哈里布彻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于是就 此定名。此后,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罗斯福都用这种方式与美 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 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简述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答:1956年,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双百”方针提出,刘少奇对新 闻工作做重要讲话,强调新闻报道要从教条主义、党八股中解脱出来, 不盲从迷信,要独立思考。由此俄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新闻改革确定 了指导方针。1956年4月后,一场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运动在 人民日报社内兴起。具体做法如下: (1)发扬“全党办报”的传统。首先取得了党中央的领导,由胡乔木直 接负责,而后进一步发动了广大读者参与报纸的改革。 进入1956年之初,人民日报就已经开始酝酿新闻工作改革事宜,中 共中央也指示人民日报要改进内容、扩大篇幅,以适应形势发展的 需要。4月,人民日报编辑部召开新闻工作改革动员大会,中共中 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在会上传达了中央意图,人民日报的改版工作 开始起步。报社发动全体人员检查工作,并采用派专人进行个别访问、 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写信和发公开信等方式,向各省委、市委、中央 有关部门、县以上的报纸编辑部和各界读者征求意见与建议。5月15 日,人民日报向中央报送了改版报告,5月17日中央负责同志批 复“同意”人民日报实行改版。 (2)编辑部全体人员开展报纸工作讨论,解放思想,落实措施。经过 讨论,提出了改进新闻、社论、理论宣传、版面编排、美术作品等各个 环节的具体意见方案。 报社制定了改版准备工作计划,建立了“七人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改 版。七人小组确定了八个专门小组,分别从八个方面,即改进文章、改 进新闻、改进版面、加强文字加工和加速稿件处理、消灭错误、提高报 纸印刷和制版质量、总结国内报纸经验、总结国外报纸经验,提出改进 方案。6月20日,人民日报将制定好的改版方案上报中共中央。 (3)发表改版社论,公开改版意见,改版工作全面展开。 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正式宣告改版。社论 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 扩大报道范围,尽量满足读者多方面的要求。 开展自由讨论。社论指出,报纸是社会的言论机关,有许多问题需要 在群众性的讨论中逐渐得到答案。希望读者注意,报纸上的文章并不一 定都代表编辑部的意见,这种情形是正常的。 改进文风,报纸上的文章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成章。 (4)人民日报的具体改版措施包括: 人民日报实施改版后,由4个版增加到8个版,版面安排也相应做 了调整,第1版仍未要闻版,第2、3版为国内经济版,第4版为国内政治 版,第5、6版为国际版,第7版是学术文化版,第8版上、下半部分分别 为副刊和广告版。 报纸新闻量增多,经济新闻占据主要地位。 新闻报道的题材变得广泛,开始提倡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闻,探讨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加关心和贴近读者的生活。 言论明显改进。 副刊与通联工作进一步加强。创办了文学性副刊,还认真编发群众来 信。 版面处理也十分生动活泼,将新闻、言论、图片有机组合,还时时推 出组合是新闻等各种报道新式。 8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人民日报关于改版的报告,明确指 出:“中央批准这个报告,认为人民日报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 的。”这表明人民日报的改版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2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事件。 答: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事件是指德拉吉凭借对美 国总统克林顿的丑闻“拉链门事件”的报道而使德拉吉报道一举 成名。 1998年1月17日深夜,麦特德拉吉向世界各地近5万名新闻邮件订户, 发送了一条耸动视听的新闻,题头上赫然写着“世界独家新闻”,其中的 关键内容是:“星期六(1月17日)晚上6点,新闻周刊杂志枪毙了 一条重大新闻。这条新闻将注定动摇华盛顿的基地:一个白宫实习生与 美国总统有染。”德拉吉的故事一上网,便以惊人的速度迅速传播。星 期一,德拉吉报道又更新了这条新闻,第一次指出莫尼卡莱温斯 基就是那位白宫实习生,并提供了莱温斯基的简历,随后,他不断提供 新的信息,引起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一所谓“拉链门事件”在德拉 吉及其博客网站的煽惑下,最终演化为一场搅动世界的绯闻。1998年8 月,克林顿被迫承认自己的过失,向全国道歉。 在这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1998年,大众传播学者琼杰尔曼对德拉吉 评价道:德拉吉的历史地位,并不在于他的个人才干,而仅仅在于他较 早认识并全力发掘因特网在新闻传播上的巨大潜力。通过革命性的、空 前迅捷的网络媒介,德拉吉展示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样式。在这种样式 里,一个小小的礼品店经理,借助一台个人电脑,在好莱坞一间狭小房 间,通过互联网单枪匹马地聚集起比时代杂志更多的读者,并不断 播发耸动天下的独家新闻这一奇迹使新闻传播史进入所谓网络时 代。 3“假事件”的产生与报道后果。 答:“假事件”也称伪事件或制造新闻,在媒体的“注视”下“真实”地发 生,报道效果大都真切动人。假事件是指专门为自我宣传而人为策划的 事件,属于策划者的主观事实,对它的报道是对事先安排的事实的报 道。这种由某些人蓄意设置出来的事件,均按媒体报道和录制的标准而 量身订做。 (1)假事件的产生 假事件之所以产生,是为了推动事件发展、达到宣传目的或为了推销形 象和推销商品的需要。假事件在社会上能够找到对应的使用者,一些部 门如果强调某种行为、思想或观念的正确,也会不断制造事实在媒体上 显示它的作用。记者被派到现场,但并不向记者说明这是策划的场面, 而反对这些虚假现象的人虽有强烈的不满,他们知道的情况十分真实, 却不让记者接触。记者进入了“封锁线”,耳目被遮住了。 (2)假事件的报道后果 假事件具有蓄意策划、场面演示和眼见为实、实则为虚的特点。媒体对 它的报道越及时、准确,新闻报道离整体真实就越远。在这一悖论面 前,记者只有忠实记录事件的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敏锐洞察生活的能 力。新闻要反映生活的原真状态,而不是仅仅反映事实,如果事实是制 造出来的,新闻报道没有指出它的虚假性,就是对本源的歪曲。这样, 受众不仅被欺骗,媒介的公信力也遭到破坏。 要杜绝假事件,一方面要靠新闻界提高业务水准,另一方面还要排除社 会各方面的干扰和诱惑。 4何谓大众媒介的功能分析? 答:这一与大众传播相关的20世纪早期的社会学理论模式,是将大众传 播的工作视为任何社会系统的“正常”运作所必需。媒介的主要功能是帮 助社会凝聚与整合。从这一点来看,媒介的效果可以被视为能针对个 人、团体或社会行使功能或者不能行使功能。当“正常”成为功能论本身 的问题时,功能分析一般被认为已经遭到摈弃,因为它无法提供分析上 的帮助,而且无法适当地处理社会冲突与变革的论题。尽管如此,功能 分析仍然提供研究某些较大型社会问题,如社会整合与社会依赖等问题 的一般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