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范文6篇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范文6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收集的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预习展示: 给加点字注音。 1、骇()孤孀()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孀()惧惮()玑()懿()矩()颈()灸() 2、介绍作者: 二合作探究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2、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达标反馈 1、鲁迅本名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家、_家、_家。阿长与山海经选自_,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内容都是_。鲁迅先生的两本小说集是_和_。 2、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一、预习展示 阅读文章1929自然段,回答问题。 1、简介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长妈妈买的山海经实际上是一本怎样的书?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2、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那些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 课堂小结 本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这些都是令作者心灵震憾的原因,文中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 1、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3、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4、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 1、强调预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努力。 2、强调多读。本文作者是文白转期的文学家,作品精深,较难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没有呐喊的心底呐喊,故必须熟读。另外,语感是语文的生命,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故必须多读。 3、强调积累。丰厚语文积淀,包括学法积累和基础知识积累。 4、强调自主设疑,合作学习,勇于探究。 课堂组织形式:组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互动协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教学媒体:投影、两张胶片,其一誊写字词,其二抄艾青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读读”、“议议”部分,第二课时完成“练练”、“讲讲”部分。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放投影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朗读。然后,学生听诗后谈感受,从“大堰河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两方面谈。之后,师精当过渡:由大堰河百草园中的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切题后,板书课题。 此环节设置体现两个意识: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有感而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学法指导方面,此环节让学生学会从内容,情感方面去评判感受作品。 第二环节:检查反馈预习情况,完成目标1、 具体教学行为: 1、小组内互检字词,内容包括音、形、义及应用,之后师指定12名后进生回答,了解掌握情况。 2、介绍课下搜集的鲁迅的作品,这里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向学生介绍朝花夕拾中的一些作品,比如藤野先生、无常、琐记。 此种教学策略意义在于:小组互检字词,生生互动,与个别指名检查相比,训练面大,效率高;介绍作品,利于学生积累;教师介绍作品,能激发阅读欲,助于语文阅读教学,同时,真正体现出教师这一课程资源开发者的姿态。 第三环节:学习文章,完成目标2、4。 版块一:“读读” 本文篇幅约3000字,朗读一遍需810分钟,快速自由读一遍需45分钟,“读读”采用“范读练读指导朗读自读批注”的程式进行,预计用时25分钟。 此处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的行为是:“范读开头、结尾部分;巡回指导学生练读;指定学生读得点段落文章的第1、2、14、15、16及最后两段;鼓励学生参与朗读评价;讲述朗读技巧。学生在此过程中要求积极热情广泛地参与;学会把握重音、节奏、感情三要素来朗读的方法;注意养成朗读时正确、流利、有感情,默读时不动唇、不指读,自读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专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本版设计的意图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站在“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系统高度,传授学生以朗读方法是意图之二。 版块二:“议议”(这一版块与下一版块是本课学习的主体内容) 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中学生先感知再领会后吸纳的认知规律,本版块着力解决学习文章三大常规问题,即“文章写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首先“议”“文章写了什么”。在第一版块熟读、批注的基础上,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的,但此处是“读文后”与“提炼写法”两环节的过渡,所以,要求教师既要帮助引导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意文情,又要将主人公阿长的形象性格特征表述出来,实现这个目的的策略是:给学生时间,独立思考,组织语言,概括文章;给学生句子表达样式“通过什么事(描写),可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合作,完成对阿长性格的分析。 其后“议”“作者是如何写的”。作者(不仅指本文作者)写每篇文章,所用的写法都是综合的,是“门类繁多的”,阅读者(或称学习者)对其写作评判也是见仁见智的。初二年级是深入学习记叙文的阶段,针对这种实情,应将学法锁定在人物描写的方法上(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描写还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组织各小组先标划出最能体现阿长性格的段句词,讨论分析归类,不难得出“作者是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结论,教师板书这一所得后,给学生范读藤野先生药中的几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让学生谈句段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加深印象,进而应用于自己的写作。 最后“议”“为什么这样写”。此环节也可称为亮点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习惯,提高学生语言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这一意旨的理论依据有三: 其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具体形式就是“提问题”。 其二,语文的训练归根结底就是语言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的训练。 其三,多角度思考和赋有创意地表达是新课改对学生表达要求的创意之举。此处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全班交流。要求学生随便问,积极想、主动答。预计的问题有: (1)文章写了几件事,重点是哪件事。 (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一句为何说大地“仁厚黑暗”。 (3)阿长为何给“我”买山海经。 (4)文中写童年“我”两次感到阿长有“伟大的神力”,这两次感受相同吗。 (5)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全班交流中,教师要参与交流,对学生未能提出的重点问题,教师应适时提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此外,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后进生,同时,在设疑上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从文章内容、思想、写法、作者、字词理解等到方面入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版块三:“练练” 此版块是第二版块中学习重点人物写法的巩固和延伸,新课改提出语文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是“习得”的产物(叶圣陶语)”,“习得”离不开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就是将学生组织到实践训练中去”,从这些意义上看,组织学生效仿鲁迅进行人物描写的训练是必要的。这里,设计了两类练习,一类是读人物描写的语段,分析人物性格,属基础类题;一类是进行人物片段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属拓展类练习。训练中,教师做到鼓励学生表达,关注后进生,把发言表现机会倾向于“弱势群体”。 第四版块:“讲讲”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并存两类学习方式,“讲授”这种接受式学习以其省时、高效能保证知识的系统完整深刻的优势是其他方法无法取替的。新课程也强调指出:没有教师教的学习活动不是教学。讲是不能回避无可厚非的!本课预计讲两个内容:初二学生刚接触较正规的人物描写训练,对人物语言描写中的标点使用(重点是冒号、引号、逗号、句号)估计会出现问题,这要讲;鲁迅的作品反映的年代距今已100余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因此,作品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创作背景也要讲。另外,这两个内容一个承上版块的人物描写训练,一个启下环节的“自结课文”,讲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第四环节:自结文章,完成目标3,突破教学难点。 本环节安排一项内容,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