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拉萨市教师职称考试教育学 作者: 日期:拉萨市教师职称考试 教育学理论 1、简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 答:具体说来,老师要在教学中扮演以下重要角色。 (1) (设计者) 老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因素,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还要设计学生与教学内容及媒体和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老师还要设计出一定的测验手段,来检查教学和学习的效果,针对其中的不足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补救。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渗透了老师的创造性活动。 (2) (信息源) 老师作为信息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老师按自己设计的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信息,这一过程多受老师的控制;二是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感到缺乏必要的信息,从而主动向老师寻求一定的信息,这一过程学生具有更大的主动权。现在,信息传播途径日益丰富,电视、书刊的大量传播,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大容量百科全书光盘、计算机信息网络等开始在教学中应用,学生可以从更广的途径获得信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学生的惟一的、主要的信息源。这时教师作为信息源的最主要的方面不是将所有的信息都装在头脑中,而是掌握了获得信息的线索,知道该以什么方式以及到哪里去寻找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3)(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任何时候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都是不能否定的。必要的讲解和指点,特别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永远不可缺少的。所谓促进者是指教师要从过去作为单纯灌输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习”上,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4)(组织者和管理者)尽管不同教师对课堂控制的程度不同,但维持一定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班级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等;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准备考试;要记录学生的表现,并与家长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研究表明,小学教师每天只有2030的时间在与学生进行言语交流,而其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管理活动上。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合作学习和交互性学习的重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更为突出。他要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和指挥学生进行讨论与合作活动,使学习得以深入,通过组织好的群体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 (5) (平等中的首席) 传统的课堂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活动的监控者,是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学生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到何种程度,都由教师决定。这无形中塑造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难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学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可以做学生的同伴,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另一方面,教师有时甚至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讨论或合作,作为学习的同伴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由于得到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高的能力,因而在这种交往中,教师作为成熟水平较高的社会成员,通过学生与他们的交往,可以促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现实发展的转化。 (6)(反思考者与研究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传统的教师只是教书匠,而现在的教师则同时要成为教学和学习的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经验进行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对教学自觉的反思过程,就是教师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知监控的过程。另外教师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观察分析,并讨论交流,帮助对方发现问题,共同提高教学的水平此外,老师还可以寻求专家小组的支持,通过专家的专业引领提高专业素质。 (7) (终身学习者)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理念的提出,对人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老师固守本领域、本学科的观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这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彻底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发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2、专家型教师有哪些特征? 答:专家型教师善于通过学习计划、评估和反思来改进教学,从而产生教学的创新。专家型教师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处理面临的教学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专家型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对工作投入,追求自我实现。专家型教师能热情、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具有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3、教师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答:(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职业发展):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繁,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 4、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育人观涉及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地位、发展方向的认识,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教师首先要明确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明确了这个问题,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发展的方向。始终要意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认同和努力才能有效;学生又是尚未成熟的具有求成心的发展中的人,他们急需培养和指导,一切教育措施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的规律。既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叉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 (2)(尊师爱生) 我国具有导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敬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师生关系以师生民主平等为前提,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指导,以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为特征。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办好社会主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常常随对教师的感情而转移。尊师常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就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成效会受到很大限制。 尊师爱生这种师生感情的形成,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直接交往。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经常主动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对来自学生和班集体的各种信息要慎重对待,要了解他们各自所处的环境和产生不良行为的主客观原因,设身处地地处理好学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到师生之间情理相融,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高尚境界。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这是教与学之间客观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对于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概括起来,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应包括下列一些含义。教可以促进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过先生。我们应该按照教学相长的原理,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5、在教学中怎样科学地安排学习? 器:在教学中科学的安排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科学地用脑。)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虽然它不像体力劳动那样加剧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活动,但是处在正常学习情况下的学生,脑活动明显加快,其中,脑活动的耗氧量约占全身用氧量的14,脑血流量相当于心脏排出量的15。如果不注意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科学地用脑,就会使血流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大脑皮层及有关器官产生疲劳,使学习注意力分散及效率降低,甚至会产生神经过程的机能紊乱。 (2)(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睡眠。)要科学地安排学习就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睡眠。睡眠时,心跳变慢,血管紧张度降低,呼吸变深,气体交换更彻底,以补偿白天大脑所消耗的物资,有利于消除一天脑力劳动的疲劳。因此,每天小学生应睡足10小时,中学生应该睡足9小时。当前,有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限制地布置学习任务,大搞题海战术,致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难以保证学生应有的睡眠时间。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脑处于消极状态,降低学习效率。 (3)(避免连续过长对闻的学习。)要科学地安排学习就必须避免连续的过长时间的学习,应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的规定作息,每上完一节课教师不要拖堂,要保证学生足够的课间休息时间,引导学生到教室外适当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消除有关的神经细胞的疲劳。同时也要注意,课间活动不宜过分剧烈,以免影响下一堂课学习。每天课后要安排课外活动,星期日要让学生适当地休息,以消除当天与一周的学习疲劳,有利于第二天与下一周的学习。 (4)(合理地安排课表。)要科学地安排学习必须按照大脑活动规律合理地安排课表。文理科适当交替,以免大脑神经活动过分集中在某些固定部分,造成过度疲劳。体、音、美课要有规律地分布在全周课表上,使大脑活动得到适当调节,对消除疲劳、振作精神起到有益的作用。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科学地安排学习,必须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天功课要及时复习,防止遗忘,这样不仅复习时间短,而且效果好。要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教育学生讲究用眼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看书写字习惯: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一市尺;连续看书一小时后,要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不要在光线暗弱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和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不要边走路边看书。再次,要经常做眼睛保健操,以解除眼部疲劳,保护视力。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保持良好的坐立姿势,要求学生坐时躯干直,整个脚平放在地面上,这样就能把躯干与四肢重心的支点分配在坐骨、整个大腿、背部与脚掌,支点面积大,压力分散,会减轻疲劳,并使脊柱、脑处于正常状态,呼吸、血液循环畅通,有利于学习。 6、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对策? 答:教师职业倦怠是在长期的工作环境及压力中积淀下来的,因此,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是较为复杂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