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 识 回 顾,中 国 古 代 朝 代 顺 序 歌 夏 商 与 西 周, 春 秋 和 战 国, 一 统 秦 两 汉, 三 分 魏 蜀 吴, 两 晋 前 后 延, 南 北 朝 并 立, 隋 唐 五 代 传, 宋 辽 夏 金 元, 明 清 王 朝 完。,请说说古代的朝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分封制、宗法制),(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公元前221年1912年),(隋唐宋元),形成,发展,顶峰,一、分封制,1.含义:周天子将土地与臣民授予王族等,建立诸侯国,受封诸侯向周天子承担一定义务. 2.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4.影响: (1)积极: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区域, 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秩序的稳定. (2)消极:埋下分裂割据祸根,导致战乱和国家分裂。,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萌芽于战国内容:理论依据:法家思想(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 实践: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郡县制(地方)。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3)巩固于西汉内容:颁布“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特点: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5)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6)强化于明清内容:明初废丞相、设厂卫特务机构 、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7)结束于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 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缺少自主权 3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趋势) 4君主专制、个人集权 5政治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长期影响古代政治。 6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 7实行人治。,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开始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生产力的发展。,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的形象。 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但我国古代开展对外关系与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的、抢占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是有根本区别的,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根本原因:,主要目的:,根本目的:,2、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条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开明的外交政策;科技发展;,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前。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开辟条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西域都护设立,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汉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1)陆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史实,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2)郑和下西洋,目的:,条件:,国力强大,造船业发达,天文地理知识进步,罗盘针使用等。,过程:,1405年至1433年,先后7次,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路线:,沿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国家地区多。,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局限性:,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没有推动海外贸易新时代的到来。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没有生命力。随着国力衰退,航海壮举便悄然结束。,(3)闭关政策,原因:,一是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根本) 二是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直接),贸易上的表现:,严格限制对外海上贸易,心理上的表现:,夜郎自大,清统治者盲目夸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排斥西学,清统治者拒绝引进吸收西方近代科学技术。,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影响,正面:,负面:,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政策。,说明:闭关不能削弱殖民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发展,使自己停滞倒退,与世隔绝。,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技术的吸收,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导致了国家的闭塞和社会停滞,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远远落后于世界。,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1905年)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常设科目:明经、进士两科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清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大兴文字狱,明朝科举制度开始衰退-八股文取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最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巩固训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