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 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 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 )A.道德素质B.道德情感C.道德修养D.道德学习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3.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A.谐音联想法B.分散复习C.多种感官参与D.画出系统结构图4.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5.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6.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7.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都认为( )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A.动机B.强化C.诱因D.需要9.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 1905 年编制。A.比纳一西盂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10.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已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和定向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11.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12.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C.不怕见生人了D.装修房屋13.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在学习比较复杂或困难的学习内容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 )A.提高B.降低C.不变D.最高14.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15.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16.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17.( )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18.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B.强迫行为C.强迫洗手D.强迫恐惧19.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A.存在正相关B.关系不明显C.存在负相关D.有利有弊20.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韦纳把行为结果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 )A.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B.内部归因与稳定归因C.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D.可控制归因与稳定归因E.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2.韦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量D.运气好坏E.身心状态3.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他把强化分为( )A.直接强化B.归因强化C.替代强化D.效果强化E.自我强化4.期待包括( )A.过程期待B.结果期待C.方法期待D.效能期待E.自我期待5.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即( )A.直接转变B.间接转化C.间接改变D.直接发生E.自然形成6.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行为规范学习D.态度与情感学习E.气质迁移7.迁移的种类有( )A.正迁移与负迁移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C.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概念迁移与命题迁移E.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8.垂直迁移的两种表现方式是( )A.由内向外的迁移B.自下而上的迁移C.由外而内的迁移D.自上而下的迁移E.平行迁移9.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概念对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影响属于( )A.垂直迁移B.水平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E.一般迁移10.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认知结构说E.关系转换说 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 0.5 分,共 10 分).1.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_.2.技能的分类中较具典型性代表的观点是将它分为_技能和_技能两种。3.把最重要的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这是首位效应和_.4. _问题解决指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5.根据“新”的程度不同,创造有_的创造和_的创造之分。6.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 _水平。7. _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8.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 年,又在健康的含义中增加了_的健康。9._观点认为恐怖是焦虑的移置,即个人将焦虑转移到不太危险的事物之上,从而避免了对焦虑来源的忧虑。10.在学习在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_.11.陆钦斯的_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12.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_.13._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14.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_所决定的。15.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_、刺激泛化与分化。1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_学习动机和_学习动机。四、辨析题(共 15 分).1.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了分类。2.态度与品德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3.根据需要层次说,当低级的需要达到全部满足后才能出现对较高需要的追求。4.定势只可以成为正迂移的心理背景。5.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6.特殊迁移的范围比一般迁移范围广。五、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5 分).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3.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六、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2.阐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A 4.D 5.C 6.A 7.C 8.B 9.B 10.B 11.A 12.C 13.B14.A 15.A 16.D 17.D 18.B 19.C 20.D二、多项选择题1.ACE 2.ABE 3.ACE 4.BD 5.BD 6.ABCD 7.ABCE 8.BD 9.ACE 10.ABCE三、填空题1.加里培林2.操作 心智3.近位效应4.创造性5.真正 类似6.习俗7.道德认识8.道德9.精神分析源10.过度学习11.量杯12.认知能力差异13.同化性14.学生的行为15.消退16.内部外部四、辨析题1.().2.().3.().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一般来说,低级需要只要有部分满足,较高的需要就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就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4.().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5.().6.().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不如一般迁移广,仅适用于非常有限的情境中。五、简答题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 岁一 2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思维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2 岁一7 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 岁一 11 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他们思维的特征是: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一 15 岁),这一阶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2.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包括四个方面:(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问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3.答:态度是通过学习雨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对于该定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丽形成、改变的。态度结构有三个成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六、论述题1.(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独立性是指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扩大其迁移价值。(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2.(1)形式训练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