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四十五)1如图是 2013 年元宵节灯展中一款五角星灯连续旋转闪烁所成的三个图形,照此规律闪烁,下一呈现出来的图形是 ()答案A解析该五角星对角上的两盏花灯依次按逆时针方向亮一盏,故下一个呈现出来的图形是 A.2把 1,3,6,10,15,21,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这是因为这些数目的点子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下图),试求第七个三角形数是 ()A27 B28C29 D30答案B解析观察归纳可知第 n 个三角形数为 1234 n ,n n 12第七个三角形数为 28.7 7 123因为对数函数 ylog ax(a0,且 a1)是增函数,而 ylog x 是对数函数,所以 ylog x 是增函数,12 12上面的推理错误的是 ()A大前提 B小前提C推理形式 D以上都是答案A解析 ylog ax 是增函数这个大前提是错误的,从而导致结论错误选 A.4(2012江西)观察下列各式:a b1, a2 b23, a3 b34, a4 b47, a5 b511,则 a10 b10 ()A28 B76C123 D1992答案C解析记 an bn f(n),则 f(3) f(1) f(2)134; f(4) f(2) f(3)347; f(5) f(3) f(4)11.通过观察不难发现 f(n) f(n1) f(n2)(nN *, n3),则 f(6) f(4) f(5)18; f(7) f(5) f(6)29; f(8) f(6) f(7)47; f(9) f(7) f(8)76; f(10) f(8) f(9)123.所以 a10 b10123.5(2013衡水调研卷)已知 an( )n,把数列 an的各项排成如下的三角形:13a1a2 a3 a4a5 a6 a7 a8 a9记 A(s, t)表示第 s 行的第 t 个数,则 A(11,12) ()A( )67 B( )6813 13C( )111 D( )11213 13答案D解析该三角形所对应元素的个数为 1,3,5,那么第 10 行的最后一个数为 a100,第 11 行的第 12 个数为 a112,即 A(11,12)( )112.136设 f(x) ,又记 f1(x) f(x), fk1 (x) f(fk(x), k1,2,则 f2 013(x)等1 x1 x于 ()A B x1xC. D.x 1x 1 1 x1 x答案D解析计算: f2(x) f( ) , f3(x) f( ) , f4(x)1 x1 x1 1 x1 x1 1 x1 x 1x 1x1 1x1 1x x 1x 1 x, f5(x) f1(x) ,归纳得 f4k1 (x) , kN *,从而 f2 013(x) .1 x 1x 11 x 1x 1 1 x1 x 1 x1 x 1 x1 x7某纺织厂的一个车间技术工人 m 名( mN *),编号分别为 1,2,3, m,有 n 台3(nN *)织布机,编号分别为 1,2,3, n,定义记号 aij:若第 i 名工人操作了第 j 号织布机,规定 aij1,否则 aij0,则等式 a41 a42 a43 a4n3 的实际意义是 ()A第 4 名工人操作了 3 台织布机B第 4 名工人操作了 n 台织布机C第 3 名工人操作了 4 台织布机D第 3 名工人操作了 n 台织布机答案A解析 a41 a42 a43 a4n3 中的第一下标 4 的意义是第四名工人,第二下标1,2, n 表示第 1 号织布机,第 2 号织布机,第 n 号织布机,根据规定可知这名工人操作了三台织布机8已知 x(0,),观察下列各式:x 2, x 3,1x 4x2 x2 x2 4x2x 4,27x3 x3 x3 x3 27x3类比有 x n1( nN *),则 a ()axnA n B2 nC n2 D nn答案D解析第一个式子是 n1 的情况,此时 a1,第二个式子是 n2 的情况,此时a4,第三个式子是 n3 的情况,此时 a3 3,归纳可以知道 a nn.9给出下列命题:命题 1:点(1,1)是直线 y x 与双曲线 y 的一个交点;1x命题 2:点(2,4)是直线 y2 x 与双曲线 y 的一个交点;8x命题 3:点(3,9)是直线 y3 x 与双曲线 y 的一个交点;27x请观察上面命题,猜想出命题 n(n 是正整数)为_答案点( n, n2)是直线 y nx 与双曲线 y 的一个交点n3x解析点( n, n2)是直线 y nx 与双曲线 y 的一个交点,观察题中给出的命题易知,n3x命题 n 中交点坐标为( n, n2),直线方程为 y nx,双曲线方程为 y .n3x410(2011陕西理)观察下列等式11234934567254567891049照此规律,第 n 个等式为_答案 n( n1)( n2)(3 n2)(2 n1) 2解析每行最左侧数分别为 1、2、3、,所以第 n 行最左侧的数为 n;每行数的个数分别为 1、3、5、,则第 n 行的个数为 2n1.所以第 n 行数依次是n、 n1、 n2、3 n2.其和为 n( n1)( n2)(3 n2)(2 n1) 2.11(2013九江市联考)已知 P(x0, y0)是抛物线 y22 px(p0)上的一点,过 P 点的切线方程的斜率可通过如下方式求得:在 y22 px 两边同时对 x 求导,得:2yy2 p,则 y ,所以过 P 的切线的斜率: k .py py0试用上述方法求出双曲线 x2 1 在 P( , )处的切线方程为_y22 2 2答案2 x y 02解析用类比的方法对 x21 两边同时对 x 求导得, yy2 x, y y22 2x0y02.222切线方程为 y 2( x ),2 x y 0.2 2 212观察下列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 6 个图中有_个小正方形答案28解析设第 n 个图中小正方形个数为 an,则a13, a2 a136, a3 a2410, a4 a3515, a5 a4621, a6 a5728.5答案 am n bm nambn anbm(a, b0, a b, m, n0)再分析指数间的关系,可得准确的推广形式:am n bm nambn anbm(a, b0, a b, m, n0)14半径为 r 的圆的面积 S(r) r2,周长 C(r)2 r,若将 r 看做(0,)上的变量,则( r2)2 r.式可用语言叙述为:圆的面积函数的导数等于圆的周长函数对于半径 R 的球,若将 R 看做(0,)上的变量,请你写出类似于的式子:_;式可用语言叙述为_答案( R3)4 R243球的体积函数的导数等于球的表面积函数15已知数列 an为等差数列,则有等式a12 a2 a30, a13 a23 a3 a40, a14 a26 a34 a4 a50.(1)若数列 an为等比数列,通过类比,则有等式_(2)通过归纳,试写出等差数列 an的前 n1 项 a1, a2, an, an1 之间的关系为_答案(1) a1a a31, a1a a a 1, a1a a a a51 22 32 3 14 42 63 44(2)C a1C a2C a3(1) nC an1 00n 1n 2n n解析因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的区别是前者是加法运算,后者是乘法运算,所以类比规律是有第一级运算转化到高一级运算,从而解出第(1)问;通过观察发现,已知等式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相同,解出第(2)问616设等差数列 an的前 n 项和为 Sn,则 S4, S8 S4, S12 S8, S16 S12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 bn的前 n 项积为 Tn,则 T4,_,_, 成等T16T12比数列答案 T8T4 T12T8解析对于等比数列,通过类比,在等比数列 bn中前 n 项积为 Tn,则T4 b1b2b3b4, T8 b1b2b8, T12 b1b2b12, T16 b1b2b16,因此 b5b6b7b8, b9b10b11b12, b13b14b15b16,而 T4, , , 的公比为 q16,因此T8T4 T12T8 T16T12 T8T4T12T8 T16T12T4, , 成等比数列T12T8 T16T1217已知函数 f(x) (ax a x),其中 a0,且 a1.aa2 1(1)判断函数 f(x)在(,)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2)判断 f(2)2 与 f(1)1, f(3)3 与 f(2)2 的大小关系,由此归纳出一个更一般的结论,并加以证明解析(1)由已知得 f( x) (ax a x)0,alnaa2 1 f(x)在(,)上是增函数(2)f(2)2 f(1)1, f(3)3 f(2)2.一般的结论为: f(n1)( n1) f(n) n(nN *)证明过程如下:事实上,上述不等式等价于 f(n1) f(n)1 1(an1 1)( an1)0,a2n 1 1an 1 an在 a0 且 a1 的条件下,( an1 1)( an1)0 显然成立,故 f(n1)( n1) f(n) n(nN *)成立1自然数按下列的规律排列7则上起第 2 007 行,左起第 2 008 列的数为 ()A2 007 2 B2 008 2C2 0062 007 D2 0072 008答案D解析经观察可得这个自然数表的排列特点:第一列的每个数都是完全平方数,并且恰好等于它所在行数的平方,即第 n 行的第1 个数为 n2;第一行第 n 个数为( n1) 21;第 n 行从第 1 个数至第 n 个数依次递减 1;第 n 列从第 1 个数至第 n 个数依次递增 1.故上起第 2 007 行,左起第 2 008 列的数,应是第 2 008 列的第 2 007 个数,即为(2 0081) 212 0062 0072 008.2已知 y 与 x(x100)之间的部分对应关系如下表:x 11 12 13 14 15 y 297 148 295 147 293 则 x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