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新高考)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4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 2 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或职位设立时间表。 时间名称 1946年8 月原子能委员会 1950 年国家科学基金会 1957 年 11 月总统科学技术特别助理 1958 年国家宇航局 1962 年科学技术办公室 该表格说明,二战后美国() A国家干预继续推行B科技发展主要服务冷战 C科技发展领先世界D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诞生 【答案】A 【解析】据表格“原子能委员会”“国家科学基金会”“总统科学技术特别助理”“国家宇航局” 等科研机构或职位的设立,说明二战后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用国家力量推动科技进步,故选 A 项;从表格中我们看不出科技为谁服务问题,排除 B 项;没有对比,我们不能从表格中得出科技领 先世界的结论,排除 C 项;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经济,20 世纪 90 年代 中期形成,排除 D 项。 2.在经历了 1983 年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之后,从 90 年代起,美国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 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 货膨胀率。这说明() A美国已经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C美国通过高科技加强了政府的职能 D冷战结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源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从 90 年代起,美国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 两高两低的特征”可知美国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即知识经济,资本主义新的经济 增长模式出现,故选 B 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不 协调,是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所在,美国未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排除 A 项;根据材料“从 90 年 代起,美国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征”可知美国 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即知识经济,是生产力进步,与政府的职能无关,排除 C 项;根 据材料“从 90 年代起,美国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 特征”可知美国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即知识经济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源头,排除 D 项。 3.1970 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1985 年联邦德国总统 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2015 年德国议会主席拉迈特对此加以重 申。这一变化有助于德国() A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 B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 C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 D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答案】A 【解析】欧洲被缩小说明其原有势力范围被挤压,结合“1946 年”及“新的冰河时期”可知是 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欧洲积极扩大自身影响力, 致使英法等国家在欧洲的话语权丧失, 故选 A 项; 1990 年 3 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欧洲被缩小是指 欧洲内部势力的变化,而非欧洲在国际上地位的高低,排除 C 项;“欧洲被缩小”强调的是美苏扩 张致使英法等国在欧洲的原有势力被挤压,而非欧洲内部矛盾分歧,排除 D 项。 4.1946 年,一位美国女作家曾写道:“欧洲已被缩小了正缓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时期。”“缩小” 主要是指() A美苏在欧洲不断扩张势力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B欧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C欧洲的国际地位日益下降 D欧洲内部的矛盾加剧 【答案】B 【解析】1946 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公开攻击苏联“扩张”,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 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故选 B 项;1942 年联合国家宣言中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 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 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排除 A 项;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 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排除 C 项;北大西洋条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缔 结的针对苏联等国的军事联盟条约,美国把北约作为其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和同苏联争夺世界霸 权的重要工具,排除 D 项。 5.“我不相信苏联希望战争,它所希望的是得到战争的果实,以及他们的权力和主义的无限扩张。 因此趁现在还为时未晚, 我们所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永久制止战争并尽快在一切国家为自由和民主 创造条件的问题。”这段材料出自() A联合国家宣言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马歇尔的援助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答案】B 【解析】1946 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公开攻击苏联“扩张”,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 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故选 B 项;1942 年联合国家宣言中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 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标志着国际反法 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排除 A 项;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 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排除 C 项;北大西洋条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国家缔结的针对苏联等国的军事联盟条约,美国把北约作为其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和同苏联争 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工具,排除 D 项。 6.1946 年,戴高乐强调“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 为大国”;1958 年,他又宣布法兰西共同体之中的成员国“享有自治权,他们应当民主的、自 主的管理自己”。戴高乐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法国经济的衰退B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C两极格局的影响D法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答案】B 【解析】二战以后,亚非拉美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所以到 1958 年戴高乐放弃了掌控海外殖 民地的做法,转而支持这些地方实行民族独立,故选 B;戴高乐的转变主要是受民族独立运动的影 响,不是由于法国经济的衰退、两极格局的影响,排除 AC;D 应该是戴高乐态度转变的结果,而非 原因,排除 D。故选 B。 7.罗纳德芬德利在强权与富足中指出:“一战、二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 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 关键。”这说明,战后以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 A有效消除了战争根源B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 C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D有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 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可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在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避免对立、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 D 项;战后的自由贸易体制 不可能消除战争的根源,A 错误;当时的贸易体制没有满足各个国家的利益,B 错误;当时的贸易体 制不可能保障全球共同发展,C 错误。 8.1929 年,苏联开始转向一种短期内迅速形成的、全新的经济政治管理模式,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 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这一模式() A集中了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C主要针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D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斯大林模式。苏联通过这一模式 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选项 D 正确;1920 年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选项 A 排除;斯大林模式压制 了个人,尤其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选项 B 错误;苏联在 1929 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未受到经济危 机冲击,选项 C 错误。 9.“二战”结束不久,美苏开始“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但其间却发生了 60 年代中法建交, 中苏关系公开恶化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却仍联手支持越南抗美战争;70 年代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 实现正常化直至建立外交关系,苏联入侵盟友阿富汗等一系列事件。这反映了() A“冷战”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复杂B中国大国地位提升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 C美苏的霸权主义是世界局势动荡的根源D一些国家企图冲破美苏控制而独立自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既有美苏之间的“冷战”,也有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之间的斗争,还有社会主义之间的斗争,还有中法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反映了“冷战”形势的 3 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不是对材料全面解读,只是复杂国家关系的表现之 一,排除。美苏的霸权主义是世界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而不是根源,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一些 国家企图冲破美苏控制而独立自主,排除 D。 10邓小平在 1989 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己开始,一个是针 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 战争。”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苏联的解体导致世界局势趋向紧张 C意识形态的对立是世界动荡的根源D美苏“冷战”的格局还将长期存在 【答案】A 【解析】“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己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 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表明和平与发 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由于“战争”所以更需要和平,“整个南方、第三世界”需要发展,故 选 A 项;1991 年苏联解体,与“在 1989 年曾说过”不符,排除 B 项;意识形态的对立与“针对整 个南方、第三世界”不符,排除 C 项;1991 年苏联解体,排除 D 项。 111956 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二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 对立的军事集团,这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该公报的发表()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B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 C目的在于摆脱美苏大国的控制D表明发展中国家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反对加入美苏军事集团, 摆脱美苏控制,故选 C 项;1956 年联合公报尚未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排除 A 项;1961 年,不结 盟运动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排除 B 项;同理,公报仅是种声 明,没有实际行动,排除 D 项。 12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威胁着和平,但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使得 美苏称霸的企图严重受挫。到 60 年代末期,以两极格局为基础的美苏争霸难以为继,材料反映 出整体世界发展过程中() A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B和平将取代战争与动荡 C美苏因争霸削弱了实力D多极化呈现明显加强趋势 【答案】A 【解析】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民主力量的增强,故选 A 项;两极格 局下国际格局冷战为主、伴有热战,排除 B 项;材料体现多极化力量增强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不能 体现了美苏实力的变化,排除 C 项;20 世纪 60 年代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排除 D 项。 13戈尔巴乔夫的助手切尔尼亚耶夫在日记中写道: “昨天(1991 年 12 月 21 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 这将是一个转折点,有着同样不确定的后果。”材料中“这个转折点”直接导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