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1页
第2页 / 共101页
第3页 / 共101页
第4页 / 共101页
第5页 / 共101页
第6页 / 共101页
第7页 / 共101页
第8页 / 共101页
第9页 / 共101页
第1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第一部分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及培养途径 为了实现科技进步,需要大量创新型的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些素质又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创新型人才的素质之一好奇心,人们爱好一件事物,往往起因于好奇。 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往往较为敏感,富于探索的精神和发现的能力。 反之,对周边事物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人,很难会有创新的冲动与才思。,实践精神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实践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像接力棒一样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中传承,实践能力,实践精神以实践能力为依托 通常所说的动手能力是实践能力的一部分 除了动手能力之外,实践能力的内涵还应该包括观察力、运作能力、拓展能力等,观察力,在科学研究中,观察力的作用颇为重要 许多实验现象都要靠细心的观察才能发现,我用锥形瓶和磁力搅拌器作的一个化学反应实验: 反应已经基本结束了,却发现小磁针的两端冒出微小的气泡,从小磁针到磁化学,现代的实验室里都有精密的科学仪器,实验结果通常不再需要直接用眼睛观测 而对于仪器测试的结果,也一样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洞悉其内在的规律 最好是亲自到实验现场 要尽可能看原始数据,导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能大包大揽 也不能撒手不管 导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干 但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导师要答疑解惑,对于学生而言,也要发挥主动性 在做学生的阶段也有相当宽广的创新空间 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在学生阶段就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05年,是26岁的爱因斯坦取得博士学位的年份,也是他在科学领域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年份 就在这一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尽管我们不能把自己与这些伟人相比,但是,在学生阶段仅仅以获取文凭为努力方向,终归是舍本逐末。,创新型人才素质之三思辨能力,遥想当年,许多科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 譬如笛卡尔,17世纪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他留下了“我思故我在”的名言,当今时代,要求科技专家同时也是思想家,恐怕不大现实 但是,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应该有思想,或者至少要有想法,这绝非苛求 很难想象,一个思想贫乏的人能够有创新能力,“思辨”有两层含义 一是逻辑推理(哲学范畴) 二是指思考辨析 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思辨能力主要是指思考辨析能力。当然,在思考辨析过程中,逻辑推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思辨能力包括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等,判断力,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经常需要做出判断 而我们面对的实验现象往往是真相与假象互相掺混,表象与实质若隐若现,如何去伪存真、透过表象抓住实质,就要考验判断力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它以抽象为特征,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 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思维方式,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一般认为,搞自然科学的人主要采用逻辑思维。这个观点大体上是对的,但不可一概而论。 搞自然科学的人需要严谨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想象力,需要开阔的想象空间。科技工作者也需要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科学与艺术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边界,鸟巢:天才构思与建筑技术的绝佳组合,科技工作者的思维方式既要有严谨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有抽象性,又要有形象性 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而言,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人才素质之四傲然独立的个性,在任何一个领域,唯唯诺诺、随波逐流的人都不可能是成功者 要在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必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傲然独立的个性 傲然独立的个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不迷信权威,其二是不随波逐流,现行的教学体制和考试制度把学生引入了一个既定的框架 学生们从小就只会在这个框架中认知和思考。越过雷池一步,就可能在考试中被无情地淘汰 这样的教学体制,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压抑学生的创造力,科学伟人,像其他领域的伟人一样,应该有傲然独立的精神。不迷信权威,不随波逐流。 像哥白尼否定了神圣的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推翻了权威的亚里士多德学说,建立了落体定律;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否定了“超距作用”,创立了电磁学。,一个学者如果终日唯唯诺诺、循规蹈矩,那他非但成不了科学伟人,就是做一个出色的科技工作者也是不大可能的 希望于当代青年学子。希望你们高举独立精神的火炬,照亮科学的领地,照亮人类的未来。,创新型人才素质之五学者风范,一丝不苟 百折不挠 博学真知 虚怀若谷 团队精神,博学真知,博览群书,是一个学者最基本的素养 但是,仅仅拥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有作为的学者应该对前人构建的知识体系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有知识,还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见地,让博学与真知相融合,这才是合格的学者,在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已经不是难事 当知识的获取变得很容易的时候,见地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了 对于当代教育体制,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再继续一味地灌输书本知识,已经非常不合时宜、落伍于时代了 培养学生的认知、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才是当务之急,当知识的获取变得极为容易的时候,人们还要像古人那样读书吗?还要把学习的知识烂熟于胸吗? 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许多知识都储存在电脑里,在需要时可以非常方便地检索出来,那么,我们何必再去记忆它们呢? 这样的想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如果我们习惯于依赖电脑,自己的脑子中不再记忆很多东西。长此以往,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形成一片真空状态。 那时的情况将是:电脑中什么都应有尽有、可以随时取用,而我们自己的脑子中却空空如也。,这种情况是不容乐观的。电脑不能替代人脑。人要思考,要判断,要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做出创新性的构想,这些,都需要在头脑中有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 电脑的“博学”不能替代人的博学,我们应该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疏密有致、简约有序的知识体系 脑子里空空如也或者杂乱无章,都是不行的,怎样建立起疏密有致、简约有序的知识体系,要勤于读书,也要善于读书。有学者指出,读书开始阶段,要“越读越厚”;到后来,则要“越读越薄”。这里,“越读越薄”就是所谓“由博转约”,就是要对知识加以消化吸收,抓住其精髓,老师怎样讲(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学生怎样学(“突击”的方法不可取) 哪些东西只需了解,不需记忆?,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有些重要原理和重大发现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 然而,到了今天,我们迈进了信息时代,这些在科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原理和重大发现,是否还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呢? 假如已经没有多大现实意义,那么,我们现代教育中的这些内容,是在向学生讲述科学呢,还是在讲述科学史呢?,渡河者与竹筏的故事,有一个人,为了求生,必须要渡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人们也要渡过“湍急的河流”,为此,人们会“修桥”、会“造船”,也可能会“绑制竹筏” 但是,人们没有必要永远背负着“竹筏”去行走 我们可以在内心深处,感恩地怀念那只“竹筏”,团队精神,在当今的科研领域,任何重大科研成果都不可能由某个人独立完成,而是需要科研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 因而,团队精神就成为当今时代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品格,团队精神的内涵,包括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有对于全局的关顾 同一个团队成员,要责任分担、信息共享,要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科研团队应该像是一个大家庭,学术带头人、老一辈学者要关心青年科教工作者的成长,导师要关心自己的学生 学生和青年科教工作者则要尊重导师和老一辈学者,学生尊重师长,也是我国学界的悠久传统 有一个程门立雪的感人故事,创新型人才素质之六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养 注重以人为本,既要有科学素养,也要有人文素养,上世纪70年代,我在读中专,到山区的一个小村子实习,一桶水的故事,类似这样事情还有许多,汇聚在一起,就成了难以泯灭的意念 这样的往事回忆,让我们在内心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民众怀着深深的关切与挂牵,我们从事的每一项科学研究,都要审慎地考虑一下,研究成果产业化之后能否真正造福于民众,是否会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某些不利影响?如果有不利影响,那就一定要防患于未然!,第二部分,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的着眼点,从整体到局部(全局观念) 从局部到整体,全局观念,人们熟知“盲人摸象”的典故。在这个典故中,几位盲人从自己对于大象的局部感觉中,得出了片面的结论。这个典故很有现实意义。 再来看一个例子:塑料杯与纸杯,哪一个更环保?如果只考虑塑料杯不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分解,而纸杯可以分解,就会得出纸杯更环保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忽视了造纸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而是不全面的。 在科技研发中切忌“盲人摸象”。特别是在制订总体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全局,不可以只盯住自己面前的一小块空间。,局部对于全局有强大的作用力,“局部”的重大突破,有可能决定“总体”的走向。所以,从局部到总体的思维方式也很重要 例:液晶显示器,注重“从局部到总体”的思维方式,就意味着要善于发现在整个研究体系中最有可能出现突破的节点,对这些关键的节点投入更多的努力(包括人力、物力),以期取得重大进展,并以此来带动全局。,“从总体到局部”与“从局部到总体”,这两种思维方式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 考虑总体,是战略性的思维;考虑局部,是战术性的思维。 战略与战术当然是互相关联的。,“局部”与“总体”的地位是可变的,譬如,若以数码相机作为“总体”,机内的数码芯片就是“局部”; 但是,若以数码技术作为“总体”,则数码相机不过是数码技术众多应用领域中的一个“局部”而已。 进而,若以信息产业作为“总体”,则数码技术、数码相机都不过是“局部”。 再进一步,倘若以信息时代作“总体”,则信息社会的结构形态、信息时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等都是其中的元素,而信息产业也只是信息时代一个元素而已。,几种思维模式,类比式思维 联想式思维 跨越式思维,类比式思维,在科学研究中,我们有可能会涉足陌生的领域、面对全新的课题,或者对一些难题感到一筹莫展。怎样去寻觅科研思路呢? 应该注意到:在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之间,常常可以进行某种类比;甚至在不同领域之间,也会有某些内在规律是相通的,是可以类比的。这就提示我们采用类比式的思维方法。,类比式思维是通过比较而进行的思维,常常是把较为陌生的事物与较为熟悉的事物加以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类比作为一种推理方法,提供的只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通过类比得到的推论必须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加以认可。 尽管如此,类比式思维提供的“可能性”为解决问题拓展了思路,依然是弥足珍贵的。,联想式思维,人类失去联想, 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式思维,是不同事物的表象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引发了人们的想象,进而产生的思维活动。,例:分形理论,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数学家曼德布罗特首先提出的。 1967年,曼德布罗特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的著名论文。 海岸线是极不规则的,呈现出复杂的变化。但是,在空中拍摄的1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与局部放大的10公里长的海岸线,看上去却十分相似。 换言之,海岸线在形貌上具有局部和整体的相似性,即“自相似性”。,具有自相似性的形态是广泛存在的,包括山川、云朵等宏观景物,也包括布朗运动中的粒子这样的微观物态,曼德布罗特把这些局部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体称为分形(fractal) 很显然,是科学家观察海岸线等自然现象时产生的联想,孕育了“分形”概念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分形几何学 如今,分形理论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数学、理化、生物、医学等学科,还渗透到了社会学的领域,不仅具体的自然景物可以引发联想,抽象的概念也能引发联想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受中国古代八卦的启迪,提出二进位制,影响到后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抽象概念引发联想的范例,联想可为科技创新提供弥足珍贵的思路或启迪,但是科技创新的实现还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不能只靠想象,类比式思维与联想式思维的关系,类比式思维与联想式思维都是基于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 类比式思维是一种推理,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联想式思维则基于想象,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所以,类比式思维与联想式思维之间也不可能泾渭分明,拌芝麻酱与共混,拌芝麻酱,应该把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