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9页
第2页 / 共99页
第3页 / 共99页
第4页 / 共99页
第5页 / 共99页
第6页 / 共99页
第7页 / 共99页
第8页 / 共99页
第9页 / 共99页
第1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本章要点,原始社会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 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是极缓慢的,我们的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地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要求。,奴隶社会,建筑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 这时,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已初步形成,并在后期出现了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不论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住所是天然的岩洞。 天然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 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巢居这一原始居住形式,地势高亢地区则营造穴居。,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广大地区都已进入氏族社会,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千计。其中代表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 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这一实例说明当时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高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 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形式。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为的窑洞式住宅。,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也有在同一地区,竖穴、半穴居和地面建筑有先后交替出现的现象。,黄河流域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时期,氏族已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当时的原始村落多选择河流两岸的台地作为基址,这种村落已有初步的区划布局。 到了仰韶文化末期,出现了柱子排列整齐,木构架和外墙分工明确,建筑面积达150平方米的实例,表明木架建筑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 套间布置也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 在建筑技术方面,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凡人白灰地面层,使地面收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祭坛和神庙这两种祭祀建筑也在各地原始文化社会遗存中被发现。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建平县境内,这是一座建于山丘顶部的、有多重空间组合的神庙。,神庙的房屋,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地面后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和屋盖。 神庙的室内已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彩画是在压平后经过烧烤的泥面上用红和白色描绘的几何图案,线脚的做法是在泥面上做成凸出的扁平线或半圆线。,这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发现,表明原始社会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开始创造出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另一方面,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出现,城市也逐步孕育萌生。,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发现了大型宫殿和中小型建筑数十座。其中一号宫殿最大,其夯土台残高约80公分,夯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的面貌。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二里头的另一座殿堂遗址中,可以看出更为规整的庭院式建筑群,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商代青铜工艺已达到相当纯熟程度,手工业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西周时期,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城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五分之一,小的九分之一。 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制造。,西周代表性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这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和后室之间用廊子联结。门、堂、室的二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城封闭空间。 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遗址下设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已采用瓦。这组建筑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制瓦技术是从陶器制作发展而来的。,早期,瓦只用于屋脊、天沟和屋檐。到西周中晚期,有的屋顶已经全部用瓦。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并且出现了瓦当。还出现了铺地方砖,夯土墙或土坯墙上用三合土抹面,表面光洁。,东周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秦雍城遗址出土了砖和质地坚硬、表面花纹的空心砖,说明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开始了用砖的历史。随着诸侯日益追求宫室的华丽,建筑装饰和色彩也更为发展。,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前589年),东周战国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咸阳东郊发现的高台建筑遗址,是秦咸阳宫殿之一。长方夯土台上,建筑物由殿堂、过厅、居室、浴室、回廊、仓库和地窖等组成,高低错落,形成一组复杂壮观的建筑群。 这种具备取暖、排水、冷藏、浴洗等设施的建筑,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建筑水平。采用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架建筑环抱,上下层迭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群,大概是在木架结构不发达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方法。,铁制工具的使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使得建筑技术水平有了巨大发展。 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并有在瓦上涂上朱色的做法。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 尤其突出的是在地下所筑墓室中,用大块空心砖作墓壁与墓底,墓顶仍用木料坐盖。可见当时制砖技术已达到相当高水平,秦朝修驰道通达全国,并修筑长城,又集中全国之力和技术水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阿房宫和骊山陵至今遗址犹存。,汉朝是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作为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显著特点之一的斗拱,在汉代已普遍使用。,随着木结构技术的进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之一的屋顶,形式也多样起来。当时以悬山顶和庑殿顶为最普遍,歇山和囤顶也已有应用。,在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当时筒栱顶有纵联砌砖和并列砌砖两种。到了东汉,纵联栱成为主流,并已出现了在长方形和方形墓室上砌筑的砖穹窿顶。,石建筑发展是和金属工具的进步分不开,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墓室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外来建筑文化融汇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但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我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北魏佛寺以洛阳的永宁寺最大,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都由贵族第宅改建的,所谓舍宅为寺,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于是佛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原来的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北魏所建造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窟洞型佛寺,最早是在新疆,其次是甘肃敦煌莫高窟。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三种: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封建社会中期建筑(581年1279年),隋唐至宋是我过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隋代大兴城和洛阳城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其中大兴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是最早石单层塔。,唐代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主要有下列特点: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最为严整的。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从现存最早木建筑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殿看,当时木架结构特别是斗栱部分,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构筑者多。 唐代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五代时期,建筑上主要是继承唐代传统,很少新的创造,仅吴越、南唐石塔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塔比唐朝有所发展。,石塔如南京栖霞山舍利塔、杭州闸口白塔和灵隐寺双石塔;砖木混合结构的塔如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等;还有南汉广州光孝寺双子铁塔。由于江南建筑发展,技术水平也较高。,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新的高度,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发展: 第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宋代都城汴梁前封建都城实行的夜禁和里坊制,已完全是一座商业城市面貌。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都有了新的发展。 第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营造法式规定,把材作为造房尺度标准,并首次用文字确定下来。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第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第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宋代则大量使用格子门、格子窗。宋代,木架部分采用各种华丽彩画,宋代已普遍采用木装修,第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其次是桥梁。宋塔的特点是: 木塔已经较少采用,绝大多数是砖石塔。,最高的是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达84米。 河南开封国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宋代砖石塔的特点: 发展八角形平面的可供登临远眺的楼阁式塔,塔身多筒体结构,墙面及檐部多仿木建筑形式或采用木构屋檐。,辽、金、西夏时期,辽代建筑是吸取唐代北方传统做法而来,工匠也多来自汉族,因此较多的保留唐代建筑的手法,但辽墓室常采用圆形平面,这是它的特色。 佛塔则多数采用砖砌的密檐塔,楼阁式塔少。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唯一木塔,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金代建筑吸收宋、辽文化,其建筑华丽、繁琐和堆砌。,西夏建筑受宋代建筑和吐蕃建筑影响,具有汉藏文化双重内涵。,封建社会后期建筑(12711911),元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建筑的发展也是缓慢的,其中以元代和清末为甚。,元代由于统治者崇信宗教,使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尤其是藏传佛教建筑如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北京妙应寺白塔,藏传佛塔成为我国佛塔重要类型之一。,木架建筑方面,仍然继承宋、金的传统,但在规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