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 (2016 年 7 月 29 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 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 生产及其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 有关法律、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 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 其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管行业、 管业务、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强化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遵守本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 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提高安全生产 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直接监督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其他负责人在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 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 面的义务。 2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划, 确定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建立健全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责任考核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有关 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研究部 署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事项,及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管理委员会等地 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应当按照职责, 加强对本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 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 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对有关行业、 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 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 统称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本部门主管行业领域的 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监管领导责 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八条 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参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提出保障安全生 产的建议,督促纠正违法行为、整改事故隐患,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维 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作出有 关安全生产的决定,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3 第九条 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 定有关地方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执行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防范生产安全 事故的能力。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地方行政学院应当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区的市 应当设立安全生产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安全生产教育形式。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开展安全生产公益性宣传教育,报道安全生产情 况,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舆论监督。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开展 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或者减少 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研究和推广安 全生产科学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 范围和考核标准, 形成包括全体人员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体系, 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 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宣传教育培训、隐患排查 治理、应急管理、发包(出租)管理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除应当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 的安全生产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存在问题; (二)每年至少组织并参与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三)发生事故时迅速组织抢救,并及时、如实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 告事故情况,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配合调查处理; (四) 每年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和个 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第十五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船舶修造、船舶拆解、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 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 (一)从业人员不足三十人的,配备一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从业人员三十人以上不足一百人的,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两名 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从业人员一百人以上不足三百人的,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三名 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从业人员三百人以上的,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百 分之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从业人员一百人以上的,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从业人员不足一百人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 5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除应当履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岗位检查和专业性检查,并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 全面检查; (二)督促各部门、各岗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并组织考核、提出奖惩意见; (三)参与所在单位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船舶修造、船舶拆解、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 粉尘涉爆、涉氨制冷等行业和领域内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单位推行安全总监制度。 安全总监应当具有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熟悉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安全总监负责综合协调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总监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当保证安全 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安全生产费用应当在成 本中据实列支,专项用于保障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按照国家规定不需要预先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生产经营单位, 其实际发生的安全生产资 金投入在成本中列支。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对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 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自主组织培训,也可以委托具备安全生产培训条件的机构进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培训的,应当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培训质量。 6 第二十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船舶修造、船舶拆解、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 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 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组织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 患,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和登记,实行分级管理 ;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同时录入事故隐患信息系统。 一般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整改 ; 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 定和落实治理方案及时排除, 并根据需要停用相关设备或者停产停业。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 束后,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并将评估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向从业人员通报。 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和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 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人员, 疏散周边可能 危及的其他人员,并设置警戒标志。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与负有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控设备联网。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经常性 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区域、生活区域、储存区域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周边 防护安全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7 居民区(楼)、学校、医院、集贸市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距离内,城乡规划、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不得批准设置危险化学品、 放射性物品、 烟花爆竹、 民用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和储存场所 ; 违法批准设置的,原批准机关或者其上 一级机关应当依法撤销批准,限期迁出。 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区域、储存区域 的安全距离内和矿山、尾矿库危及区域内,不得建设居民区(楼)、学校、医院、集贸市场 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确需建设的,应当依法先行拆除原有危险区域或者将危险物品撤出; 已经建成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高压输电线、油气输送管道、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距离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 和构筑物。对不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予以 拆除或者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危险场所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 作业、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大型检修等危险作业,应当执行有关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危害风险制定作业方案、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二)确认现场作业条件符合安全作业要求; (三) 确认作业单位的作业资质、 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以及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安 全作业要求; (四)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确定专人 现场统一指挥和监督; (五)在危险作业前向作业人员说明危险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并经双方签 字确认; 8 (六)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采取应急措施,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作业的, 应当在作业前与受托方签订 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并对受托方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