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7页
第2页 / 共237页
第3页 / 共237页
第4页 / 共237页
第5页 / 共237页
第6页 / 共237页
第7页 / 共237页
第8页 / 共237页
第9页 / 共237页
第10页 / 共237页
亲,该文档总共2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件,目录 21 古诗三首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3 梅兰芳蓄须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习作:写信 语文园地七,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第1课时,出 塞 王昌龄,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看看这几句古诗,试着填一填,把这几句补充完整。,1.黄沙百战穿金甲,_。 2.林暗草惊风,_。 3._,长河落日圆。,不破楼兰终不还,将军夜引弓,大漠孤烟直,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 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边塞只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初 读 课 文,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要仔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字 词 学 习,会认字:,塞 秦 征 将 杰,zhn,si,jin,会写字:,塞,征,秦,词,催,醉,亦,杰,雄,项,1.诗的题目是“出塞”,那“塞”是什么意思? 边关要塞。 “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呢? 到边疆戍守边关。,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作者简介,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诗词讲解,思考: 1.为什么作者要写“秦时明月”?王昌龄是不是这些边塞将士中的一员呢? 2.“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 3.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依旧是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荒凉、冷清、孤独、寂寞。,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思考一下,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保家卫国,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诗人发出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研读 古 诗,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都有谁在盼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白发苍苍的父母,可怜的妻儿,一个“悲”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此时此刻,他们多么想念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读一读后两句诗,说一说: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 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看一看,读一读。,拓 展 延 伸,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板 书 设 计,出塞,忧思,抒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同情,叙事,安居乐业的愿望,第2课时,复习旧知,秦时明月汉时关,_。 “塞”有三种读音,在“出塞”中读( ),在“阻塞”中读( ),在“塞车”中读( )。,万里长征人未还,si,s,si,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诗词讲解,读一读诗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诗意: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将士们正准备举杯痛饮,却听到了战马上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第三、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沙场,战场。,诗意: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将士们豪放、开朗、旷达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呈现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几人回”则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氛围。,饮酒作乐,板 书 设 计,凉州词,杀敌豪情,琵琶,美酒,几人回,醉卧,为国而战视死如归,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请欣赏歌曲月满西楼!,歌曲听完了,说一说你的感受。,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宋代才女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士,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词讲解,(2)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3)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思,项羽(前232前202),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再读诗句,想象: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思考:你是怎样理解“人杰”和“鬼雄”的? 人杰:人中豪杰。 鬼雄:鬼魂中的英雄。,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女词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拓展延伸,总结: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借历史典故来抒发感情。,李清照用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论人生,夏日绝句,忆项羽,死亦为鬼雄,生当作人杰,不肯过江东,至今思项羽,借古讽今壮怀激烈,说理,怀古,板 书 设 计,谢谢观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吧。,语文 四年级 上册,第一课时,第二课时,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周恩来(18981976年),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ju,fn,崛,起,范,模,wi,魏,校长,xio,效,仿,hui,淮,安,hu,惑,疑,chng,惩,罚,x,晰,清,一起来读一读本课的会认字吧!,ch,斥,训,淮() 晰()斥() 崛( ) 准() 析()斤()掘( ),淮河,准备,清晰,分析,训斥,斤两,崛起,挖掘,本课的一些会认字我们可以用与熟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我爱记笔记,肃,效,振,淮,范,崛,识字游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课后第一题),整体感知,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过渡段,在这段中点明了“这位同学”就是“周恩来” ,是对第一件事的总结,应该划分到第一件事中。,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时间,地点,人物,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另外一件事(第三件事)。,我们来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吧。,在第一件事中,很多同学都回答了魏校长的问题,但是,作者重点是要写周恩来的回答,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其他同学的回答可以忽略。,第一部分(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10自然段,在第二件事的概括中,出现了“十二岁那年”“在奉天上学的时候”“来到东北”“奉天”这些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应该“舍大取小”,即选择相对比较具体的时间、地点:“十二岁那年”和“奉天”。,第二部分( ):十二岁那年,在奉天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第11-14自然段,归纳第三件事时,划去次要的人物同学、围观的中国人,保留主要人物。再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主要人物做了什么或想了什么。,第三部分( ):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第15-17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将三件事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文中提到的时间来串联,也可以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课后第一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之所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象,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效,顾,训,斥,凡,s,x,zhn,xing,hui,zn,xio,fn,g,xn,ch,晰,振,胸,怀,赞,肃,本课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会写字吧!,赞,zn,第一个“先”弯钩变成提。,顾,左边厂字里是横折加竖提,不是“巳”。,g,肃,s,下半边的笔顺为“先两边后中间”而非“从左到右”。,一、比一比,再组词。,课堂演练,崛() 租()效() 掘( ) 祖()郊(),崛起,发掘,出租,祖国,效果,郊外,二、把词语补充完整。,疑()不解 热闹()() 左()右( ) 难以( )( ) ( )有所( ),惑,顾,非,盼,凡,忘,怀,若,思,三、填空。,魏校长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字词听写,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概括包含多件事的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借助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来探寻周恩来总理立下这样志向的原因,同时也思考一下我们读书的目的。,第二课时,文章中有一个词语连续出现了三次,它告诉了我们周恩来立志的最关键因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十一至十七自然段,把它找出来。,互动课堂,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是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绕着走,没有地方说理,“被占据了”也可以说是“租界”;那么,“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