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业余发烧友 NIKON 镜头的评价和配置当你真的变成了一个摄影的发烧友或爱好者, 会发现,玩单反的 一个很大的乐趣,在于配镜头, 换镜头:各种各样的镜头,不仅在自己的相机上换来换取,也更多地在脑子里换来换取!经常琢磨 什么样的配置, 是合理的配置,才能拍出亮眼的照片。 网上评论更是无数。道理大家都知道, 狗头到了行家手里, 片子照样亮丽; 可是大多数人, 特别是发烧友, 像我一样, 总觉得片子的质量和镜头的质量关系更大, 谁让那些高手天天拿着好镜头(牛头)啊, 不买几个牛头不过瘾, 不能安心摄影。话又说回来, 除了公家出钱或是自己有影楼业务, 凡是自己出钱的,都希望能把刀用到刀刃上,也不能每个牛头都买。 于是到底什么样的镜头应当抱回家,便是一个非常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这样,我们首先明确 问题: 自己花钱(不花冤枉钱) , 能有一个 decent (拿的出手)的镜头组合, 能拍照所有的场合(业余者的梦想) , 能安心提高摄影水平 (节约时间是一个现实问题) 。转换到镜头语言, 至少从广角到长焦,光圈有至少1.4 到2.8, 镜头至少有牛头,至少要有水旺旺的大眼睛。网上有很多很好的镜头配置的评论, 例如123zero, 写的很好,大家参考;那么本文是从另一个角度和网友分享经验, 笔者从1996年拥有第一台 NIKON, 目前仍有 D200,D50和一台胶片机。 镜头嘛, 终于也稳定下来。和90%摄影网友不一样的地方, 笔者的本职工作和镜头的光学设计,制作有很大关系,也曾经和 NIKON 的 senior sales (高级销售人员)谈过 N 小时(但是没有谈镜头) 。可以从器材设计制作销售的 角度有一点发言权。从商业角度来讲, 尽管 NIKON 的照相机和镜头,满街都是, 给人感觉一定是挣了很多钱; 但是, NIKON 最挣钱的不是这些, 而是给 INTEL,AMD 制造的芯片用的光学精度要求极高的光学光刻机, 大家一定很吃惊吧。CANON 也一样。 在那个行业里, 蔡司还不行。 (不能随排迷信蔡司镜头) 。换句话, Nikon 投入的人力在镜头上设计的,不会很多很多, 一方面也是因为镜头的光学设计比较经典。 这样的话, 镜头的价格极大的依赖于材料成本和制作成本和新技术。 学过商学院的人或搞商业运作的, 应当明白我说的。大家大概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们如果知道 NIKON 如何计算镜头的制作成本, 那就买那个费力气的又相对便宜的和适合自己特殊需要的。 NIKON 的工程师自然知道,用料讲究制作费力的镜头, 是为了更好的成像。 很多网友自己作评测,搞得很复杂, 费时间, 结果还不一样,还吵架。 知道我下面的公式,自然就知道那个镜头的成像好了, 也就不瞎吵了。镜头里光学的东西很复杂(我学了十几年) ,我就告诉大家结论好了:除了千锤百炼的设计(50/1.8)以外,(1) ED 镜片越多, 色彩 越锐利鲜艳, 非球面镜越多,广角变形越小 。 ( 如果是学术角度的话, 不一定对,这里只是简化一下)(2) ED 镜片越多越贵,非球面镜越多越贵(3) 光圈叶片越多,越贵 (4) 尺寸越大,越贵(5) 金属料,自然比塑料好首先,以此来作镜头成像的评价(1) 著名的 XZP ( 70-200/2.8),5 片 ED 镜片(最多的) , 公认的颜色艳丽,锐利,长焦,不需要非球面镜校正变形, 77mm 大眼睛,金属用料,真是没缺点(重,大,D3 上的议论) ,按我的公式,成像色彩锐利无人能比,没意见吧。买不买,有钱当然买,有货当然买。($1700 US)(2) 80-200/2.8, 3 片 ED 镜片, ($900), 好多人拿这个和 XZP 在色彩成像上比,大家明白了吧,还是有差距呀(3) 24-70/28, 3片 ED 镜片,3片非球面镜,用料十足, 仅次于 XZP, 因为加了 nano 镀膜(没什么了不起)和较长焦距(畸变更容易控制) , 比17-55成像更好,$1700, 但是 同样的材料,比17-55贵了500美金, 有些过了,要等等。(4) 28-70/28, 2片 ED 镜片,1片非球面镜, 以前的 best, 但是用料不足, 无法和17-55 在数码上对抗, 推出舞台。(5) 17-55/28, 3片 ED 镜片,3片非球面镜,用料十足,仅次于 XZP,在这个焦段,公认的颜色艳丽,但是饱受争议,都是 DX format 惹得 祸$1200.(6) 17-35/28,2片 ED 镜片,3片非球面镜, 因为焦段比17-55小,因此同样3片非球面镜, 对畸变的控制超17-55, 但是只有2片 ED 镜片, 颜色不如17-55(7) 18-70mm, 3片 ED 镜片,1片非球面镜, 很多人吃惊它优异的色彩和锐利,3片ED 镜片, 和17-55 一样,颜色很好,所以有人觉得和17-55差不多 (可怜的17-55) , 但是非球面镜在这么大的焦段少了, 所以在广角有明显的畸变。 $300. 没钱一定要买。颜色如同 17-55, 比17-35 还好, 就是畸变不好。(8) 18-135,1片 ED 镜片,2片非球面镜; 只有一片 ED, 色彩不如17-55,17-35,很多人说他干涩, 没错吧, 但是相对来说, 畸变的控制要好($300)(9) 18-55,1片 ED 镜片,1片非球面镜; 除了 ken Rockwell 说它好, 没人说它好。(10) 18-35, 1片 ED 镜片, 1片非球面镜; 著名的银广角, 和18-70相比, 在 DX format 没什么优势, 除了77mm 以外的大眼睛和相应的畸变控制。(11) 12-24/4, 2片 ED 镜片, 3片非球面镜; 才是数码时代的银广角,3片非球面镜来控制畸变。 ($900)(12) 14-24/28, 2片 ED 镜片, 3片非球面镜, 带 nano 镀膜。才是数码时代的金广角。 $(1600), 偏贵。(13) 18-200mm, 2片 ED 镜片, 2片非球面镜; 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 自然最好作旅游头了。 不能出最好的色彩, 也不能出最好的畸变控制。(14) 24-120mm, 2片 ED 镜片, 2片非球面镜; 在胶片上和18-200 一样;目前很冷清我想现在大家对变焦的镜头的评估,有了理论根据了, 很多争论可以结束了吧。 只要记住镜头的 ED 数和非球面镜数,性能价钱就很容易评价了。对17-55/28, 目前的处境很不幸, 但是和24-70 or 17-35相比, 从用料上而言还是很值得的,相对便宜。 但是18-70对其伤害最大, 色彩竟然不分上下, 加上便宜的50mm 镜头带来的大光圈,和别的定焦广角存在,加上人们对未来全副的期待,得到不幸的待遇。 实际上, 对所有的 DX DSLR 而言, 17-55 无疑是最好的变焦。目前美国的价钱$1200, 我估计很快就会缺货的。 对照一下70-200的 XZP 或24-70, 待遇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下一章我们讨论镜头的配置。大家一定奇怪这个方法很实用, 因为对变焦镜头成像的分析,最简单最重要的是这样了,如果有人想亲自设计镜头, 有很多软件, ZEMAX 或 OSLO, 也可以试试。 试试就知道 ED 镜片和非球面镜的重要性; 有两个原因, 光学设计上, 能少用镜片就少用, 产品上, 也是能少用就少. 讲的稍微多点, 镜头的设计, 大致都定了, 没什么了不起, 中国人也可以很棒 ( 和一些光学老院士谈过, 国内主要是材料,研磨技术, 镀膜的问题) ;镜片多了的坏处是, 镜头间的来回反射,引起所谓的鬼影炫光麻烦, 所以遮光罩能带上, 就带上, 你不知道设计师很下功夫的;看看 70-200 的遮光罩很长, 17-55的也很长。 所以, 镜片能少最好, 如果少不了, 一定是为了性能。 做过产品的人知道, 多一个零件, 不知到会带来多少麻烦, 不要说贵的了。试试我们的理论, 我们看一个值得推荐的镜头, 16-85 VR, 2片 ED 镜片, 3片非球面镜, 带 VR,构件和17-35, 14-24,12-24 一样,才640$, 所以大家不要奇怪它卓越的光学性能, PHOTOZONE 认为和17-55 一个水准, 一半的17-55 的价钱, 还有 VR。 如果大家还没有镜头的话, 可以买这个。 一个美国摄影者问我为何16-85这么贵, 听我这么一讲,马上就买。 PHOTOZONE 也没讲清楚为什么。ED,非球面镜理论, 是用来作成像的评价, 应当是很准的, 但是和价钱是没直接关系的。 但是好像和镜头的 售价有关, 里面涉及到 NIKON 的定价策略。 先声明一下,本人从来没在 Nikon、CANON 工作, 如果无意歪打正着说出 NIKON 的定价策略,那见谅了。本人写此文, 实在是感谢那些论坛上贴好文章, 好照片的摄影爱好者, 和我一样的发烧友分享的。镜头的材料, 特别是研磨, 很有学问, 基本上是高质量成像的保证。 镜头越大, 越难 ( 哈勃望远镜就是大镜片研磨出了问题)。 77mm 的镜头,应当比67、62、52mm, 难多了, 玻璃的比压模的难, 不用说高档玻璃了。 材料均匀性,纯度的问题, 我们中国好像总是方面有差距。 牛头的镜片, 那是狗头不能比的。 蔡司的做工, 也是最好的之一, 可以注意到蔡司不太作大眼睛那, 能把小眼睛做好就不容易。对镜头的评价,及其复杂, 除了光学设计, 装配的精度, 玻璃研磨,影响很大。 我充一点, 牛头的玻璃中杂质控制很好, 这是很多人感觉牛头色彩亮丽的原因, 但是即使是行家 ( 我见过的) , 拿着镜片也要看半天的,所以大多数人看不出来。 另外一个原因, 是镀膜的水平, 例如28-70, 设计一流, 镀膜一流, 但是 NIKON 显然放弃了那样的, 新的24-70,也是用 ED, APSH, 来取代。 因此用 ED, APSH, 来评价 NIKON 目前变焦的成像,是目前 NIKON 采用的, 有人回帖也说了, NIKON 镜头参数第一条, 就说几个 ED, APSH, 这位 DX 好聪明。一位 DX,问了28-200, 一看是3 ED, 3 ASPH, 显然成像出色, 但是从推出的时间上, 没有 VR, 没有高 ISO, 在当时是没有太大用的; 如果不是产品定位问题的话, 那倒是说明了 NIKON 那个时候就想开发全副了, 笔者认为那是全副的便宜的旅游头。如果几个 lens 的 ED, APS, 数量一样, 那就要看别的了, 设计, 材料, 。 。 。 。镜头的价钱, 很多时候还是做工。 10$ 的 TIMAX 和一万美元的 Cartier 一样走时准确, 但做工是不一样的。 牛头的作工,那是狗头没法比的。 如同瑞士手表。 但是就我们这里将成像而言, 很多时候和牛头不分上下。 如果你会用的话。很多人问定焦,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还需要讲一下另一个评价镜头的参数, 分辨率。如同用几个 ED 镜片说话, 笔者喜欢数字, 对成像的评价最好用数字说话。这不能不提 MTF(光学传输函数) , 笔者从研究生设计某种特殊相机时候, 认识他了。是公认的最好描述光学成像特性的东西。 但是, 它对设计者极为有用, 很多光学设计软件必需有的。对摄影爱好者, 只给参考意见。 主要是因为 NIKON 厂家给的是最大光圈的特性, 而不是 所有的光圈时候的曲线。 同时, 如果真的有, 行家也会看出设计里的问题或窍门。 因此厂家都不给。 另外一个原因, MTF 的准确测量也比较难。 笔者在网上找了找, 觉得还是 PHOTOZONE 的测试比较可靠, 有主要光圈的数据。 笔者先后和几个德国人相处过, 觉得他们干事可靠, 应当放心, 但是评论结论不一定准, 常常有点酸。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笔者提出的 ED 镜片和非球面镜理论, 是有效帮助大家理解变焦镜头的, 结构决定性能, 可以从中知道某个镜头的长短处,付的价钱是从那里来的, 对变焦有用, 对定焦意义只是参考, 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