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百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前,智能写作在多个领域已得到大量应用,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凡事皆有利弊。对个人而言,它可能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以及出现无穷尽的屏幕弹窗和手机短信甚至骚扰电话,其内容乃至声音,很多都是由机器自动生成的。在中观上,智能写作的大规模应用,给文秘、新闻、外语等领域的行业生态和人才培养带来挑战。尤其是伴随技术应用而来的浮夸宣传,恐吓教育者和学习者,误导产业规划和教育决策。在电商行业中,滥用写作机器人“刷商品评论”“搞黑公关”的现象已露端倪。更严重的问题是,智能写作中的社交机器人泛滥,恶化网络生态,会扰乱社会秩序。有西方传播学者调查发现,目前互联网中15%以上的信息是由机器生成并传播的。语言不规范、语言暴力、语言偏见、传播虚假信息等现象都不是智能写作所独有的。但正如从步枪到机枪,火力密度的量变引发了战争形态和军事组织的质变。智能写作带来的生产门槛降低、传播成本消失,有放大人类语言生活中的许多恶疾的可能,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生态的变化。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公约和法律,去限制它们的扩散和使用。面对这样的境况,如何理性科学估量智能写作的社会作用,预测其未来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给智能技术发展这匹快马套上科技伦理的笼头是必要之举,且刻不容缓。(摘编自饶高琦给智能写作的快马套上科技伦理笼头)材料二: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有消息传出,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2018年11月诞生。据称,因基因经过修改,这对双胞胎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然而,这个原本看起来颇有些轰动效应的“首例”,却很快遭到质疑与反对,大量质疑指向其后的伦理问题。尽管基因编辑可能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但显然,这样的医学行为不是割双眼皮那么简单,更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而这也正是基因实验看上去离大众很远,却被舆论高度关注的原因。对于科技上的创新,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走向明天的方式。不过,也正因为科技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力巨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足够的敬畏。科学的意义,永远在于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为人所用,而非让人类自毁。这不是反科学,恰恰是科学的自爱。否则,打开的可能就不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而是潘多拉的盒子。基因编辑,根本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健康,服务于人的整体福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对疑难疾病将不再束手无策。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克隆问题时曾经说的,“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的先斩后奏,是不负责任的”。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面貌,但发明者最初只是为了排除矿井的地下水。而这样的“意外收获”,并不总如人愿。在“科学的前沿,伦理的边缘”,技术使用不当所带来的后果无法预估,开不得丝毫玩笑。此次进行基因修改的科学家。其实还提出过关于基因技术的几个原则:对真正需要的群体保持“悲悯之心”、仅仅用于严重疾病的“有所为更有所不为”、尊重孩子自主性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运不能由基因来决定的“生活需要奋斗”、“促进普惠的健康权”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原则处理的就是这项技术的伦理风险。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原则如何转化成每个人都遵守的规则?又如何防止以种种原则的名义,突破伦理的底线?这也是基因编辑婴儿降生提出的问题之一。当然,从今日大众对于这次基因实验的广泛关注可以看到,人们并非与高端科学“绝缘”。即使只是出于一种直觉,人们对于自身繁衍与发展的路径,具有出于本能的保护意识。对这一次实验本身及结果,科学界会如何进一步回应仍需观察。因为,这是与人类性命攸关的事业。(摘编自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材料三:科技伦理研究任务主要在三个层面:一是价值选择和理论基础,即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想将怎样的未来传给后代,这将决定我们想要怎样的科技,决定以怎样的价值选择和理论基础来建构科技伦理理论和规范体系;二是科技伦理理论、原则和规范体系的建构,这要求研究者对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状况、前沿科技进展及趋势、人类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有较好的把握;三是如何将抽象的伦理原则和规范体系落实到管理实践和技术细节中。伦理规范只有深植于个人价值观底层,才能转化为无需提醒的自觉行为,伦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已经与科研和技术能力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当前在岗及未来将上岗的科技人员都能充分理解科技伦理的价值、历史和逻辑,理解其职责和规范,而这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针对科技风险积极展开科技伦理研究和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和使命。国际科技和工程组织章程、工程师职业标准、工程教育培养标准等已将科技伦理相关要求列入。这些要求应该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应将科技伦理列入核心课程并辅之以必要的实践培养方式。唯此,才能培养出有能力使科技向善、向好发展的人才,也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良好根基。(摘编自范春萍科技伦理研究与教育的时代使命)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写作的大量应用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并且会误导产业规划和教育决策,还会恶化网络生态,扰乱社会秩序。B. 看似远离大众的基因实验,却被舆论高度关注,是因为这样的医学行为可能对人类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产生划时代的影响。C. 材料一从现在流行的智能写作角度,材料二从基因编辑的角度,都指出了科技创新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伦理上带来了新的挑战。D. 材料三指出在把握科技伦理研究的主要任务的同时,要通过教育加大宣传普及并贯彻落实,这一点在许多国际科技和工程上已取得成功经验。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公约和法律,来限制智能写作的扩散和使用。智能写作带来的生产门槛降低、没有传播成本,可能会引发社会生态的变化。B. 我们不应该反对科技的突破创新,但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使科学为人所用,彻底消除科学的副作用。C. 科技虽先进,但使用不当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先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其合理性的做法是对人类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D. 修改基因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科技伦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提出了关于基因技术的处理原则,但是实际效用不得而知。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中国长远的科技与创新进步需要体制、文化的自我突破,需要自由精神与市场体制的保驾护航,需要跨越艰难的改革的历史三峡。”B. “科学等同于进步,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人们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近代科学成果带来的社会福祉。”C. “一项科研成果或一种技术手段可用于改造社会、造福人类,也可能沦为作恶工具,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 “对于主流科学界来说,新兴技术同样可能经历早期的蛮夷时代,通过不断的试错最终走向规范和文明,伦理并不能约束最有创新力的科学家。”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怎样解决科技伦理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C 2. B 3. C 4. (1)以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引出问题;(2)第段到第段先肯定成绩再指出问题,层层深入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科技伦理的重要性的结论;(3)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 5. 国家层面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科研创新有法可依。相关科研部门把原则落到实处,深植于个人价值观底层,使遵守伦理变成自觉。科研工作者应有责任心和时代使命感,目光长远,心存敬畏。加强舆论监督,将科技伦理研究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人才。【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说法绝对,原文为“可能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B项,“是因为这样的医学行为可能对人类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产生划时代的影响”错误,原因是“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D项,“这一点”指代不清楚,有歧义;“已取得成功经验”与原文“已将科技伦理相关要求列入”不符。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彻底消除科学的副作用”于文无据,文章的表述是“也正因为科技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力巨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足够的敬畏”,但并未说可以“彻底消除科学的副作用”。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点和论据能力。A项,阐述的是我国科技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B项,只阐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D项,与材料二观点相反。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通过阅读文章,明确:第段通过“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出论题,第段到第段都是先进行肯定再指出其伦理风险,第段指出虽有原则,却无贯彻,呼吁引起社会重视。论证方法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辨别作答。例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正如我们在分析克隆问题时曾经说的,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的先斩后奏,是不负责任的”等是引用论证,“双刃剑”“阿里巴巴的山洞”“潘多拉的盒子”是比喻论证,“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2018年11月诞生。据称”是举例论证等。如写其他论证方法,只要言之成理均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题可根据材料一中的“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公约和法律,去限制它们的扩散和使用”;材料二中的“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而这也正是基因实验看上去离大众很舆论高度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巨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足够的敬畏后果无法预估,开不得丝毫玩笑”“在具体的实践中,原则如何转化成每个人都遵守的规则”;材料三中的“伦理规范只有深植于个人价值观底层,才能转化为无需提醒的自觉行为”“展开科技伦理研究和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和使命”“这些要求应该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应将科技伦理列人核心课程并辅。之以必要的实践培养方式”等加以分析整合,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的风韦 昕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最早留下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似乎还能从皮肤上感觉到的是叫作寒风,也叫朔风的冬季的风。那风刮起来,呜呜地响,吹过树梢和电线杆时,又有一种长啸的哨音。人们拱腰缩背,关闭门窗,用棉衣棉帽把自己包裹起来。我刚上小学,从温暖的家里到空寂的街上,走进宽大的教室,那风像针剌一样扎在脸上、手上。手背几天就红肿起来,妈妈做副手套让我戴上,到夜里一暖,那手背又丝丝发痒。那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朔风起,送寒衣,在救亡歌曲声中,老师动员同学们捐款给前方战士。我年幼无知,却也明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士兵在打日本鬼子,风这么冷,他们一定需要棉大衣、棉手套吧!我从胡乱装着零碎东西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铜板来春天来了,积雪融了、房檐下挂着的冰溜子也化成水滴落下来。风还是凉沁沁的,棉衣没有脱,可是冬天已经慢慢退往北方去了。一天夜里,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突然迎面的风不再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