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 海 无 涯 江苏省盐城中学 2020 届高三 5 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之于现实社会,从来都不是 的点缀,单就中华民族的国民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养成来说, 文学正是因为有了梁启超所言的“熏浸刺提”之功,才能在道德伦理上教化众生,在世情百态里 人心,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创作还是评论,抑或是作品传播与读者接受等等,文学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 地塑造我们的生活。A.温文尔雅 熏染 耳濡目染 B.附庸风雅 熏染 耳濡目染C.附庸风雅 熏陶 潜移默化 D.温文尔雅 熏染 潜移默化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水墨阴湿了一点,幽暗了一点, 。 , 。 , 。 ,表达天空高远,表达草地生机。西洋油画,用色饱满 白杨在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被照耀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 适宜画白杨 白杨翠绿的叶子和纯白的树干色彩饱和度强 而白杨是明朗的 白杨在油画框里,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 A. B. C. D. 3. “悯农馆”需要张贴表现古代农人农事的诗句的书法作品,下列诗句与要求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B.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C.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D.青裙老姥遥相语,今岁春寒蚕未眠。 4. 对下面漫画的寓意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何时出门,记住带着爱心。 B.生活不堪重负,常常失去本心。C.心怀一颗爱心,勇挑生活重担。D.无心栖息之地,到哪都是流浪。 二、文言语言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爽籁亭记袁中道玉泉初如溅珠,注为修渠,至此忽有大石横峙,去地丈余。邮泉而下,忽落地作大声,闻数里。予来山中,常爱听之。泉畔有石,可敷蒲,至则趺坐终日。其初至也,气浮意嚣,耳与泉不深入,风柯谷鸟,犹得而乱之。及暝而息焉,收吾视,返吾听,万缘俱却,嗒焉丧偶,而后泉之变态百出:初如哀松碎玉,已如鹍弦铁拨, 已如疾雷震霆,摇荡川岳。故予神愈静,则泉愈喧也。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泠然,浣濯肺腑, 疏瀹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渠之壅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濯足者有禁,牛马之蹂践者有禁。予之功德于泉者止此耳。自予之得泉也,旧有热恼之疾,根于生前,蔓于生后,师友不能箴,灵文不能洗, 而与泠泠之泉遇,则无涯柴棘,若春日之泮薄冰,而秋风之陨败箨。泉之功德于我者,岂其微哉?泉与予又安可须臾离也?故予居此数月,无日不听泉,初曦落照往焉。惟长夏亭午,不胜烁也,则暂去之矣;斜风细雨往焉, 惟滂泥淋漓,偃盖之松不能蔽也,则暂去之矣。暂去之,而予心惶惶然,若有失也。乃谋之山僧,结茅为1/ 9学 海 无 涯 亭于泉上,四置轩窗,可坐可卧。亭成而叹曰:“是骄阳之所不能驱,而猛雨之所不能逐也;与明月而偕来,逐梦寐而不舍,吾今乃得有此泉乎?”且古今之乐,自八音止耳,今而后始知八音外,别有泉音一奇。世之王公大人不能听,亦不暇听,而专以供高人逸士陶写性灵之用,虽帝王之咸英韶武,犹不能与此泠泠世外之声较也,而况其他乎?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赉予者欤?于是置几移襆,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曰爽籁云。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邮 泉 而 下 邮 : 传 递 B.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 一:把看成一样C. 师 友 不 能 箴 箴 : 针 砭 医 治 D. 不 胜 烁也 烁 : 闪 烁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一见玉泉如溅珠,听它轰鸣数里,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了,由此“常爱听之”一句,便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 作者真正感受、领会到泉声之奇妙、之功效、之魅力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所以听泉的体验、感受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C. 作者建亭于泉上,感慨烈日和暴雨都不能驱赶他了,也可以与明月同来,这自然是作者爱泉、想拥有玉泉的体现和结果。 D. 作者认为泉声是八音之外单列的一种音乐,古今音乐难以与之媲美,并直接讽刺了王公大人们“不能听,亦不暇听”。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集之塵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 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资予者?于是置几移禳,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曰 “爽籁”云。8.请简要概括袁中道听泉渐入佳境的变化过程。(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910 题。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登楼寄王卿韦应物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9. 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5 分) 10. 试从虚写与实写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三四两句。(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雍也)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9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学 海 无 涯 父 亲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虽然父亲亲手建造和布置了这座房子,集泥瓦匠、木匠和细木工于一身,可是他住在里面却不是其主人。他是自己的劳工,无法放弃和欣赏自己的工作,哪怕一时一刻也好,而且也不会觉得自己就是创作者。在自家庄园对面的建筑物上和别人一起干活时,比如教堂塔顶,他不时地也带着某种成就感指指画画,而对由他在自家房子里里外外所做的一切,他想都不想瞥上一眼。他只要一砌起墙来,就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可同时又毫无目的地直视着前方。他只要一把做好的小凳子送给别人,他的眼里除了下一个凳子的木材,什么都没有了。我从来连想都不会想,当时作为年轻人,当这座几乎独自长年累月、辛辛苦苦建造的房子完工时,他上山来到那片树林边上,从那里自豪地一览整个林肯山村,因为那儿有他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建起的住处。这可是二百多年之后柯巴尔家族第一座自家的房子啊。真的,在我看来,甚至在房屋上梁的庆祝仪式上,连格里高尔柯巴尔这个不动产拥有者举起一大杯果酒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不会生活的父亲,在我上中学的最后几年里,使我失去了回家的兴致。虽然从火车站或者汽车站的回程一帆风顺,我甚至克服了村子这个障碍,依然满怀着与那些素不相识的人,那些送来温暖的影子同行的心情;可一到村界上,一股不快的感觉油然袭上心头,又是脑袋发痒,又是手臂变得僵直,又是两脚不听使唤,实在没有法子不让它们发生,我常常久久地站在门口,几乎喘不上气来。多亏迎面而来的姐姐帮忙,我才有可能顺顺当当地跨过门槛。她像一个家庭宠物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又像一个家庭宠物融入了那梦幻般的路标秩序中。然而,一走进前厅,我就觉得在每个空间里都听到了父亲那没完没了的喧闹声, 犹如到处存在的不和谐,它也立刻感染了这个回家的人,倒不是让我不再着迷,而是一并败了我的兴,于是,我便没有了任何情绪,恨不得立刻钻进卧室里。母亲患病了,父亲才学着生活了。这样一来,在这几个月里,这个家也就成了我们其他人的生存之地。还在母亲住院期间,也就是动完手术以后,可以说他从那个作坊里搬出来了,搬进主楼里了,在这里,他好像不再寡言少语了,也不再自个儿发无名火了每个举止同时也是一种绝望的表现,你反正弄不明白他的心思,所以谁都帮不了他而且突然变样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处于窘境时会求人帮忙。因此,我就再也不那么笨手笨脚了,在此之前,每当我要帮助这个性情急躁的人时,顿时就会乱了手脚。我现在密切地和他一起干活,那样稳妥,就像我单独一个人似的。而且姐姐这个迄今不被放在眼里的人,被不屑一顾的人,一下子成了父亲同等相待的人。她表明自己原来是个有理性的人。她只是在等待着人家注意到她的存在,拿她当回事。好比一个不明原因瘫痪的人, 只要你对他说句好话就够了,于是他就蹦起来,跑来跑去了,现在就是这样,转瞬间,随着父亲叫着“干这干那!”这个精神错乱的人脱胎换骨成一个脑袋里装着很多东西的人,她也不用说上一句话就明白他的 意思,从那个让人讨厌的先知变成了另一个类似人的先知,既不是洞察秋豪,也不是悲观观望,而更多是预感到什么事需要做,并且已经预先相应采取了行动。虽然她一如既往,没有放弃坐的习惯,可是她现在坐在灶前,坐在卷心菜坛子旁,坐在面包炉前,坐在酸莓灌木丛旁,而父亲就蹲在旁边,常常是无所事事。即使他也在干活,可看上去不再是独来独往,或者蓄意找事的样子,显得就像他平日惟独在阅读时才会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就像与某种东西交融在一起了。而在我的想象中,那就是照射进屋里的光明,窗台上闪光的栗色,连他自己眼睛的颜色因此才让我觉得变得明亮,一种深深的、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圣像柱背景的蓝色。随着父亲变得让人熟悉了,第一次在这个家里充满了不言而喻的氛围。我每次回到家黑,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其他两个人的行列里。 (节选自彼得汉德克去往第九王国,有删改)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父亲面对他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建起的房子,而且几乎是他独自长年累月、辛辛苦苦建成的柯巴尔家族第一座自家的房子,深感自豪。 B. 小说中描写“我”一到村界,不快之感油然而生,“脑子发痒”“手臂变得僵直”“两脚不听使唤”等心理和动作,传神地表达了“我”对回家的厌恶之情。 3/ 9学 海 无 涯 C. 小说中写“我就再也不那么笨手笨脚了”,可见父亲的负面影响之大;现在“和他一起干活,那样稳妥,就像我单独一个人似的”,可见父子之间的和谐默契。 D. 小说刻画父亲、姐姐和“我”三个人物形象,都运用对比手法,前后对照,凸显了人物形象的特征, 也突出表现了人们渴望家人相互理解,家庭和睦融洽的主题。 13.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 分) 14. 小说最后一段表达了“我”哪些思想感情?(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人类生存的诗意之源宋生贵所谓“诗意地栖居”,是人的生活、生存的诗化。“诗意”的内涵是丰富的,而且是多指向的,但是,笔者以为,其本质是明确的,那就是自由与和谐。自由自在,其乐无穷,这是世上善良人们共有的体验; 自然而然,生趣盎然,则往往又是人们生存中滋生诗情画意的根本元素。但人类的生存并不仅止于单向度地依附于自在的自然,或终日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还要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 即所谓“充满劳绩”。所以,如何使得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对自然的“人化”)成为充满“诗意”的创造,亦即如何在“充满劳绩”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和谐境界,这是问题的关键 人类生存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人类作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而出的一个智能物种,本质上就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缘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有过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