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方当代美术馆简介及重要展览活动四方当代美术馆成立于 2005 年 8 月,分别坐落在南京的玄武区、浦口区与江宁区,共有展览面积近 8000 平方米,是面向中国当代艺术,以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为主要功能,以改善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环境,提高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度,倡导当代艺术与全社会进行交流为宗旨的复合型民间艺术机构。我馆专门委托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建筑大师 Steven Holl 先生与著名奥地利前卫建筑师 Rainer Pirker 先生分别设计浦口区与江宁区两处展馆建筑,以构建符合展示当代艺术气质的空间。我馆计划在美术馆馆体建筑落成以后,每五年举办一届当代艺术大型文献展。并且为了及时反映当代艺术思想观念的变化趋向,我馆将不定期举办有建设性的主题展览,以调动本地区当代艺术的学术气氛。馆内还将针对中国一百多年的异于传统的视觉表达史,专门开辟了重要艺术家作品的永久性陈列馆,常年向公众开放,并且将开设关于当代艺术的讲座向公众普及当代艺术的知识。我馆将根据自身条件,广泛地开展当代艺术方面的地区与国际性的民间交流合作,参与国际性当代艺术活动,将四方当代美术馆建设成公众了解当代艺术一扇的窗口,艺术家创作当代艺术一座的基地,学者研究当代艺术一个的中心。2006 年 6 月 17 日,由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南京大学美术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协办的“民国油画收藏展” ,作为我馆的开馆展,正式对公众亮相。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包括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颜文樑、陈抱一、李铁夫、关紫兰、潘玉良、阳太阳、吴作人、王悦之、冯刚百、周碧初、衞天霖、吕斯百、关良、丘堤、余本、沙耆、常玉、赵兽等重要艺术家的百余幅作品,全面反映 20 世纪前半期中国油画发展的进程。2006 年 6 月 18 日, “民国油画收藏展”研讨会,亦在四方当代美术馆如期召开,与会者有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艺术家:陈丹青、闻立鹏、殷双喜、王林、吕澎、刘淳、沈其斌、顾丞峰、常宁生、苏天赐、丁方、沈行工;香港艺术馆馆长朱锦鸞、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等。本次展览的社会影响与学术价值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肯定。2自这厚积薄发而又紧锣密鼓的开馆展之后,我馆又相继举办了各种类型、大大小小的展览 30 余次,现将主要展览附录于下。2006 年:民国油画收藏展策展:李小山主办单位:南京博物院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承办单位: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协办单位: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开幕:2006.6.17 下午 3 时展览时间:2006.6.17 6.26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中央路 6 号)展览前言:民国初期,有识之士纷纷 倡导和推广西方文化(艺术 ),以西画改良中国画,他们兴办西画学校,招收青年学生,传播西方绘画的知识与观念;另一方面,大量的学艺青年走出国门,去欧美或日本的专业美术学院留学,使得中国的油画 创作演化 为两种阵营:一是文艺复兴之后形成的偏向古典写实的传统阵营,二是直接受当 时的西方 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现代主义阵营。虽然,两种阵营在绘画观念上有很大差异,却为本来已死气沉沉的中国画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中国的现代艺术创 作进入一个划时代活跃期。毫无疑问,民国时期的油画创作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 历史意义的。长久以来我们对于民国画家、民国油画 创作的了解一般停留在少量的美 术通史的图录与只言片语的介绍文字、以及个 别艺术家的传记上。于是,关于这段原本极为重要的历史的研究陷入了尴尬的状态,要么用一种空洞的 历史化语言徒以 应付,要么用一种看似正 统却带有学术偏见的观点遮蔽这段历史的丰富性,可以 说,缺乏深度的研究已经严重阻碍了我们对于民国油画做出一个恰如其分的历史评价。由南京博物院、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联合主办,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协办,本次“民国油画收藏展”可以看作是重新 评价这段历史所迈出的第一步。展览集中展示包括李铁夫、冯钢 百、王悦之、徐悲鸿、林 风眠、刘海粟、颜文樑、关良、倪贻德、陈抱一、潘玉良、庞薰琹、丘堤、吴大羽、关紫兰、 赵兽、薛宇才、阳太阳等重要前辈艺术家的百余幅作品,全面反映 20 世 纪前半期中国油画发展进程,用以弥补我们对于这段美术史在视觉经验上的匮乏,彰显已被潜 隐了许久的历史本真,恢复历史该有的面貌,并为重建话语系统进行图像上的准备。3在“全球化与地域性”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热门学 术话题的今天,本次展 览回顾、梳理、审视民国时期的油画创作,还被赋予了更具积极的现实 的学术意义。民国时期的油画家们向西方学习伊始,就开始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对油画这一异质文化的画种如何才能做出成功的民族化移植开展了积极的艺术实践。本次展 览通过 与作品的面对面的“对话”,不仅能呈现出前辈们在面对类似问题的诸多实践结果,我 们还能从中 发现他们的得与失, 发现他们的困惑与焦虑,还原他们的真 实情感,并 进一步将之引入现实 的学术语境,为我们的实践提供历史上的依据与借鉴的经验。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然,也如前面所写的那样,本次展览只是我们对于民国油画与民国画家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步,而下面的工作不只需要学术上的雄心,还需要更多在学 术上的耐心了。四方当代美术馆2006.6.17何多苓油画展策展:李小山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山艺术北京承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开幕时间:2006 年 7 月 1 日下午 3 时展览时间:2006.7.17.9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央路 6 号)展览前言:何多苓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也是富有成果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以那幅在当时极具震撼力的春风已经苏醒享誉画坛。何多苓不属于制造运动和潮流的艺术家,甚至不是运动和潮流的参与者,他 说过:“ 使我满意的是,从一开始我就只身一人,潜心作画,未成为任何潮流的主将或附庸。” 如果把何多苓当作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教材,就会看出,何多苓的内心充满着道德感和宿命感,这两种纠缠在一起的力量常常会使人感到不安,因 为 他既不能自由地对待生活,又不能放弃对自由的争取,这样的心 态反射到作品上,便出 现了那种恍惚和 颤栗。何多苓还认为:“平面绘画在目前被 视为一种古老的、硕果仅存的行当。它是一个人可能独立进行并完成的行为,仍然可能保持沉默、优雅、不带有攻击性和排他性,不需要策划方案审批实施宣传等一系列自虐性的过程。从 头至尾只需要一个人,谢天谢地,这就4是我。”这位卓越的艺术家有自己坚定的原则:不攻击,不排他,却保持个人的纯粹性,这种纯粹性同时也是一种拯救,将艺术 家从迷惘中拯救出来。何多苓的才华和他博学很匹配,除了画画,他对建筑、音乐、电影等,都 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厚度。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我再次深深体会到了何多苓作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道德修养:他对局势的看法,对社会和人性的看法,比之那些呼 风唤 雨的“ 社会精英”真挚得多,也广阔得多,不由不令我尊敬。李小山2006.6.20 “中国图景”油画展策展:李小山艺术总监:李小山参展艺术家:尚扬 孙良 方少华 刘大鸿 黄峻 沈小彤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承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开幕时间:2006 年 7 月 15 日下午 3 时展览时间:2006.7.15 7.23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央路 6 号)展览前言:非常巧合,十年前,在我组织的一次展览活动中,尚扬、孙良、方少 华、沈小彤都友情加盟。现在,我们再次聚首,各自都有自己的变化,唯一没变的依然是大家对艺术的热爱和趣味的相投。在不同的场合,我听到对 于中国当代艺术不同的评价,有些意见可说是大相径庭,特别是对于那些活跃的艺术家,更是众 说纷纭。其 实,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深处,谈到中国当代 艺术的话语权问题,我的意思是,事过境迁,后人的评价或许会让我们这些当代人大跌眼镜,毕竟,在 许多方面,我们被过多的外在因素牵制着,用大家熟悉的话说,我们是处于“ 他者”地位的。但是,随着中国当代艺术 的演变发展, ,一些原先不被关注的东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一系列的思考。这表明,很多与我们贴近的真实经验 开始转化到创作中,而不是按照某种现成的版本亦步亦趋。知道一些 艺术史常识的人都了解,那些和个人经验和感受最贴近的作品往往就是最有价值的作品。本次展览将会是很好的注脚, 让大家看到,当代 艺术 中的许多因素正在健康发展。尤其是,这些艺术家不同的个人图 式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全貌,我们能够从中领略当代艺术在今5天已完善和达到的程度。这也是四方当代美 术馆所坚持的原 则:参与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李小山200661超越的维度中国新绘画策展:朱彤参展艺术家北京:陈文波 张小涛 赵能智 杨冕 陈可 曹静萍 李大方 舒昊 宋琨 俸正泉成都:陈亮洁 屠宏涛 吉磊 吴建军 惠欣重庆:沈娜 熊莉钧 钟飙 朱海南京:高波 姜楠 孙新宇 俞洁 陈辉沈阳:李威 秦琦 吴光宇广州:江衡 武汉:李继开 杭州:李青 主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承办: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协办: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开幕时间:2006 年 9 月 23 日下午 3 时展览时间:2006.9.23 10.15展览地点: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央路 6 号)展览前言:新与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当我 们把年轻一代冠之“ 新人”时,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正如中国电影人喜欢按政治概念来划分第几代那样,称 谓 与内涵之间并无本质的联系。 “新”可以是形式上的,可以是观念上的,也可以是年龄上的,总之,“新”不是一种单义的东西,而是言说者的当下的表述方式。新人之作,自然是有其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曾经有人把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概括为“卡通一代”,这是失之于真 实的。我相信,在一个开放和自由的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方向和面貌是千差万别的,“ 卡通”不可能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向。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落实到个体身上,艺术趣味以及创作方式相异甚 远南方是一种, 长 江流域是一种,北方又是一种,6正是种种差异,构成了规模上的 庞大和丰富性,也体 现出艺术 所必须的个体化特征。年轻是一种资本,它预示着未来的可能。列宁把年轻人定义为 “天生的革命家”,其意思是,年轻一代勇于否定和破坏,这是建立新事物的前奏和基 础。但就艺术而言,从来不是按简单的进化论逻辑延伸的,艺术史常有 这样的例子,不管一代人如何努力,最 终的结果却是一片空白。所以,当我们关注年轻一代的创作时,着眼点不应该仅仅只是他们画出了(或制作出了)与前辈不同的作品,更应该考 虑这些作品是否具有价值 承接了什么?开创了什么?启发了什么?回顾自上世纪 80 年代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凡有作 为的艺术 家,都在两方面奠定了自己的基础,一是观念的优先,一是图式的专利。我比较反对一种自嘲的说法:中国当代艺术的佼佼者是西方意识形态和西方市场的产物,在一个越来越国 际 化的大环境里, 艺术家的个体性意义比他的民族身份更重要。当我们检讨某个阶段的艺术实 践的得失,不能只站在中国 西方这种二元对立的立场上,因为 它容易导致情绪和判断的失控,而得出太主观化的结论。从整体上看,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具 备了颇多优秀的品质 ,首先肯定的是 艺术家的自我姿态,他们的精神面貌较为健康 从创作态度上可以发现,他们对待自我的评价是自信和自足的;其次,这些作品虽然不能说 达到多高的质量,但却真 实 反映了我们时代的艺术的特征非中心化、非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