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宗璞写的紫藤萝瀑布时的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 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 1982 年 5 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命在旦夕,作者面对弟弟的英年不幸,雄才未展深感悲痛(1982 年 10 月小弟病逝)。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作者家门口有 1 棵紫藤萝树,但是后来上面的紫藤萝都凋谢了,文革以后又重新长出新枝),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宗璞个人资料和他弟弟的资料冯钟越,飞机结构强度专家。长期从事飞机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工作。在新型歼击机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航空结构分析系统(HAJIF )的开发研制和航空结构静、动、热强度试验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冯钟越,1931 年 12 月 31 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市)。祖籍河南省唐河县。祖父冯台异是清朝进士,在湖北崇阳当过知县。父亲冯友兰曾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是国内外著名学者。母亲任载坤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是辛亥革命前辈任芝铭的女儿。冯钟越先后在昆明、北京完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1952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在大学读书时他就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的积极分子,于 195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 年,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成立并开始设计我国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 1 飞机。冯钟越是飞机设计室的强度组长,主管歼教 1 飞机的强度工作。他主持制定了强度计算方案,签发了主要设计图纸,拟定和发出了全机静力试验大纲和试验任务书,协助试验室领导组织了全机静力试验的准备工作。歼教1 飞机全机静力试验顺利通过,强度完全合格,为新机上天试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8 年夏,冯钟越受领导的委托,冒酷暑到南昌飞机制造厂参加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初教 6 飞机的强度复查工作。经全机静力试验证明,经过复查加强以后的飞机满足了强度要求。1958 年以后,冯钟越相继参加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工作。这两种飞机都是小展弦比机翼,传统的工程梁理论已不能用于这种类型机翼的应力分析。他采用以梁和抗扭盒为基本元件的矩阵位移法,使用计算机对东风 113 飞机进行了应力分析。同时,还进行了矩阵力法的应用探讨。1961 年 8 月航空研究院成立以后,冯钟越任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副主任(1962 年任主任)。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摸透(消化)从苏联引进的米格21飞机,为以后自行设计新型歼击机创造条件。他组织领导了对米格21 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翻译和消化工作,以期掌握该机强度计算的特点。为了验证其计算方法,组织和指导了一些试验件的试验研究工作。在摸透米格21 飞机的过程中,他没有满足于只了解该机的一般情况,而要求弄清楚原报告选用的计算参数、载荷类别大小、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材料的选用,以及气动加热问题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对尚没有掌握超音速飞机设计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摸透过程中,对原报告中数据不协调和计算数据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了更正,保证了数据和图纸的一致性,使飞机工厂有一套完整的、数据正确的强度报告,作为处理生产问题的依据。为适应自行研制新机的需要,在消化米格 21 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基础上,他重视引进新技术,亲自参与并组织科技人员抓紧对小展弦比机翼应力分析和影响系数的研究,并以直接刚度法为基础,编制机翼应力变形分析计算程序。此外,他还领导了蜂窝结构、整体壁板和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和优化设计,为设计新型歼击机作技术储备。宗璞(p)(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 年 7 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 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 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 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 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 1987 年问世,获得了好评。1948 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 1957 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 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 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 7 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计划中尚有西征记、北归记,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