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人教版 七 年级(上册) 语文 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5 题题 25 分)分) 1、给下面选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所给的拼音写汉字。(4 分)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 微润湿的空气里 yn ning(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 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 )亮地响着。 2、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4 分) 返老还童 德高望众 花枝招展 繁弦急管 玲珑赐透 多姿多采 无忧无虑 心旷神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项是( ) (2 分) 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 坐着粉白黛绿, 花枝招展的妇女们, 笑语盈盈的不休。 B.近几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 不可思议。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 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 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4、古诗文默写(10 分,每空 1 分)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几处早莺争暖树, 。 乡书何处达? 。 题 破 山 寺 后 禅 院 中 表 现 作 者 寄 情 山 水 的 隐 逸 情 怀 的 句 子 是 , 。 夜 雨 寄 北 中 抒 发 作 者 盼 望 团 聚 共 叙 别 情 的 美 好 心 愿 的 句 子 是 , 。 泊秦淮中作者讽刺当朝统治者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句子是 , 。 5、综合性学习。 (5 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雪到。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写对联颂新春成 为人们喜迎新年的一个十分有趣的民俗活动。 一般来说, 一副完整的春联由上联、 下联和横批构成。 上下联要求构成对偶的修辞, 而横批则要含有揭示、 评论之意, 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或提高的作用。如 : 对联“牛马成群勤致富 ; 猪羊满圈乐生财。 ” 横批是“日度小康” 。 按要求完成下题目: (1)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春联,请你运用悯农诗“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 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_ ,弃之可惜;(2 分)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2 (2)请为这副餐馆联加上合适的四字横批。 (1 分) 横批:_ (3)请你从下面几副对联中选取一副帖在小明的书房门上。 ( ) (2 分) A苟有恒,何必要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横批:持之以 恒 B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 春 C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 地 D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 门 第二部分(620 题 45 分)第二部分(620 题 45 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6-7 题。 (4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6、首联中的 、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 之情。 (2 分) 7、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 “生”和“入”用得很妙, 请说说妙在何处(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14 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 分) (1)不亦说说乎 说: (2)人不知而不愠愠 愠: (3)吾日三省省吾身 省: (4)不逾逾矩 逾: 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 “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 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4 分) 11、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 对你的启发。(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谁能滋润我们的生命 ,完成 1215 题。 (11 分)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书对我而言, 犹如空气。 它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而我, 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 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 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 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 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 体。 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 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 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 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 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 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 意。 她低头看书。 我仰头看她。 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 而我, 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 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 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 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 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 4 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 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 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 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 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 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 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 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 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 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 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 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 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 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 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12、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说说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 13、第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 14、一句话概括第段内容,并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15、为什么“我” 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 下了一株快乐、永不枯萎的树?(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一碗米粉 ,完成 1620 题。 (16 分) 一碗米粉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 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 5 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 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 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 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 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 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 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 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 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 米粉特别好吃。 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 他愣住了, 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 他的钱包丢了, 他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尴尬地站在那里, 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 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 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 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 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 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 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 要在那么大的桂林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