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23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A)A国家统一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解析:材料表明可以采用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内部问题,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形势,海峡两岸关系有所缓和,这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之一,故A项正确。2美国时代周刊每年年初评选一位他们认为“对世界事务发挥最大影响的个人”作为上年度风云人物。1986年1月6日,邓小平继1978年后再次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C)A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B领导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D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与题干时间“1986年”相符,故C项正确;A、B两项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3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C)A构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C有了宪法保证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解析:材料中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可见“一国两制”方针有了宪法保证。4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A)A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B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别行政区行政事务C“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D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强调香港并不是完全的自治,而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故A项正确;中央驻香港的部队维护的只是香港治安问题并不参与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事务,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而非香港问题提出的,故C项错误;回归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前提,D项因果关系颠倒。51984年通过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据此,下面表述合理的是(D)A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了伏笔B香港可根据需要开展独立外交活动C香港获得了独立处理涉外事务的权利D香港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解析:从材料可知,香港可独自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经济、文化关系并订立协议,这表明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与英国干涉香港事务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具有外交和国防权,故B、C两项说法错误。6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此时此刻,让我们共同回忆15年前的今天。从此,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开辟了澳门发展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错误的是(B)A开创“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局面B实现了“澳人治澳”、完全自治C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D澳门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空间解析: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开创了“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局面,A项理解正确;“一国两制”下实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而不是完全自治,B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摆脱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C项理解正确;在祖国全方位的支持下,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和执行基本法,为澳门提供了创造美好明天的重要制度保障,D项理解正确。7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A)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解析: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因此才有1988年台湾返乡探亲团到达北京,故A项正确。8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约20 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 354个,年平均投资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C)A两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停火B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解析:A项出现在197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符合材料中“从1992年到1997年”的时间限定,C项正确;D项错误,2008年两岸才实现“三通”。 9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关系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C)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B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D倡导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解析:“一国两制”的构想不是出自告台湾同胞书,是由邓小平提出,故A项排除。“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属于“九二共识”,不符合告台湾同胞书的时间,故B项排除。倡导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不符合告台湾同胞书的史实,故D项排除。101983年,邓小平说:“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这表明他(C)A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倡导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解析:从“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可知邓小平主张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11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为使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早日克竟全功,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对此函解读不正确的是(A)A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B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C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D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解析:“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的会谈中达成的“一个中国”口头协议。材料所示致函内容表明了海协会将“九二共识”的口头协议以书面的形式向海基会进行确认。1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C)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B“”势力的阻挠破坏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D冷战格局的形成发展解析:由“海峡”“大陆”可知是指台湾问题,台湾的分裂是由于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败走台湾,导致台湾与祖国的长期分裂,属于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2008年11月6日,马英九会见海协会会长陈云林。2008年12月15日,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正式启动。(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10分)(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哪一原则?(6分)(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10分)答案:(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体现: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施。(2)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内政,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3)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两岸已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最后一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香港、澳门于20世纪90年代顺利回归。第(2)问,“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第(3)问,仔细阅读材料,对材料所蕴涵的历史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同时要结合时事热点分析问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签署的开罗宣言中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材料二: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14分)答案:(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历史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解决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我们也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