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oolingSystem Design,水路的冷卻平衡,朱清華,2003. 12. 24.,冷卻平衡,內容提要,1.模具冷卻平衡考慮事項 2. 廠內標准設計方案 3. 冷卻系統設計檢查表1 4. 冷卻系統設計檢查表2,1.澆口冷卻平衡 2.水路流動平衡 3.水路直徑、深度和間距位置 4.廠內水路標准設計 5.“O”形環的設計及使用 5.隔板式,噴泉式,和熱管設計 6.常用水路設計 7.水路在模具的標准冷卻位置 8.冷卻系統考量重點1 9.冷卻系統考量重點2,1模具冷卻平衡考慮事項,廠內標准設計方案,1.澆口冷卻平衡 2.水路流動平衡 3.水路直徑、深度和間距位置 4.廠內水路標准設計 5.“O”形環的設計及使用 5.隔板式,噴泉式,和熱管設計 6.常用水路設計 7.水路在模具的標准冷卻位置 8.冷卻系統考量重點1 9.冷卻系統考量重點2,1.澆口冷卻平衡,擔負主要冷卻任務的水路應均分流量,不平衡,平衡,2.水路流動平衡Flow Balance,水路,水路,D : 直徑為10至14mm Diameter of Cooling Channel, 10 to 14 mm d : 深度為2D至3D Depth, D, to 3D P : 間距為3D至5D Pitch, 3D to 5D,3.水路直徑、深度和間距,做水路的串聯方式 每一條水路都要注明進出符號(#IN,#OUT),模仁內部水路,模仁端攻牙處,水路兩端接管,冷卻系統設計 廠內都統一都使用PT1/4PT1/8接頭的水路PT1/4的水路采用孔徑為10mm(可以用孔徑為11mm)PT1/8的水路采用孔為8mm。在LCD后殼與前框中設計如能使用10mm一般都采用10mm的直通水路,4.廠內水路標准設計,5.“O”形環的設計及使用,廠內所使用的“O”有P16P18P20P25P30。一般如水路D8的用P16D10的用P18。,“O”形環的使用,隔板式,噴泉式,熱管,6.隔板式,噴泉式,和熱管設計,7.常用水路設計,成品兩側的溫度差應保持最小,且再成品所需緊密公差內,不可超過10C。 以鋼模來說,建議冷卻水管表面與模穴或模心的距離(深度)為2個單位的冷卻水管直徑,根據經驗法則冷卻管路的深度,模具材質若為鋼要1個單位,鈹銅合金要有1.5個單位,鋁要有2個單位的冷卻水管直徑;-而兼具(冷卻水管間的距離)則要有35倍的直徑,通常冷卻水管的直徑從10mm至14mm(7/16-9/16英吋),8.水路在模具的標准冷卻位置,9.冷卻系統考量重點1,1、先做NC加工,再做銑床鑽孔:銑床加工人員不容易量取正確的距離,加工容易造成誤差。 2、先做銑床鑽孔,再做NC加工:銑床人員必須再花時間量取確實的分模面位置,浪費時間又容易做錯。 為了避免上面狀況發生,設計人員在標注尺寸時就必須從分模面的另一側標注尺寸,如下圖。 如果分模面上有一段平面的話,則水管的位置還是由分模線位置標注。,10.冷卻系統考量重點2,1、 除非客戶特殊要求或者是較大組的模具,否則水管一律以徑 8mm 為設計標準。 2、 在均勻冷卻的原則下,公模水管距離分模面距離需等於母模水管距離分模面距離。 3、 噴泉管、障板管等設計根據客戶要求決定。 4、 如果有特別難以冷卻的地方,可以利用鈹銅入子替換掉。(如營幕後殼天地側的四個角落) 5、 精密產品(要求變形量)必須經過CAE分析驗證。 2D 標注重點 1、當分模面非平面時,水管的尺寸標注基準必須改為由模板底側標注 一般來說,水管位置會從分模面標起(目的在於避免加工錯誤,因為從分模面標起,加工時可以確保分模面與水管間的距離)。但是當分模面不是平面,而是如上圖的曲面時,會有下列兩種狀況發生:,3冷卻系統設計檢查表1,水路最好和模穴(型腔)保持等距,遵循模穴(型腔) 的輪廓配置。 。 水路配置應遵照ii圖示原則。 滑塊加水路為宜。 澆口附近應加強冷卻。 擔負主要冷卻任務的水路的水力直徑最好一致。 擔負主要冷卻任務的水路應均分流量。 擔負主要冷卻任務的水路應維持紊流。 出口與入口水溫差以不超過5C為宜。 水路應標號和標註。,2003. 12. 24,水路尺寸大小、型號規格是否合理 母模(定模)側水路排布是否合理及有無干涉 公模(動模)側水路排布是否合理及有無干涉 側視圖有無水路 5. 冷卻水路尺寸和配置是否恰當。 6. 水路尺寸有無標註及標號 7. 冷卻水路與模穴(型腔)表面的距離最好保持一致。也就是說,水路的排列最好遵循模穴的輪廓。 冷卻水路與模穴(型腔)的距離,盡量不要小於10mm。 8. 如果可以的話,滑塊也需要冷卻。 9. 澆口附近應加強冷卻。 10. 水路入口與出口的溫差儘量降低。,4水路的冷卻平衡檢查表2,Thank You !,Questions? Comments,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