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1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5页 / 共71页
第6页 / 共71页
第7页 / 共71页
第8页 / 共71页
第9页 / 共71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课时讲解1 描花的日子 考点一 信息提取及概括 考点二 理解词语含义 考点三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四 拓展探究,目 录,课时讲解2 母亲的“戒指” 考点五 赏析词语 考点六 记叙方式及作用 考点七 文章内容补写 考点八 把握文章主旨,目 录,目 录,课时讲解3 刀 爱 考点九 把握人物情感 考点十 赏析句子 考点十一 标题含义及作用 考点十二 段落的作用,考点一信息提取及概括(5年23考),1.用简洁语言填入下面横线,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描花前准备 “我”画猫 ,【思路归纳】首先,审清题干,明确方向。题目中给出了两个主要情节,分别在文中第、段。其次,做好筛选准备,抓住要点。根据题干可以明确第两空的答题区域在第段。依据段落可知,这几段主要写了妈妈、外祖母描花和爸爸画草的事情。第空的的答案在,第 段,这几段写猫踩了画,外祖母和妈妈补救,画成了一幅最好的梅花的事情。最后,根据要求,整合答案。,【答案及评分】妈妈和外祖母描花;爸爸画草;大家共同画梅花。(每空1分,共3分),【变式提问】结合内容概括母豺汪汪最后宁愿跑进山野也不愿跟“我”回家的原因。(15来宾一只豺流下的血和泪19题),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第三步:抓住暗示信息,力争要点全面。 第四步:根据要求整答案,列序号,求规范。 解题方法如下: (1)摘录法:看注释(往往交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和动机),提取原文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2)拼接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的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拟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适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体现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简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加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5像花生一样活着第1题;P46清洁第5题;P50背上的太阳第2题;P53笔墨童年第1题;P54找菌子去第1题;P55黄昏断想第2题;P55故乡的叫卖声第1题。,2.揣摩第段加点字“结了仇”在文中的意思。(3分),考点二理解词语含义(5年12考),【思路归纳】第一,理解词语的本义。“结了仇”多指“因某事而相互怨恨”。第二,明确词语语境义。文中的“结了仇”表明了“我们”与“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心理上互相对立着,前者讨厌对方守得严严实实,后者担心对方偷吃果子。第三,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结了仇”生动地写出了躲过看果子的人的监督,去偷果子吃的无限乐趣。,【答案及评分】“结了仇”表面上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文中却有幽默诙谐的效果,(1分)生动地写出了秋天里躲过园艺场看果子的人的监督,去场子里偷果子吃的无限乐趣。(2分) 【变式提问】(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5梧州一五一十21题) (2)“很久以前,它们还不是炊烟,它们也从不曾想过能成为炊烟。”句子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15贵港炊烟21题),(1)理解词语语境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其次要分析语境义,第三要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推断其具体含义。 答题格式:词原指,这里指,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 (2)体味词语指代义。指示代词(这、那)的指代:看位置,先往前找,如果找不到再往后找;非指示代词的指代:从理解词义入手,来把握指代的内容。,(3)理解词语的修辞义。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关键,同时要找准原句,在词语出现的前后找答案即可。 答题格式: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在这里指 答题步骤:理解词语的本义揣摩词语的语境义分析词语在此处的表达效果。,【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7在冬夜里歌唱的鱼第3(2)题;P48回家的行李箱还空着第1题;P49藏起来的右手第2题;P52灯第1题;P55故乡的叫卖声第2题。,3.结合语境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3分) 【思路归纳】首先,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入手分析句子。从“思考”“研究”二词可知这里使用了拟人手法。写猫对画的认真研究,从侧面表现出这幅画的逼真吸引了猫,充满情趣。其次,从行文安排方面来看,为下文写“猫踩画”埋下了伏笔。 【答案及评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猫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猫被我们的描画所吸引的情态,为温馨的家庭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1分)同时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1分),考点三分析人物形象(5年7考),4.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思路归纳】解答此题要从人物参与的事件和生活细节入手。文章中描写妈妈和外祖母一整天在一起描花,从中可见她对老人的孝顺。鼓励爸爸作画可以看出她的贤惠。“画出一朵朵梅花”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根据文段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及评分】从与家人的相处可以看出“妈妈”是一个贤惠孝顺的人;(1分)从描花上又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2分),【变式提问】(1)结合全文,说说第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15柳州温暖心窝的话语23题) (2)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15梧州一五一十25题),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肖像、事迹、品质、性格等几方面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人物形象: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者笔下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或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之一。,(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答题格式: (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 (2)是一个(性格、思想品质)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表现怎么样。 (3)单句下定义。 (4)分点概括(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5像花生一样活着第4题;P47在冬夜里歌唱的鱼第1题;P50背上的太阳第5题。,考点四拓展探究(5年11考),5.类似“描花”这种民间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如贴春联、制绣球、唱山歌等。请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某种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4分) 【思路归纳】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择一种民间传统文化谈认识。题干中给出了贴春联、制绣球、唱山歌的示例,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谈,也可以选择其他自己知道的内容来谈,注意要使用修辞手法。,【答案及评分】示例:贴春联,是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崭新的春联,寓意着日子红火,象征着辞旧迎新,寄托着富贵平安。(4分) 【变式提问】“我”和弟弟的“秘密”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揭开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请扣紧文章的最后三段,以“我”的口吻给“父亲”写一段话,直抒胸臆。(15南宁黑发底下25题),拓展探究类题考点较为灵活多变,但是都是根据文章内容来回答的,答题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简洁流畅。 常见的拓展运用类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文本感悟题。要求学生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这类题目有“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等。解答时,必须认真阅读文章,依据题目要求,多角度地思考、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2)联系感悟题。要求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解答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内涵,其次要有机地联系生活实际,答题要有针对性。 (3)话题感悟题。提出一个与选文相关的话题,要求同学们谈自己的感悟。解答时,一要弄清选文的内容,二要看清话题的范围,三要明白选文的内容与话题的关系,四要围绕话题写出答案。,(4)迁移感悟题。要求同学们运用选文和作者感悟生活的思维方式,从另一件事中写出自己的感悟;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解答时,首先要明白作者感悟生活的具体内容和思维的方法,然后产生联想,从生活中、从已经阅读过的作品中寻找材料,并从中领悟出某些道理。,【实战链接】请完成精练版P45像花生一样活着第5题;P47在冬夜里歌唱的鱼第4题;P48回家的行李箱还空着第5题;P51生命之旅的甘泉第5题;P55故乡的叫卖声第5题。,1.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思路归纳】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分析第段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第二步,明确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常见的修辞类型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对偶等。第三步,分析句子内容,明确所用修辞。第段画线句:“在岁月的打磨下,母亲的手越来越粗糙,唯有手指上那枚顶针依旧锃亮”中写了母亲的手的粗糙和顶针的锃亮,一糙一亮对比鲜明,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第四步,明确手法作用。对比手法常见的,作用是“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个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作者写母亲的手粗糙,说明母亲的辛劳,写顶针的锃亮,说明顶针被用得多,仍然是为了表现母亲的辛苦。同时也是为了引发下文对顶针故事的回忆。 【答案及评分】对比,(1分)作用:突出表现母亲的辛劳,引出下文。(1分),2. 第段描写母亲一系列纳鞋底的动作,请找出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思路归纳】第一步,分析题干有效信息。题干要求找出第段中描写母亲纳鞋底的一系列动作,即找出相应的动词,并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动词。第段的“纳鞋底的时候狠狠勒紧”均是描写母亲纳鞋底的情景,涉及的动词有6个:扎、顶、拔、穿、拽、勒。第三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这6个,考点五赏析词语(5年6考),动词均是母亲纳鞋底时一步接一步的动作表现,每个动词都有修饰语,如(用力)扎,(用力)顶,(往外)拔,(狠狠)勒(紧),都表现出母亲做鞋底的艰难,也表现了母亲的艰辛付出。结合文意分析,能够作答出母亲纳鞋底的艰辛即可。 【答案及评分】动词有:扎、顶、拔、穿、拽、勒。(1分)表达效果:连用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做鞋底之难,表现母亲为做鞋付出艰辛的劳动。(2分),【变式提问】(1)品味文中画波浪线句的加点词语(抱、偷偷),指出其表达效果。(12梧州骄傲的红薯20题) (2)揣摩第段画线句中“拔”和“揣”两个词的妙处。(12百色青花瓷瓶16题),一般情况下多是对形容词、动词的赏析,看到动词就需注意看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或者是否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某一特点,看到形容词就需注意是否更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某一事物。对词语的赏析不可脱离文本而进行主观臆断。 (1)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3)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词语的作用: 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词类选取、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 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