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2012-2013 学年高一 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 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 骨耜B石犁C铁犁犁冠D耧车 2.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青花瓷、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等,请推断这座古 墓的朝代为()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3 古代民谚 “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这句话最能反映()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种地获利更大 C自然经济无需商业D 封建统治者重本抑末 4右图所示晋商一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B宋元时期,商业发展进入高峰期 C秦汉时期,商运比较活跃 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5. 明朝时,松江有“ 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 取直 ”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 的是 ()。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工人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解体 6读下图,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7.某影视公司拍摄一部发生在北宋末年的电视剧,从历史角度看下列情境不应该 出现的是 () A剧中人宅屋之间开了一家店铺B.主人公在某地草市饮酒游玩 C剧中的店铺由于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门D.剧中人物相约在开封逛夜市 8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无关 的是 ()。 A“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 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 C“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D“ 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9.清顺治十八年 (1662 年) ,清廷强迫云台山、高公岛、 东西连岛等地的居民内迁,规定“ 片 帆不得入海。这反映当时清政府实行() A.海禁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工商皆本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 10“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 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近代中 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B.民族工业的产生C.贸易中心的转移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11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 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劳动力市场 外国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 AB C D 12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 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A 陈启元B张謇C荣德生D孙英德 13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 14“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 程,阙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透过这段材料,你认为民族工业 的发展应首先取决于()。 A民族独立B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A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草市 ” 和集镇开始出现 C“ 市” 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D开始设立专门管理“ 市” 的机构 C坚持实业救国D彻底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15. 1904 1907 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相信能认 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 营的新企业。 ”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 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来源:Zxxk.Com 16.下面是 1952 年到 1956 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 意义是()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 年1956 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来源 :Zxxk.Com191% 来源 学科网来源 :Z xx k.Com 来源 :Zxxk.Com322% 合作社经济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69% 0% 个体经济718% 71% A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确立 D改革开放和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用途B土地的使用权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18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B 到 C 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D“ 大跃进 ” 运动的展开 191954 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 以前再怎么样, 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 A排除资本家的管理B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C提高了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20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 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 当看到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反映的历 史事件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邓小平南方谈话D中共十四大 21右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 B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2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BCD 23 1992 年, 美国 时代周刊说邓小平“ 在 13 年里转了第二圈” 。 这主要是指邓小平()。 A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工作B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 C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 24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六大 25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GDP 由 1993 年的 3.46 万亿元增长到2006 年的 21.09 万亿元,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B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外国企业对华投资的迅速扩大 26 小说文明小史中,描写一位学堂出身的少奶奶时写道:“ 穿双外国皮靴,套件外 国呢子的对襟褂子,一条油松的辫子拖在背后,男不男,女不女的。” 材料反映了这位少 奶奶的服饰特点是()。 A完全西化B中西合璧C固守传统D女扮男装 27. “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 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这首名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 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应该是:() A. 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 28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可以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不 包括 ()。 A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B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 C加强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D促使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居住 29.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 年)的上海新报 ,其本报谨启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 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 “ 贵乎信息流 通” ,“ 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 娱乐大众B. 传播商业信息C. 宣传政治主张D.报道国内外大事 30. “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 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B化工C航空D电报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 31 (20 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 妻在机杼, 民无二事, 则有储蓄 眷夏天出于南亩,秋冬女练 于 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 治本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生产方式?(4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 统治者 制定的主 要经济政策是什么?(4 分) 材料二: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 关十年报告(1892 1901 年) 裁: “ 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 坡售卖。 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运 进来。 ” 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出什么新现象?(4 分) 材料三: “ 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清廷于1897 年诏令兴农学,翻译农学书籍 次年, 清政府谕令各省设立“ 农务局 ” ,掌管督课农务事宜,决定在学堂中设立农学科” 。 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3)据材料三列举晚清政府农业政策的新变化。(8 分) 32( 20 分)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妇女虽然是人,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虽然可以拥有财产,但不能完全支配 财 产,也不能享有全部的公民权利,法律把她们当作抚养子女者看待。 郭超英、颜海英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演变 妇主中馈(家中饮食等事),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主 事) 。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丈夫),助其不足, 必无牝鸡 (母鸡)晨鸣, 以致祸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何相同之处?(3 分)导致这 种情况出现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中 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时间举措 1949 年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 1950 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规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1986 年 卫生部、 劳动人事部、 全国总工会、 全国妇联, 联合下发的 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 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 五期 ” 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 年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我国政府进行了哪些方面的 努力?( 9 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 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一一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1950 年 -1953 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 6 万件猛升到117 万件,粗离 婚率首次突破1 ,高达 199% 。90 年代的中国, 平均每 10 对结婚的就有1 对离婚。 据叶文振 /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 (3)你如何看待越来越普普遍的离婚问题。(6 分) 参考答案 32(1)地位:没有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低下。( 3 分) 经济根源:农耕社会,妇女经济地位相对较低。(2 分) (2)利用舆论阵地,进行宣传和引导;依法保障妇女的各项平等权利;注重女性保健。 (9 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