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高考一轮高考一轮考点扫描考点扫描 真题剖析真题剖析逐一击破逐一击破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专题专题 3434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 1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 () A为患者补充水分B为患者补充无机盐 C保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D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 【答案】D 【解析】人体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当于 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 ,故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 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维持内环境中的渗透压,D 正确,故选 D。 2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 浓度 【答案】B 【解析】 A.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 Na+浓度比组织液低,A 错误; B.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与组织液接近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形态,B 正确; C.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 K+浓度比组织液高,C 错误; D. 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低,D 错误; 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 【答案】C 【解析】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 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渗透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B 错误; C、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 正确; D、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 错误。 4下图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 A、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 正确; B、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降低,B 正确; C、血浆中盐浓度过高,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 素增加,减少排尿量,使渗透压下降,C 正确; D、丙酮酸的分解在线粒体中,没有在内环境,D 错误。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量出汗丢失 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 pH 仍能维持近中性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D 【解析】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大量出汗丢失 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 胞内液,A 正确; B、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将分泌物和代谢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 正确;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经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血浆的 pH 仍能维持 近中性,C 正确: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 错误。 6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水盐平衡的调节只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身体散热量比产热量少 抗体、抗生素和溶菌酶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起到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和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答案】A 【解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血液不属于内环境,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错误;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激素调节,错误; 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身体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体温维持平衡,错误;抗体和溶菌 酶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抗生素不是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错误;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最终抗原抗体复合物由吞噬细胞消化处理, 正确。 7如图为生物学中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 I 为人体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是血浆 B若 I 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和构成营养结构,则 IV 是分解者 C若 I 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和人人生来就有,则 IV 是特异性免疫 D若 I 为可遗传变异,IV 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理论依据,则 IV 是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高等动物的内环境主要有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三者之间的成分相互联系如图所示: ,所以若 I 为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是组织液,是血浆,是淋巴,A 正确;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前两者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食物网) ,若、构成营养结构,则是分解者,B 正确;人体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 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只针对特定的 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 正确;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D 错误。因此, 本题答案选 D。 8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 pH 稳定在 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 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答案】D 【解析】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A 正确; B、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穿过一层膜,两层磷脂分子,B 正确; C、血浆中 NaHCO3 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使血浆的 pH 稳定在 735-745 之间,C 正确; D、CO2通过自由扩散方式由肝细胞甲乙,因此肝细胞、甲、乙三部位 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 甲乙,D 错误。 9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毛细血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淋巴管阻塞 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B只有 C只有D 【答案】D 【解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毛细管壁破损,血浆蛋白渗出形成组织液,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作为能 源物质用于氧化分解,血浆蛋白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形成组织液,淋巴管受阻,导致淋巴无法回流血浆,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使组织液增多,花粉过敏会使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中,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水分渗出形成组织液,D 正确。 1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 4 种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浆和淋巴 C表示重吸收作用 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B 【解析】 A、内环境与呼吸系统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 正确; B、内的葡萄糖通过消化吸收只能进入血浆,B 错误; C、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 正确; D、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 正确。 11下列人体内的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D 【解析】 A、血红蛋白和氧气分子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A 错误; B、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B 错误;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中,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C 错误; 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 正确。 12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 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 肌细胞,A 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 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 中,B 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 胞中,C 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 组织液中,D 错误。故选 D。 13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 pH 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升高血浆中的 pH B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降低血浆中的 pH C剧烈运动后,会降低血浆中的 pH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pH 的高地 【答案】B 【解析】 A、由于人体存在缓冲物质,饮用弱碱性的水,血浆中的 pH 也能维持稳定,A 错误; B、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细胞缺氧,人体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降低血浆中的 PH,B 正确; C、剧烈运动后,机体会产生乳酸,但机体通过调节,使血浆中的 pH 维持相对稳定,C 错误; D、血浆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 错误。 1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载体 C钠-钾泵、Ca2、H2O、胰岛素受体 DNa、葡萄糖、乙酰胆碱 【答案】D 【解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凡是位于这些细胞外液中的都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 是位于红细胞中的,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 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 钠-钾泵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 Na、葡萄糖可以位于血浆中,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都属于内环境,D 正确。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15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胃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胃液和组织液 B体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与血浆进行物质双向交换 D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的代谢得以发生的前提 【答案】C 【解析】胃液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高等动物体内某些细胞如肺泡壁细胞可以直接与外 界接触,进行物质交换,B 错误;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与血浆 进行物质双向交换,C 正确;细胞代谢得以发生的前提是完整的细胞结构,内环境稳定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D 错误。故选 C。 16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 pH 通常在 7.357.45 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 CO2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 pH 的相对稳定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 pH ABCD 【答案】C 【解析】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正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