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某某 某届高考复习最新年高考 年模拟分类汇编财政税收 和纳税人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某某 某届高考复习最新年高考 年模拟分类汇编财政税收 和纳税人 第五单元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 2010 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10 高考福建卷 2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图 10 曲线反 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AX 轴为税率 Y 轴为财政收入 BX 轴为居民收入 Y 轴为商品房价格 CX 轴为商品价格总额 Y 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DX 轴由经济增长率 Y 轴为失业率 【解析】D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财政收入、税收、影响价格因素、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图表 呈现的是一种反比例关系,只有 D 项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社会失业率相对降低,准确地 体现这一关系。其中 AB 选项都是不确定的,不能一概而论。C 项体现的是一种正比例关系。 2、(2010 高考北京卷 33) 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图 8 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 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 a 向状态 b 转变的是 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B.C.D.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准确调用相关 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呈现材料,考查缩小收入差距,关 注社会公平的问题,为此应该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排除,应重视国家 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单纯市场调节的弊端,排除,当选 A 3、(2010 年高考天津卷 4)图 1 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 支出状况。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调控收支水平,促使 经济平稳运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B.C.D. 【解析】D 本题考查财政的支出与作用。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 属于促进社会公平的支出,而三者逐年增加,突出体现了财政的作用。不合题意。 4、(2010 年高考江苏卷 1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 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依法纳税的认识。符合题意要求; 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 错误;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5、(2010 年高考江苏卷 34)材料一: 图表 1:江苏省 GDP 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图表 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 位:亿元) 材料二:2010 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 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们福祉的提高上。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答案】(1)图表 1 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 增多 ; 图表 2 表明江苏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 图表 1、2 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 (2)江苏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 障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6、(2010 年高考广东卷 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的额行为契机,广东省政府 2009 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 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 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 容的理论依据。(11 分) 【答案】广东省政府编制和推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注重于财政投放改善民生、地区差异 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分配公平。这符合:社会公平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政府对 收入分配要进行调节。市场经济需要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财政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 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形成区域 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区域协 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要求。(11 分) 7、(2010 高考北京卷 39)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 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导致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 二氧化碳排放剧增,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些学者建议政府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碳量,对其征收 碳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在调节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 学者建议政府征收碳税的经济学道理。(8 分) 【答案】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大量排放二 氧化碳,导致环境问题。(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政府通过征收碳税,增加碳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励企业生产向低碳方向发展,弥补市 场调节的不足。 2009 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2009上海,4)1.(2009上海,4)读图可见() A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税收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D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答案答案 B 2.(2009江苏,12)(2009江苏,1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 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注重公平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分配的主体是国 家,据此可以排除 AD 两项;B 项行为主体虽然是国家,但不属于注重公平的措施,故只有 C 项正确。 3.(2009北京,30)(2009北京,30)右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其中“税金及附加”包 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名称及计算正确的是() A.营业税=1000 万元税率 B.增值税=1000 万元税率 C.营业税=650 万元税率 D.增值税=650 万元税率 答案答案 A 解析解析我们首先要熟悉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含义。营业税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 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含义,我们看图表中的营业额应该是工程收入 1000 万元。 所以营业税=1000 万元税率;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 的一个税种。它的一般计税方法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经营环节已纳 税金。所以增值税=1000 万元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所以我们看四个选项应该选 A。 4.(2009安徽,1)(2009安徽,1)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09 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 2000 亿元债券, 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 A.债务收入 B.红利收入 C.劳动收入 D.资本收入 答案答案 D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5.(2009北京,38)(2009北京,38)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 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 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乙组同学讨论图时一致认为,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政府在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要坚持对人民 负责的原则。 丙组同学讨论图时发生了争论:部分同学认为“经济建设更重要,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财力 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部分同学则提出“社会建设更重要,应该加大社会建设投入”。 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 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答案答案(1)社会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逐年增加;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 建设支出的增加。(2)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就 业服务能够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增加公共医疗支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保 障人民健康,有利于经济建设。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解析要回答两个方面,一个是图表反映了什么内容,另外最重要的是回答社会建设支出是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回答社会建设支出有那些意义。需要我们具 有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回答。 2008 年高考题 (08 全国文综 25)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 2008 年 3 月 1 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 标准由 1600 元/月提高到 2000 元/月。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增加财政开支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公平分配 A.B.C.D.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该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具体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有利于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促进公平分配,正确。 20042007 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07 全国文综 26)2006 年 4 月 1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消费税税目调整 细则生效。该细则规定,新增高档手表(指销售价格在 10000 元(含)以上)、木 制一次性筷子税目,其税率分别为 20%、5%;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国家对消费品有选择 征税的目的是() 抑制高速通货膨胀合理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A.B.C.D. 答案答案 B 解析解析通过对特定消费品税率的调节,可以增加该部分消费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间接引导企 业投资,正确;消费品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正 确 ; 不符合题意,我国未出现高速通货膨胀 ; 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不符合题 意。故应选 B。 2.(07 上海 A 组 3) 2006 年我国部分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量高于应缴纳的税金、社会保障 金的增量,因此该年度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变动不确定 答案答案 A 解析解析居民收入增量高于税金等增量,所以可支配收入应增加。B、C、D 项不符合题意,应 选 A。 3.(07 上海 B 组 3)一个中国公民在美国工作,他在美国的收入应该计入我国的() A.社会总产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出口总值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而国内生产总值是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的货币表现。故中国 公民的收入应计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应选 C。A、B、D 项排除。 4.(07 上海 7) 2006 年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东部、中部、西部税收全面增长。其根 本原因是() A.国家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 B.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强 C.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D.公民的纳税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