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财政 与税收作业综合测试题答 案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财政 与税收作业综合测试题答 案 财政与税收作业综合测试题(一)答案财政与税收作业综合测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B2、D3、B4、C5、D6、D7、A8、A9、C10、C 二、判断题: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2、3、4、5、6、7、8、A9、10、 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计 24 分) 1、挤出效面:是指增加某一数量的财政支出,会减少相应数量的私人投资, 因而社会总需求保持不变,表明财政支出对经济没有调节作用。 2、帕累托效率,即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 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 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 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 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个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的配置状况不是最佳的,也 是缺乏效率的。 3、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 4、零基预算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以零为起点,不受以往各年预算的束缚, 任何行政部门的支出预算,都从零开始,重新审定和编制预算内容。 5、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以后应当缴纳税款的具体期限。纳税 期限是由税收的有限性特征所决定的。 6、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劳务和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 收付款凭证。 四、简答题:四、简答题:(每题 6 分,计 18 分) 1、 “财政支出的增长的发展模型” 把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和成熟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民用支出中的三类支出的增长情 况各异。 A、经济发展的初期 经济发展的初期公共积累支出应占较高的比重。交通、通讯、水利等经济基 础设施具有极大的外部经济性,私人部门不愿投资,而这些经济基础设施的 建设不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着私人部门生产性投资 的效益。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产经 营和投资环境,加速经济“起飞” 。 B、在经济发展的中期 在经济发展的中期私人部门的资本积累较为雄厚,各项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也 已基本完成,财政投资只是私人投资的补充。因此,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率 会暂时放慢,在社会总积累支出中的比重也会有所下降。 C、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期 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期财政投资的增长率有可能回升。因为在这一时期,人 均收入水平很高,人们对生活的质与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新经济基础 设施,加大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2、(1)以公债支持赤字财政的实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扩大社会需求,繁荣经 济和充分就业; (2)公债作为政府调节、干预、稳定经济的重要杠杆,其作用不仅可以吸收通 货膨胀时的剩余购买力,增加经济衰退时期的需求,稳定经济,还可以通过 公债利率的恰当确定,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3)公债发行是用以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因而具有生产性,可以促使物质财 富的增加,政府发行的巨额公债,不但不是政府的债务,而应视为国家的资 产; (4)公债的还本利息不仅不会增加下一代的负担,反而会通过促使更大数 量资本形成和消费增加,为下一代增加可继承的财富。 3、国家预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具有如下职能: (1)实施国家预算法律、行政管理职能。国家预算是在近代议会制度的基础上 产生的,实质上是国家权力、立法部门对行政部门的控制和监督的工具。而 且政府的行动职能日趋扩展,行动内容日益复杂,行政机构层次增多,这是 世界各国的普遍趋势。国家预算可以通过资金的分配和控制有效地对政府行 政活动进行管理,并以预算的法规制度来确定政府行政的开支标准,促进各 级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2)实施财政政策的职能。国家预算是国家权力、行政机构为合理实现公共财 政目标的一种政策表现。它本身就具有公共财政配置资源、适度平衡的含义, 它是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财政手段。 (3)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都是法定的指标,对于政府、 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合理开支或违规行为,可以采用法律手段加以约束。 五、论述题:五、论述题:(每题 9 分,计 18 分) 1、1、成本与效益分析法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影子价格”来全面权衡各投资 项目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并用各种办法将成本和效益折合成现值,然后 对成本现值与效益现值进行比较,若成本现值与效益现值的代数和越大,或 效益现值与成本现值的比值越大,则该项目愈可行,优先选择程度越高。 成本与效益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成本与效益分析中有两类标准, 一是效率标准,即财政支出弥补市场不完全性和外部影响这两个因素造成的 市场失灵的分析。 二是非效率标准,即在由于非市场性目标存在造成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存在大 量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如何选择财政支出的问题。 (1)成本与效益分析中的效率标准。 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都是很复杂的,要比较各个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就必须 先对成本与效益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鉴定,只有正确核算出成本与效益, 才能客观、公正地进行项目的比较与取舍。根据成本与效益性质的不同,可 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别。 第一类为实质性的和金融性的成本与效益。 实质性的成本与效益是指财政支出项目的最终消费者所取得的实际损失或收 益,它反映社会福利绝对值的一种减少或增加。 金融性的成本与效益是指由于某一财政支出项目的实施而导致相对价格变化 之后所引起的金钱上的相对损失或收益,其结果是一方面的所得来自其他方 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实际财富并未发生变动。 例如,由于公路的建造,使公路沿线土地价格上涨,则土地出售者所得到的 溢价收人正好与土地购买者购买高价土地的损失相抵消,社会真实财富并未 增加。因此,在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时,应仅考虑实质性的成本与效益。 第二类为直接的和间接的成本与效益。 实质性的成本与效益又可划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成本与效益。 直接的成本与效益是指与某一财政支出项目的主要目标直接相关的成本或效 益。 间接的成本与效益是指与该项目的非主要目标相关的成本或效益,带有一种 副产品的性质。 例如,一项河流开发计划的直接目标是控制河水,起防洪作用,与其相应的 成本与效益是直接的;但防洪工程的建造给毗连地区带来的动力供给、农田 灌溉、土壤侵蚀防护等方面的成本或收益,就是间接的成本与效益。 第三类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成本与效益。 第四类为最终的和中间的成本与效益。 最终成本是指财政支出项目给消费者直接负担的成本, 最终效益是指财政支出项目为消费者直接提供的利益。 中间成本是指生产者负担的成本。 中间效益是指有利于生产其他产品的利益。 例如,气象台提供的天气预报,对外出旅游者而言属于最终效益,而对航运 业而言则属于中间效益。 第五类为内部的和外部的成本与效益。 内部的成本与效益是指在某项财政支出计划实施的管辖范围内所产生的成本 与效益。 外部的成本与效益是指在财政支出计划实施的管辖范围之外所产生的成本与 效益。 例如,河流上游地区的防洪工程产生该地区的内部效益,但下游地区也得到 防洪的利益,产生外部的效益。 (2)成本与效益分析中的非效率标准 政府进行公共投资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经济效益,还应该包括促使收入分配 公平、改善社会环境质量、加强国防安全能力等非效率效应的因素,这些因素往 往成为影响政府财政决策的关键因素。 非效率效应的出现是由于经济上不具有可比性社会目标的存在。在当今社会 经济生活中,政府面临许多诸如提高就业水平与抑制通货膨胀等两难选择的 问题。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不同利益集团的偏好差异,使政府难 以依据经济效率标准在两个目标之间进行衡量和判断,从而影响政府在两个 目标中进行选择。 例如, 衡量建造一个公园项目可能带来的娱乐收益, 可以根据公园开放后第 1 年中的游人数乘以每人的门票价格得到第 1 年的收益,并以此为基础预算未 来年度的收益。但以后年度内游人数受当年的降雨、降雪等不确定因素的影 响很大,因而以第 1 年度游人数所进行的判断可能很不准确。对这些不确定 因素的处理, 一般借助概率分布来推算预期的成本与效益。 2、(1)社会总供求基本均衡。社会总供求均衡是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条 件,财政政策属于需求调节政策,可以通过影响需求结构进而对社会供给结 构和总量产生影响,正确选择适当的财政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可以实现社 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目标。 (2)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收入分配主要取决于各自 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由于竞争条件不公允,就业机会不均等等原 因会引起人们提供生产要素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进而造成市场机制下收 入分配不公平,这就需要政府借助于财政政策予以调节。因此,收入分配相 对公平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 (3)国际收支平衡,已呈全球化趋势。如何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必将成为国内经 济政策的目标之一。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可使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税收政 策,通过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人;补贴政策,以财政资金补贴 出口贸易,增加国际收入;差别性政府购买政策,即规定财政开支于某些领 域内的经费必须用于购买本国商品和劳务;债务政策,指资金输出或输人, 收入大于支出时,增加资本输出,支出大于收入时,增加资本输入,从而调 节国际收支平衡。 (4)资源配置达到高效率。资源配置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经济资源在各产 业、行业、产品间配置。二是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与市场部门之间的配置。 就第一层含义来说,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环节,即资源如何在各产业、 行业、产品间配置主要依靠市场信号和市场机制的运作来达到高效率。但这 并不排除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给以相应的促进和调整。对部分价高利大而有可 能膨胀的产业(如烟、酒,以其他加工业)施以高税收;对一些基础产业包括 农业、能源、交通及其他采掘业给以补贴,使资源在产业、行业与产品间优 化配置,达到宏观意义上的高效率。就第二层含义来说,市场经济中有一部 分公共商品或劳务是必需的,它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或保障性作用。 如国防、司法行政,环境保护、交通通讯等大型公共设施,这意味着必须有 一部分资源在公共部门中配置。然而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和市场部门中如何 配置,配置多少,关系到全社会经济的效率问题,因而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 目标。 (5)适度的经济增长。适度的经济增长是政府追求的重要经济目标。过高或过 低的经济增长都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增长施加抑 制或刺激作用。高累进所得税可抑制投资与工作的积极性;相反,允许固定 资产的加速折旧和对技术开发实行税收优惠等,可以刺激经济持久地增长。 六、计算题六、计算题(20 分) 1、应纳增值税=8000(1+17%)17%600=116239600=56239(万元) 应纳消费税=8000(1+17%)8%=6837618%=54701(万元) 汽车租赁业务应纳营业税=205%=1(万元) 运输业务应纳营业税=503%=15(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56239+54701+1+15)7%=111197%=7783 (万元) 2、 (1)该酒厂当月应纳增值税税额为: 17%+117000/(1+17%)17%+250200017%=442000(元) (2)该酒厂当月应纳消费税税额为: 25%+117000/(1+17%)25%+250220=580000(元) 财政与税收作业综合测试题(二)答案财政与税收作业综合测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D2、D3、C4、A5、A 二、判断题: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2、3、4、5、6、7、8、9、10、 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计 24 分) 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履行各种职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